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 iPhone釋出之日起,世界就從未停止討論其售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困惑:新 iPhone毫無創新亮點,有什麼底氣賣到12799RMB呢?整個地球都在期待蘋果推出廉價版 iPhone,望眼欲穿地等待十年之久,卻無奈發現,庫克的字典里根本沒有“廉價”二字。去年,iPhone X連同 iPhone8系列共同漲價20%以上,iPhone X更是因一些“不錯”的創新,售價達到9000元,基本上超越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致使這款手機的銷量以及供應商的訂單大幅度減少,最終在財富數字上的表現是:蘋果因其高售價,整體的利潤率未受到任何影響,股價更是在一片“懷疑”聲音中,突破一萬億,而供應商則因過度準備生產資源,庫存高企,幸虧最新款 iPhone的設計沒有太多改變,供應商的一些庫存還能繼續出貨,否則,真得會有一些企業零利潤,活脫一部《步步驚心》。
如今套路正在重演,而且從這些天全球消費者之於最貴 iPhone的熱烈態度看,蘋果本年度財報會依舊華麗,甚至會攀上新的高峰。按照常理來講,龍頭客戶再攀高峰,整個產業鏈也應該跟著受益,但庫克這位供應鏈高手,長年累月地壓榨代工商的利潤,美其名曰:幫助他們提升競爭力。蘋果吃肉,供應商未必就能喝上湯,況且,代工商最迷戀的就是“大量”,高售價 iPhone很難催生出“大訂單”,代工總結:做著最高售價的 iPhone,卻賺著最低的利潤,十年如一日,掙扎在崩潰的邊緣。
新iPhone售價,為什麼要這麼高?
雖然iPhone己經不是什麼奢侈品,更談不上“身份象徵”,總之就是一款普通的街機,但如果仔細翻閱新iPhone上市時的售價表,就會發現蘋果的新機價格一直都是“步步高昇”的:自 iPhone5s開始,他們就把價格從4999元提升到5288元,土豪用的東西一定要是高售價的;接著是 iPhone6/6Plus價格飆到6388元,畢竟,螢幕大幅度增加,適當漲價也是無可厚非的;後來的 iPhone7/7Pus雖然增加了雙攝像頭和防水等功能,但價格也僅僅是略微上調,就是那種“不易察覺”的上調,直到iPhone X取消Home按鍵,增加留海屏和 Face ID,顯示器換成OLED製程,主機板的設計也有大幅度突破,售價自此飆到9000元以上,如此梳理,大家會輕易地發現:新品 iPhone的售價從未回落,他們也尚未因“高售價”嚇跑消費者,反倒是一直保持著美妙的“高利潤”。
智慧手機競爭日趨激烈,iPhone的高售價更多地是源於三高:高物料成本,高製造成本和高管理成本,頗有點“騎虎難下”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未能同三星、OPPO去爭奪低端市場,或許,它們壓根沒有“廉價”的基因。
相信很多業內人士和手機發燒友都應該清楚,iPhone的功能屬於“積累型”的,他們自設計首款 iPhone時,就一直在做加法,從未想過要刪除任何功能,比如iPhone 5s有指紋識別,後續全部的手機都要具有這個功能; iPhone6/6Plus系列拉大螢幕之後,就再也不會縮小,直到 iPhone Xs Max來考驗消費者的手握極限;iPhone7加入防水功能之後,全部手機都必須要防水,這還僅僅是一些被普通消費者熟知的功能,更大量的細節藏身於 iPhone內,如你所見,iOS軟體對記憶體的要求也是與日劇增的,加之,磨砂黑、雙攝像頭、Face ID等特色功能的出現,更是無限拉高了物料成本和製造成本。
要知道iPhone的功能越複雜,設計的難度就越大,蘋果每年都需要考慮如何重新佈局手機layout,以塞進更多的元器件,臺積電7nm晶片工藝看似炫酷,但價效比實在難看,正在於成本投入太過高昂,而Face ID需要大量的尖端元器件,更是助推的iPhone x售價大幅上升。此外,功能的疊加,品質標準日益嚴苛,都會影響零部件和終端的生產良率,這些都會成為供應商的經營成本,最終會影響iPhone的售價。舉個簡單的例子,iPhone 5s功能只需測試200個專案(數字不精確,僅舉例),而到了iPhone Xs Max,因功能增加,需要測試500個專案,每一個測試專案都需要配置昂貴的裝置來模擬出“手機實際執行"的環境,更糟糕的是,良率品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都要拿去報廢掉,簡直是糟蹋東西,而這些成本自然會體現到 iPhone的價格中,拉高其製造成本。另外,庫克向來喜歡控制產業鏈,喜歡錙銖必較,於是,他招募了大量供應鏈管理人員,在全世界飛來飛去,這些人雖不是天才,但因 iPhone零部件日益增多,這個隊伍也變得越來越大,甚至有專門的蘋果團隊僅僅需要關注 Face ID的零部件生產,確保其按時交貨,顯然,如此大型隊伍的開銷也都會體現到新 iPhone的售價內。
如此供應鏈模式,不允許 iPhone每年都有革命性的重大創新,一方面,他們的頭腦風暴不會持續地刮起來,另一方面,庫克需要維持供應鏈的穩定,畢竟,iPhone的任何創新或改變,都會牽扯到數百萬人的工作崗位,他們需要這些人痛苦地活著,而不是在悄無聲息中,慢慢死去,新iPhone的售價正可謂:高,供應商苦;低,供應商更苦。
笑中帶淚,供應商面對高售價五味雜陳?
