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物理思維
-
2 # 安茲烏拉恭
只說我瞭解的吧。
電子內部結構的可能性之一就是電偶極距(EDM)。
標準模型中計算的EDM,是很小很小小到目前我們無法測量到的地步。
一些超出標準模型的新模型預言了一個比較大的EDM。他們或許是想解決反物質為何很少這個問題,具體我不清楚,但是對EDM的測量,作為新物理的可能的訊號,一直在做。至少到我上次看文獻為止,沒有測到EDM。
再補充一點吧,看了問題的詳細說明以及專家的解答,我說一個比較容易讓人誤解的地方。
粒子是否有內部結構,和粒子是否有大小,以及粒子是否可分是兩回事。
我們主要還是從觀測的角度去認識粒子的,粒子的內部結構主要體現在它的形狀。比方說粒子是個球對稱的,那就沒有內部結構了。至於大小,沒有一個明確的邊緣,是個較為模糊的概念。
至於是否可分,其實也比較模糊。比如強子,像磁鐵一樣,掰斷後不會得到單獨的南極北極,而會得到兩個新的磁鐵,這種情況叫他可分還是不可分呢?電子也是類似,在電磁場中運動的電子可能輻射出一個光子,能看做把它分成了光子和電子嗎?那麼電子是可分的嗎?
我們去“看”粒子的手段目前就是散射了,所以一切都是說散射截面,形狀因子。沒有內部結構其實意思就是形狀是球對稱的。
-
3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根據本民科對物質的定義,任何物質粒子必定有內部結構,而且必定由質量點和光子構成,電子也不例外,本民科推測,電子的結構是由一個質量點-光子對圍繞著一個質量點旋轉構成的,按照每層的自旋方向,共有4種類型,但其中只有兩種互為電子和正電子,電磁力的本源是由電子結構的渦旋運動產生的。由於電子具有質量,所以充其量只能算是`準量子’。
-
4 # 布魯諾二
電子是什麼,量子是什麼,引力是什麼,主流根本無法解釋,因為科學是建立觀測實驗基礎上的唯象論。
觀測是有侷限性的,對於很多粒子我們根本無法觀測,只能靠猜測或數學運算。實驗觀測看到的只是種現象,現象非本質,唯象論非本質論,我們不能把現象規律當成本質原理。
在科學範疇內我們根本無法破解宇宙,一種唯象論如何去認識宇宙本質?
破解宇宙須從哲學的角度去破解,科學只能做驗證和應用的工作。
能量球理論全面破解宇宙,從新的三大根基概念可直接推出電子是個空心球,宇宙是種能量球機制。
科學的實證法和唯象論已是窮途末路 ,科學從能量球開始?
-
5 # 雪舞200324376
很顯然,我們一般人都沒有能觀察到物質核的存在運轉形態;對於核子中的中子與質子說法,也是蒙態式的認識。不過,其核內的中子與質子的能量性平衡關係及其其核在適應空間時所存在的對這種關係穩定性而具備其物質性補償作用的電子配數;這樣的物質性時空意義,基本上是存在著所闡述的這種肯定形式。量子理論及玄理論都是鑑於對物質核沒有清晰的驗證形式而提出,或者說,在這種驗證過程裡,我們能十分肯定和表達的,只是其核裡的中子體形態及其能量性體現方式。這不得不讓人很自然地聯想到所謂質子體於其核中存在的具體性變換形態及其所體現的能量性?而電子又是如何偶合這種形態而產生其補償性平衡意義的?於物質於空間裡適應過程來看,電子於空間意義,只是填充性作用;併產生於中子與質子的運轉形式下。很顯然,於形態意義也同樣不具備其嚴謹的封閉性意義。於物質的能源性或其形態式起源方式而言,很顯然與其核的中子體存在形態是分不開的。那麼,質子體形態內物質的運轉方式會對其形態性塑造會產生怎樣方式的影響呢?在這種運動過程裡如何來與外界建立起這種電子式篩選及補償意義。能於數理表達得比較完整,或就是玄論的誕生與探究,進而有可表達的解釋。
回覆列表
在量子力學中,電子是被當做“點”來處理的,這很違反我們人類的直覺。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經驗裡,凡是一個物件都有大小,都可以再分,或都有內部結構。
這種日常經驗支撐了一個信念,即電子也許真的可以再分,有物質結構。可惜這種信念是建立在對微觀物理學事實及量子力學一無所知的基礎上的。
電子具有自旋角動量是個微觀物理學事實,並且自旋角動量的量子數是1/2,這意味著電子的自旋可以取向上或向下兩種取向,分別對應自旋的z分量是+1/2和-1/2。
電子的自旋,較真的話這個圖是錯的,因為電子是個點,你沒法設想一個點自己在三維空間裡有自己圍繞自己轉的運動。假如你認為電子有內部結構,電子本身就可以定義一個自己在三維空間裡的轉動,這種運動就好比是剛體的運動,或者說就好像我們在宏觀物理世界中看到的一個足球的運動,足球自己圍繞自己軸線的轉動也是一種在三維空間裡的轉動。
這種運動的能量可以表示為角動量的平方除以2倍轉動慣量的形式。如果是量子力學的話,我們需要對它做量子化,即把角動量看做是算符。
量子力學的計算就是求本徵值問題,角動量算符的平方對應的本徵值是l(l+1),我們這裡為了方便把普朗克常數取為1。這裡的細節是角動量量子數l必須取整數,之所以如此,是要符合波函式的週期性邊界條件,即我們讓足球圍繞自身軸線正好轉2π,波函式應當光滑地和角度為0時的波函式接上,這個邊界條件導致了l必須是0和正整數。
但斯特恩-蓋拉赫實驗告訴我們,電子的自旋角動量是1/2,對應的是電子在非均勻磁場中分裂為兩束,這說明電子的自旋角動量不能理解為一個有大小(或有內部結構)的物體的運動。
左至右:奧本海默、狄拉克和派斯。電子自旋為1/2在狄拉克發展的相對論性量子力學中得到了解釋,當然在那裡電子仍然被當成了點,並且它是一個符合“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的物理物件。此後人們又發展了量子場論來進一步研究電子等基本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