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耀聰手機

    盂蘭盆節的由來 民間的七月半被稱之為“鬼節”,其實它起源於佛門的盂蘭盆節。盂蘭本意“倒懸”。盆為“救器”。 盂蘭盆節緣於佛經故事《目蓮救母》。目蓮是指當年釋迦牟尼佛的一個弟子大目犍蓮。他是個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稱(即有了特異功能),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他發現自己過世的母親一直在地獄裡吃苦,卻無力救贖。便在釋迦牟尼佛跟前悲泣和求法,佛便告訴他,須集天下佛弟子的慈悲和智慧功德的和合之力,感召他母親迴心向善才行。這等於是說,特異功能改變不了因果業力。一個人不從淨化心識上下功夫,就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只有淨化心識才能轉化業力和改良因果。在佛典《佛說盂蘭盆經》裡,佛還對目蓮說,你僅救度這一世的父母是不夠的,要生起菩提心,還應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難眾生。   所以,該佛經宣揚的是一種孝道,也就是佛家所說的佛弟子要報父母恩的意思。後來在南北朝時,當時的皇帝梁武帝篤信佛法,由他倡議七月半這天舉行盂蘭盆齋,供養僧眾,請其超度生生世世的父母、親人。於是就有了盂蘭盆節,這一天又被稱之為“佛歡喜日”。 隨著歷史的演變,盂蘭盆節後來在民間慢慢流變成了所謂的“鬼節”。比如燒紙錢和以葷食祭奠亡靈等,在佛典里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沒有什麼實際的良性意義,它只是一種民間風俗。   那麼,七月半這天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亡靈真實受益呢?   根據佛典開示:宇宙世界及萬事萬物,包括人類及一切生命,都是由最根本的“本來事物”依照特定的機制、規律和條件發展出來的。所以基於這個前題,我們常聽到佛門有萬物同根、同源;眾生平等、萬物有靈等等的說法。既然是眾生平等,同根同源,我們就不應該取眾生的命。萬物交感、互動,事物是聯絡和變化發展的,我們殺生吃肉最終會對我們自身不利。因為我們的一切行為,包括殺生和做惡,持修善法,冥冥中都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因果相續)。條件成熟時就會顯露出來(果報)。那麼,我們如真心想為自己已故的親人們好,就不要再為他們殺生和以葷食祭祀他們了,因為那樣做只是為他們造下新的惡業,讓他們結怨更多的眾生。那真的是在害他們。從這個意義上講,七月半這天我們完全可以迴歸傳統,學習佛門中人,多些慈悲和善意,多為亡人唸佛、放生和做善事等,那一定是會有效驗的。能轉化業力和改良因果。在佛典《佛說盂蘭盆經》裡,佛還對目蓮說,你僅救度這一世的父母是不夠的,要生起菩提心,還應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難眾生。

  • 2 # lanfengkd

      與清明節相似的用於祭祀先人的還有盂蘭盆節,道教又稱之為“中元節”,民間稱“鬼節”。

      時在農曆七月十五。此俗由來已久,[唐]韓鄂《歲華紀麗》說:"道門寶蓋,獻在中元;釋氏蘭盆,盛於此日”。俗傳農曆七月初十開鬼門關,各家之死鬼均放歸回家,與家人團聚,俗稱"冥府開禁,鬼魂過年"。諺雲:"七有半,鬼亂竄。"

      這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這一天,要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

      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於是益加普及。民間普遍流傳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不過後來除設齋供僧外,還增加了拜懺、放焰口等活動。 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

      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還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徵著五穀豐登,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燈的活動;所謂水燈,就是一塊小木板上扎一盞燈,大多數都用彩紙做成荷花狀,叫做"水旱燈"。按傳統的說法,水燈是為了給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燈滅了,水燈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過奈何橋的任務。那天店鋪也都關門,把街道讓給鬼。街道的正中,每過百步就擺一張香案,香案上供著新鮮瓜果和一種"鬼包子"。

      桌後有道士唱人們都聽不懂的祭鬼歌。這種儀式叫"施歌兒"。上元節是人間的元宵節,人們張燈結綵慶元宵。"中元"由上元而來。人們認為,中元節是鬼節,也應該張燈,為鬼慶祝節日。不過,人鬼有別,所以,中元張燈和上元張燈不一樣。人為陽,鬼為陰;陸為陽,水為陰。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傳說中的幽冥地獄,鬼魂就在那裡沉淪。所以,上元張燈是在陸地,中元張燈是在水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中性面板與混合性面板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