筆者在其他文章中多次提到,因蘋果訂單量巨大,且對品質要求非常嚴苛,絕大多數供應商都不得不押上“全部身價”才能滿足其需求,才能成為蘋果的合法供應商,而且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提供媲美於蘋果的訂單量,這就意味著,供應商的命運已同蘋果牢牢地捆綁在一起,追本溯源,他們肯定希望蘋果能健康、平安地運營。過去幾年,蘋果的高售價策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如今庫克故技重施,效果不會太差。
但如前文所述,庫克是一位供應鏈管理高手,是一個錙銖必較的人,他為蘋果的每項業務都設定了雙供應商,甚至三供應商,讓他們“狗咬狗”,此外,蘋果還招募了大量的供應鏈管理人員,他們長期駐紮在海外,深度瞭解供應商成本構成,且督促其降低價錢,提升競爭力,連一顆螺絲釘的成本都是其關注的物件。
在這種狀態下,新iPhone的高售價只能哺育蘋果的財報,卻很難惠及到一般的供應商,而且隨著iPhone的物料成本升高,良率降低以及訂單波動越來越大,供應商的運營風險越來越高,稍有差池,就可能虧得血本無歸,或者說,太容易“從頭再來”了,但商業世界向來不相信眼淚,面對如此窘境,供應商勢必要大面積調整運營策略,此前看不到眼裡的“小錢”,也要時刻提醒員工注意,而到了生產旺季,則要有一些“誓師大會”之類的儀式感,這可不僅僅是精神層面的建設,更是土地、裝置、原物料等真金白銀式的投入,要不惜一切代價於“訂單巔峰期”搶灘成功,否則,真得會買不起“年貨”。
當然,類似三星、臺積電、夏普這樣的頂級企業,不會完全受制於蘋果訂單,他們也絕對有實力去開發新工藝,以應對蘋果的衰敗或者讓人窒息的壓榨策略,只是那些生產膠紙、螺絲、玻璃的小型企業,則更像是蘋果刀俎下的魚肉,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甚至都沒有機會“全身而退”,只能於一陣興奮中咬牙的堅持活著,又或者突然死去。
自新 iPhone釋出之日起,世界就從未停止討論其售價,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困惑:新 iPhone毫無創新亮點,有什麼底氣賣到12799RMB呢?整個地球都在期待蘋果推出廉價版 iPhone,望眼欲穿地等待十年之久,卻無奈發現,庫克的字典里根本沒有“廉價”二字。去年,iPhone X連同 iPhone8系列共同漲價20%以上,iPhone X更是因一些“不錯”的創新,售價達到9000元,基本上超越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能力,致使這款手機的銷量以及供應商的訂單大幅度減少,最終在財富數字上的表現是:蘋果因其高售價,整體的利潤率未受到任何影響,股價更是在一片“懷疑”聲音中,突破一萬億,而供應商則因過度準備生產資源,庫存高企,幸虧最新款 iPhone的設計沒有太多改變,供應商的一些庫存還能繼續出貨,否則,真得會有一些企業零利潤,活脫一部《步步驚心》。
如今套路正在重演,而且從這些天全球消費者之於最貴 iPhone的熱烈態度看,蘋果本年度財報會依舊華麗,甚至會攀上新的高峰。按照常理來講,龍頭客戶再攀高峰,整個產業鏈也應該跟著受益,但庫克這位供應鏈高手,長年累月地壓榨代工商的利潤,美其名曰:幫助他們提升競爭力。蘋果吃肉,供應商未必就能喝上湯,況且,代工商最迷戀的就是“大量”,高售價 iPhone很難催生出“大訂單”,代工總結:做著最高售價的 iPhone,卻賺著最低的利潤,十年如一日,掙扎在崩潰的邊緣。
新iPhone售價,為什麼要這麼高?
