回覆列表
  • 1 # 半城KKKK繁華

    在江淮地區,七十一歲都要過壽,給老人過壽一般都是過這些歲月。一、六十是大壽。這個是甲子壽,但是爺爺奶奶在世就會過的比較低調些。二、就是六十六歲,大概是取六六大順的彩頭,女兒要帶六斤六兩肉,六十六個饅頭,還會蒸大雁等各種各樣麵食。三、七十一歲,這個年歲是指七旬第一個大壽,一般老人都不在了,所以就會比較隆重。子女每個人都會備有各種美食,最重要的必需有一隻雞。四、76歲,人過其實古來稀。這個年齡給老人過壽一般不會在生日那天,重陽節,春節後子女都會請人看個好日子,給老人過壽。子女禮物很多,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會帶一條大鯉魚。寓意以後餘生還很長遠。五、就是80大壽。八十大壽的時候一般都是四代同堂,除了壽桃壽麵。老人過壽送的各種水果,老人家都會分發給小孩子吃,叫長壽果。以後九十大壽,九十九(百歲)還會過壽。尤其是百歲宴席,當地的民政部門都會派人來祝壽,給老人發證書,敬紅包。

  • 2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生日)

    年青只知過生日,簡簡單單一了之。

    聚個三五朋友聚,就算情感交流時。

    ——(壽)

    也算功成名已就,又氣歲月不多留。

    欲耀風光欲耀勢,從此便將繁華酬。

    ——(窮人家的做壽)

    敬老尊老兒孫酬,高高興興添福壽。

    不求人間事事好,只求平安一生遊。

  • 3 # 正經解事

    生日對於一個人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 因而古今中外皆有慶賀生日的習俗。 不過, 處於不同時代、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 對生日有著不同的觀念和做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 人們就開始重視長壽了。當時在酒席宴會上,有晚輩向長輩敬酒祝壽的做法。 不過這並非後來流行的做壽禮儀。在 《詩經》 中有許多 “ 壽比南山” 、 “ 萬壽無疆”等祝頌之詞。

    魏晉南北朝, 出現了做壽習俗的雛形。 據當時《顏氏家訓》 雲, “ 江南風俗” , 在子女週歲時, “親表聚集, 致宴享焉” 。 此後, 每遇生辰, “ 嘗有酒食之事” 。明代學者顧炎武考察認為:“ 生日之禮, 古人所無” , 至 “ 齊、 梁之間” , 乃行此禮。 說明在南北朝後 期, 民間慶賀生日漸成習俗。

    到了唐代, 做生日之風逐漸興盛。唐人封演 《封氏聞見記》 說:“ 近世風俗, 人子在膝下, 每生日有酒食之會” 。可見,在唐朝, 子女已廣泛為父母的生辰做壽了。 如太尉西平王李晟過生日, 已出嫁的女兒回家來祝 壽, “ 中堂大宴” , 好不熱鬧。《金華子》 卷下記文士李郢在外地, 急於趕回 家, 為妻做生日, 中途為友人挽留。 於是賦詩 《為妻作生日寄意》 :“鴛鴦交頸期千歲, 琴瑟諧和願百年。 應恨客程歸未得, 綠窗紅淚冷涓涓。” 這些事例說明, 唐代做壽慶賀, 已有深厚的群眾基礎。

    發端於民間的慶賀生日的習俗 , 很快便為上層統 治者所接受並迅速演進,甚至為某些達官貴人謀取賄賂的方法與方式。例如, 唐朝有位張縣令公然告白, 某月某日是他生辰, “ 諸縣人不得獻送” 。 縣吏們會意, 屆時, “ 各持縑獻之, 曰續壽衣。 宰一無所拒。 這是借生日之名, 肆意搜刮吏民的典型事例。

    到宋元時期, 做壽習俗進入了發展階段,做壽活動更加頻繁隆重。著名文人陸游、 文天祥、 辛棄疾、 李清照、關漢卿、 元好問等, 都作過不少祝壽詩詞。 內容涉及父母壽、 友人壽、 自壽、 妻壽等各個方面。 做壽的年齡有五十、 六十、 七十、 八十等各個層次。 做壽的規模越來越大, 佈置壽堂、 子孫拜壽、 同飲壽酒, 氣氛相當熱烈。從大量流傳於世的祝壽詩詞中看出, 當時社會做壽習俗已廣泛流行。清人趙翼在 《陔餘叢考》 中說:“ 壽詩盛於宋, 漸施於官府。”

    做壽習俗發展到明清, 達到鼎盛時期。 無論是做壽的規模、 賀禮的份量和形式, 還是做壽的普遍性,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

    做壽習俗的發展,有著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中國特有的宗法家族制度和忠孝觀念的深入人心, 是做壽習俗盛行的社會基礎。 中國封建社會得以延續兩千年之久, 關鍵在於盤根錯節的家族社會和宗法制度。 宗法家族制度的形式是同居共財, 聚族而居, 每個家族如同一個小社會。 其中輩份最高年齡最長的人, 便是本族的 “ 皇帝” , 他掌握著族人的命運。 為了維護宗法家族內部的和睦, 形成了宗法精神 , 其核心是孝 (子女對父母)、 悌 (兄弟之間)、 貞 (妻對夫)、 順 (媳婦對公婆)。 其中 “ 孝” 則是核心的核心。早在周朝初期統治者已認識到, 國家的穩定 , 首先是家族的穩定。 而推行孝道, 則是穩定家族生活最 有效的手段, 因此極力予以提倡。 嗣後, 孔孟及其門 徒, 對孝的定義、 內涵、 目的、 作用又作了規範 。 將孝道列為儒家倫理道德之首, 作為修身、 齊家、治國的首要條件。 至孝之人, 可以透過舉孝廉而進入仕途, 有的受到皇帝的嘉獎, 甚至載入史冊而流芳百世。 由於孝道的深入人心, 對父母長輩, “ 居則致其敬, 養則致其樂, 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 等等, 已成為孝子們的自覺行動。 在長輩生日這天, 舉行較熱烈的做壽活動, 使其精神得到愉悅和滿足, 又祝福其健康長壽, 無疑也是孝道的內容之一。

  • 4 # 聽風0812

    60歲正是花甲之年,所謂花甲之年是天干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週,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中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所以60歲和70歲都是值得慶祝的。也是為了預祝在步入老年人的圈子裡,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 5 # 全峰山

    ❤上古代,人類壽命很短,所以對生命倍加珍重。偶兒有活到60歲,便是花甲高壽,於是就對花甲人更加敬仰;″人到70古來稀″,更是崇敬有佳。隨即產生了"再慶生″的習俗,並延續至今。

    現代人們為″60、70歲老人做壽是孝敬長輩的傳統習俗文化,使老人們感受到兒女的感恩心,求得吉祥如意;另外,使老人產生滿足感和幸福感,從而得到心神健康。 心神愉悅而益於延年益壽。

  • 6 # 老字號品牌

    60、70大壽是不過的。

    59歲就當60歲大壽過,之後就80歲才過大壽。

    80歲後每年都過大壽!

    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生活中離開了騰訊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