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閒聊

    關於這個問題以前看過一個經濟學教授的影片講過這個內容。

    我們從商業的發展和貨幣的產生及其影響說起。

    第一階段,原始的商業模式,是物物交換,比如大米和器皿的交換、豬肉與刀具的交換;

    第二階段,當你有大米時,我有刀具,大家互不需要時,就無法交換,這時就產生等價物,比如古時候的貝殼,這就解決的刀具無法換大米的問題;

    第三階段,有的人承認貝殼,有的人不承認,這時貨幣就產生了,這是國家強制力執行的,比如金銀;

    第四階段,用金銀進行交換,不利於攜帶,就產生銀票,古時候又稱為“飛錢”,這也是紙幣的原型;

    第五階段,因為交易,會產生賒欠,賒欠太多,個體無法承受,這時候錢莊、當鋪和歐洲的銀行就產生了;它們透過借貸方式,解決信用的問題;銀行的產生標誌著現代商業的形成;

    第六階段,現代銀行的產生,國家為了統一紙幣的發行和控制紙幣量,中央銀行也隨之產生;當人們把賺來的錢存入銀行,不進行交易,市面上可流通的貨幣減少,中央銀行就會根據經濟的發展,發行與經濟總量相匹配的紙幣,這就是狹義的貨幣M1;商業銀行把存款投入信用市場,透過借貸把錢放出去,增加了市場貨幣流通量,這就產生廣義的貨幣M2;當銀行由於存貸比例的限制,無法繼續發放貸款時,金融衍生品就產生了,比如本票、商業匯票、銀行承兌匯票、保理、信用證等,這些都是根據銀行的信用開具的,而當商人把這些金融衍生品交換成現金再存入銀行時,廣義的貨幣M2又增加了;

    以上是商業經濟和貨幣的基本發展過程;所以中央銀行透過控制貨幣發行權和利率工具控制著狹義貨幣M1和廣義貨幣M2的數量;當中央銀行發行貨幣,降低利率,銀行透過較低的利率發放貸款,市場流通的貨幣數量增加,這叫放鬆銀根;當市場流通貨幣價值超過市場商品總值時,物價就會上漲,就會產生通貨膨脹;當中央銀行提高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和提高利率時,出於商業銀行可發放貸款的規模減少和貸款成本的提高,減少廣義貨幣M2的數量,這叫銀根緊縮;市場上流通的錢少於市場商品總量時,物價理論上會下跌,這就是通貨緊縮,供大於求,失業率上升;

    當失業率上升伴隨著通貨膨脹時,很多人沒有工作,物價還在上漲,這就是經濟滯脹,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危機的產生;

    為什麼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雖然有出現過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問題,而沒有大規模經濟危機的產生?

    因為中國奉行的是市場的手與行政的手結合的體制,適度控制通貨膨脹,特別是關係民生的物價,比如菜籃子工程、肉籃子工程的實施,保證市場相對穩定的物價。

    以上只是個人學習的一定認知,如有錯誤,請批評指正。

  • 2 # 榮姥爺看市

    經濟機器執行包括四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經濟機器執行的三大動力是生產率提高,短期債務週期和長期債務週期。由於生產率的提高是一個連續漸進的過程,它的波動率比較小,所以它的作用比較穩定。而債務波動比較明顯,有長短兩個週期,分別是5至8年和75至100年,他們影響著經濟

    出現擴張、通脹、衰退、緊縮、去槓桿化、蕭條、赤字等經濟現象。這個週期如春夏秋冬四季一樣不斷的重複。

    首先我們說交易是經濟的核心,而經濟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借貸。比如我們經常說的“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如果,信貸增長超過生產能力,就會出現經濟過熱、物價上漲,存在通貨膨脹壓力。膨脹會導致經濟崩潰,致使央行(央行可以控制利率,可以讓人更容易借到錢或者更難借到錢,那麼它也就間接地控制了經濟發展。)進行正回購、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一系列給經濟降溫的操作。有貸款能力的借款人就會減少已經產生的債務,還款的壓力就會增大。於是就出現了信貸收縮(抽水),支出下降,收入下降等一系列連鎖反應,經濟開始降溫,達到一定程度,央行又開始降低利率,投放信貸(放水)等反向操作刺激經濟增長,週而復始,進入去槓桿化時期。

