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嘉佳的自駕live
-
2 # 分享穿搭的臘肉哥
針對這個問題是因為孩子是自己十月懷胎生下來的,父母是十月懷胎並且撫養自己長大的人,孩子耗費了自己的精力,對於付出成本上來說是付出大於彙報,人對於耗費力氣來的人和事會顯得格外的重視,比如你千山萬水去見得人一定是你愛的人。但是一個人如果單純的愛護孩子反而不愛父母的話也不是一個好的榜樣,更不是一個合格的女兒或者兒子!經常有人給愛人,孩子,父母去排位,誰是第一誰是第二,其實我認為他們在不同的時間段陪伴著你,不應該區分是不是最愛,應該都愛!
-
3 # 聖伯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問一句,如果夫妻生了一個孩子,夫妻同樣有自己的父母,夫妻最疼的是孩子,還是自己的父母。
有人說,孩子和父母我們都疼,孩子是我們親生的,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我們不疼別人也要疼孩子,兩口子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呀,有多少夫妻感情不和,沒有離婚也就是給孩子一個完美的家庭。
父母,我們不疼嗎?父母是養育我們長大的恩人,小時候父母怕我們凍著餓著,父母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也讓孩子吃飽穿暖,教育孩子好好學習,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孩子長大了,上學,念大學,結婚這是都是父母一手操辦的,父母的恩情我們一輩子也忘不了啊。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我們疼孩子,孩子大的時候,不用我們操心的時候,我們心疼的是父母,心疼孩子和父母,這就是愛。
-
4 # 正豫聯盟盟主
一個人最愛的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是父母,我覺得這樣說有點片面!
傳統中國家庭,祖父母和父母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他們的希望,是他們生活的動力!但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愛自己的父母,因為孩子尚小,獨立面對生活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更多的照顧,而父母親已經是具有豐富生活經驗的成年人,(除非到了行動不便的時候)需要的照顧是有限的!可能是因為看到了人們對自己的孩子關愛有加,而對父母的愛意卻很少表達,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論斷。華人的文化不像西方文化一樣,會大聲說“我愛你”,但是我們對父母的愛是用行動來表達的,比如定期給他們打電話問候一下,常常回家看看等等。
-
5 # 一生有你669988
首先你不用自責,即使你愛父母少一些,我覺得這個也沒什麼對不對的,愛父母也愛孩子,沒有什麼最愛不最愛的,只要你是個孝順的孩子對父母來說就滿足了。
你想想,父母是成年人有生活能力,能照顧自己,甚至還能上班掙錢養家,還能給你幫忙帶孩子做家務等等。你能做的就是有時間常回家看看,多些陪伴,父母年紀大了生病了需要你照顧的時候你能在床前端茶倒水就挺好了。
孩子就不一樣了,十月懷胎,呱呱墜地,自己的骨肉,可愛的小東西吃喝拉撒都需要父母的照顧,不論時間精力金錢還是愛,絕大多數都給了孩子,每個父母都需要付出十幾年的時間和精力養育自己的孩子,這是他們為人父母的責任,也是生命得已傳承的保證。這個時候愛父母少了,恐怕都忘了愛自己了吧,我就是這樣,生了孩子自己帶,忙的我什麼也顧不上,眼裡只有孩子了,父母老公我自己都顧不上了。
-
6 # 東甌城下泊1943
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千差萬別,按一個統一模式來談愛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只能區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來談,孩子尚未成年,沒有愛缺少愛難以長大成人,父母只能付出更多更大的愛,祖父母只要頭腦正常是絕不會和幼小的孫輩去計較愛多愛少的。
回覆列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這是在成長過程中剔除和滋生出來的。父母的一生註定要照看孩子漸漸長大並走遠,這是愛的傳承。愛並無界限,愛的多少也不因角色而增減。每個階段,對親情的解讀會有所不一,小時候,我們也曾是父母的掌中寶,被疼愛呵護,長大後,傳遞了這份年少感受到的親情給到自己孩子。這是一種輪迴,在這樣的輪迴裡我們都接受愛和被愛,不斷接納、學習、成長和蛻變,它們貫穿了我們的一生。我們依著愛的所需,漸漸變換著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將愛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