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在記錄

    中國學者蕭瀚根據《二十五史》進行的統計顯示,共有79位皇帝下過罪己詔:漢朝15位、三國3位(曹魏1位、孫吳2位)、晉朝7位、南朝14位、北朝1位、隋朝1位、唐朝8位、五代6位、宋代7位、遼代1位、金代1位、元朝4位、明朝3位、清朝8位。

    漢朝

    漢文帝后元年(前163年)詔曰:“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所過與?……將百官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漢武帝徵和四年(前89年),所下輪臺罪己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內容豐富、儲存完整的罪己詔。漢明帝永平八年(65年)冬十月,出現日蝕。詔曰:“……永思厥咎,在予一人。群司勉修職事,極言無諱。”

    唐朝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冬天,大旱,帝乃“罪己”求雨。

    宋朝

    宋寧宗嘉定六年(1213年),閏九月,有大雷。丙申,以雷發非時,下“罪己詔”。

    明朝

    建文帝於燕王兵臨城下之時下罪己詔,其文不存。明成祖於新建北京紫禁城遭雷擊大火後,到宗廟去修省下罪己詔。正統八年,雷震奉天殿鴟吻,英宗亦曾下罪己詔:實自祁鎮不德所致,祁鎮內懷祗懼,兢兢弗勝,繼自今戒謹修省,不敢怠荒。景泰二年十月,代宗下罪己詔:君失其德,臣失其職。正德九年正月十六,乾清宮大火,武宗下罪己詔,並敕諭群臣同加修省。嘉靖三十六年四月,三大殿大火,世宗下罪己詔:仰惟仁愛之昭臨,皆是朕躬之咎重。茲下罪己之文,用示臣民之眾。萬曆二十四年,乾清坤寧兩宮大火,神宗下罪己詔書:永懷譴告之殷,實由涼德所致。拊躬自責,震悖弗寧。已痛加悔懲,籲禱郊廟,嘉與海內,勉於維新。茲下罪己之言,共圖交儆之實。夫萬方之有疾苦,如在朕躬,一人之省咎愆,宜令眾喻尚恪恭,以承天戒,成濯祓以分主憂,大法小廉,益謹奉公之節。內寧外謐,期臻至治之庥。王恭廠災變事發時的明朝正值內外交困、風雨飄搖之際,國家政治腐敗,宦官專權,善惡不分。災難的訊息迅速傳遍全國後,朝野震驚,中外駭然,人心惶惶。很多大臣認為這場大爆炸是上天對皇帝的警告,紛紛上書,要求熹宗皇帝匡正時弊,熹宗不得不下了一道罪己詔,表示要痛加省醒,告誡大小臣工“務要竭慮洗心辦事,痛加反省”,希望藉此能使大明江山長治久安,萬事消弭,且下旨發府庫萬兩黃金賑災。明思宗六下罪己詔,自縊前下詔“罪己”:“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諒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死傷百姓一人。”

    明朝皇帝多有修省活動如避正殿,減常膳,致齋積誠,祗告天地、宗廟、社稷,痛自省循。下詔罪己以成化年後較為頻繁。

    清朝

    清朝順治帝生前六下罪己詔,臨終之際,又有罪己遺詔列舉了十四條罪狀。康熙十八年七月、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下罪己詔。嘉慶十八年九月、嘉慶二十三年四月罪己詔。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因庚子拳亂下罪己詔。宣統三年(1911年)九月時為緩和革命,攝政王載灃曾下詔罪己。

    由此看來清朝順治帝是數量最多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聯3中的滅霸堅持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的代價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