    上述經濟現象,都是短週期的做法。由於在繁榮期,貸款人放鬆貸款條件,過度借貸造成經濟泡沫 ,因此,資產價值迅猛上升。通貨膨脹,更容易產生信貸,人們大量地借錢投資。隨著短週期不停迭代,債務負擔不斷積累,債務負擔越來越重,到達長期債務高峰,週期開始逆轉,通縮出現。這個時候大家想到的是把身上的負擔減少,那麼就會把之前透過槓桿化獲取的資產給拋售或者處理掉。減少支出,出手資產填補別的窟窿。資產減少,信貸消失,金融市場大量拋售股票導致價格暴跌,實體經濟甚至出現人為銷燬剩餘產品的極端行為,社會緊張。需要強調的是,企業減少支出會造成工作機會減少,收入也會降低,收入降低導致消費降低,反過來壓制經濟更加緊縮。隨著企業、個人不斷出現破產,恐慌情緒濃厚,人們認為銀行無法收回貸款的逾期高度一致,就會擔心銀行無法支付其存款而產生擠兌。個人、企業、銀行產生債務違約,這種嚴重的經濟收縮就是蕭條。蕭條階段中央政府稅收減少,失業補助增多,預算赤字出現。 由於債務負擔過重,進入去槓桿的過程。在去槓桿化過程中,人們削減支出,收入下降,信貸消失,資產價格下跌。隨著收入下降和償債成本增加,償債人通過出賣資產償還債務。市場充斥代售資產,這時處在買方市場,價格下跌,抵押物價值降低。在短期的衰退階段,可以透過降低利率刺激經濟。但是在去槓桿化階段,既蕭條階段,利率接近零,無法再進一步刺激經濟。因為負債太重,需要減少負債,減少支出,這時央行多發行更多貨幣購買政府債券,政府拿貨幣進行經濟刺激計劃,購買金融資產,透過債務違約和重組減少債務,進行財富再分配,借錢………

    透過經濟執行規律和週期,政府在不同經濟週期的表現,可以作為我們判斷當下經濟執行情況的風向標,分析很多政策和現象,指引我們做出正確的具有戰略性的投資選擇。例如,在蕭條時,央行典型的表現是印鈔,用於購買大量的金融資產,以彌補私人部門的信貸萎縮。在衰退時,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在經濟緊縮時,政府會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表現為“兩增”(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增加國債發行規模)“一減”(減稅),以刺激社會總需求,增加消費支出,以彌補私人部門消費支出的縮減。而在經濟擴張時期,則採取正好相反的政策。表現為“兩減”(減少經濟建設支出處和國債發行規模);“一增”(增加稅收),抑制社會總需求,穩定物價。同時當我們理解經濟機器執行規律時,它也啟示我們要堅持三大經濟法則:一、不要讓債務增加速度超過收入,會被債務壓垮。二、不要讓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生產力,幹多少,拿多少,不然會失去競爭力;三、盡一切努力提高生產率,因為生產率在長期內起最關鍵的作用。

    最後我也情不自禁地做個自我發揮,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它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基本標誌是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內在要求是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它能夠把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把人民當前的利益和長遠的利益、區域性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能夠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即充分發會市場的作用,又更好的發揮政府作用。這部社會主義的經濟機器有更科學的執行結構和具有老的經濟機器所沒有的優良效能,對各種社會資源進行更有效的科學配置。它可能會打破一些藩籬,產生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鈺是在射鵰的時候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