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83211886617

    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事關中國的現代化定位,是推進現代化程序的一個重大命題。如何理解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是當前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在此談一談個人的學習體會。

    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是對當下的現代化做出的實事求是的判斷

    我理解,提出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是有針對性的。其中包含的問題意識,首先在於現代化定位上。我們注意到,十七大報告中,關於工業化和資訊化,先是在現代化的形勢判斷中講;後是在現代化的對策中講。從這個不起眼的細節中,其實可以看出華人的一個獨特思維方式。現在許多國家都在盲目學習中國,但並沒有搞清楚中國為什麼成功。

    中國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凡事進行具體形勢判斷(“實事”),然後有針對性地尋找規律性對策(“求是”)。在學理上,這種思維方法,叫語境依賴,就是把一個抽象真理,放在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中,求得它在當下的真值。

    抽象地爭論工業化與資訊化關係,是學者的事情。作為國家來說,不能停下來等“抽象真理”爭明白,重要的是實踐。實踐意味著答案不是一種不分時間、地點,永恆“正確”的現代化結論,而是求解“當下的現代化”是什麼,或者說管用的現代化是什麼。美國在崛起過程中,就沒有抽象爭論過農業國好,還是工業國好的問題,許多問題是在實踐中水到渠成解決的。中國“當下的”現代化,與“理想的”現代化,是有區別的。美國的資訊化是比較“提純”的現代化,因為工業化完成了,融合不融合都是那麼回事。中國不同,還沒有完成工業化,所以才審時度勢提出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的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是對當下的現代化做實事求是的判斷。它注重的不是脫離實際的抽象理論,而專注於解決“當下”最具普遍意義的重大實際問題。

    我們現在正在研究資訊化生態學,就是把“中國特色”當作一種方法論來研究。“資訊化生態學”是說,資訊化普遍原理,要與中國具體國情結合。強調任何系統,都要與它的國情環境匹配,不能搞“放之四海皆準”,那就沒國情和環境什麼事了,就離失敗不遠了,深入理解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問題,有一個經典理論值得注意,就是裡格斯在行政生態學中提出的“稜柱型”[Pismatic)概念,原義是說農業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中國社科院資訊化研究中心研判中國形勢,在稜柱理論基礎上提出“雙稜柱”理論,意思是中國在上一重稜柱外,還存在工業化與資訊化融合的問題。

  • 2 # 夏天smile

    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包括技術融合、產品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衍生四個層次。 技術融合是指工業技術與資訊科技的融合,產生新的技術,推動技術創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中年人為什麼生活的態度是那樣的消極,該怎樣振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