雖然iPhone己經不是什麼奢侈品,更談不上“身份象徵”,總之就是一款普通的街機,但如果仔細翻閱新iPhone上市時的售價表,就會發現蘋果的新機價格一直都是“步步高昇”的:自 iPhone5s開始,他們就把價格從4999元提升到5288元,土豪用的東西一定要是高售價的;接著是 iPhone6/6Plus價格飆到6388元,畢竟,螢幕大幅度增加,適當漲價也是無可厚非的;後來的 iPhone7/7Pus雖然增加了雙攝像頭和防水等功能,但價格也僅僅是略微上調,就是那種“不易察覺”的上調,直到iPhone X取消Home按鍵,增加留海屏和 Face ID,顯示器換成OLED製程,主機板的設計也有大幅度突破,售價自此飆到9000元以上,如此梳理,大家會輕易地發現:新品 iPhone的售價從未回落,他們也尚未因“高售價”嚇跑消費者,反倒是一直保持著美妙的“高利潤”。
智慧手機競爭日趨激烈,iPhone的高售價更多地是源於三高:高物料成本,高製造成本和高管理成本,頗有點“騎虎難下”的意思,這也是為什麼蘋果未能同三星、OPPO去爭奪低端市場,或許,它們壓根沒有“廉價”的基因。
相信很多業內人士和手機發燒友都應該清楚,iPhone的功能屬於“積累型”的,他們自設計首款 iPhone時,就一直在做加法,從未想過要刪除任何功能,比如iPhone 5s有指紋識別,後續全部的手機都要具有這個功能; iPhone6/6Plus系列拉大螢幕之後,就再也不會縮小,直到 iPhone Xs Max來考驗消費者的手握極限;iPhone7加入防水功能之後,全部手機都必須要防水,這還僅僅是一些被普通消費者熟知的功能,更大量的細節藏身於 iPhone內,如你所見,iOS軟體對記憶體的要求也是與日劇增的,加之,磨砂黑、雙攝像頭、Face ID等特色功能的出現,更是無限拉高了物料成本和製造成本。
要知道iPhone的功能越複雜,設計的難度就越大,蘋果每年都需要考慮如何重新佈局手機layout,以塞進更多的元器件,臺積電7nm晶片工藝看似炫酷,但價效比實在難看,正在於成本投入太過高昂,而Face ID需要大量的尖端元器件,更是助推的iPhone x售價大幅上升。此外,功能的疊加,品質標準日益嚴苛,都會影響零部件和終端的生產良率,這些都會成為供應商的經營成本,最終會影響iPhone的售價。舉個簡單的例子,iPhone 5s功能只需測試200個專案(數字不精確,僅舉例),而到了iPhone Xs Max,因功能增加,需要測試500個專案,每一個測試專案都需要配置昂貴的裝置來模擬出“手機實際執行"的環境,更糟糕的是,良率品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都要拿去報廢掉,簡直是糟蹋東西,而這些成本自然會體現到 iPhone的價格中,拉高其製造成本。另外,庫克向來喜歡控制產業鏈,喜歡錙銖必較,於是,他招募了大量供應鏈管理人員,在全世界飛來飛去,這些人雖不是天才,但因 iPhone零部件日益增多,這個隊伍也變得越來越大,甚至有專門的蘋果團隊僅僅需要關注 Face ID的零部件生產,確保其按時交貨,顯然,如此大型隊伍的開銷也都會體現到新 iPhone的售價內。
如此供應鏈模式,不允許 iPhone每年都有革命性的重大創新,一方面,他們的頭腦風暴不會持續地刮起來,另一方面,庫克需要維持供應鏈的穩定,畢竟,iPhone的任何創新或改變,都會牽扯到數百萬人的工作崗位,他們需要這些人痛苦地活著,而不是在悄無聲息中,慢慢死去,新iPhone的售價正可謂:高,供應商苦;低,供應商更苦。
笑中帶淚,供應商面對高售價五味雜陳?
筆者在其他文章中多次提到,因蘋果訂單量巨大,且對品質要求非常嚴苛,絕大多數供應商都不得不押上“全部身價”才能滿足其需求,才能成為蘋果的合法供應商,而且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提供媲美於蘋果的訂單量,這就意味著,供應商的命運已同蘋果牢牢地捆綁在一起,追本溯源,他們肯定希望蘋果能健康、平安地運營。過去幾年,蘋果的高售價策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如今庫克故技重施,效果不會太差。
但如前文所述,庫克是一位供應鏈管理高手,是一個錙銖必較的人,他為蘋果的每項業務都設定了雙供應商,甚至三供應商,讓他們“狗咬狗”,此外,蘋果還招募了大量的供應鏈管理人員,他們長期駐紮在海外,深度瞭解供應商成本構成,且督促其降低價錢,提升競爭力,連一顆螺絲釘的成本都是其關注的物件。
在這種狀態下,新iPhone的高售價只能哺育蘋果的財報,卻很難惠及到一般的供應商,而且隨著iPhone的物料成本升高,良率降低以及訂單波動越來越大,供應商的運營風險越來越高,稍有差池,就可能虧得血本無歸,或者說,太容易“從頭再來”了,但商業世界向來不相信眼淚,面對如此窘境,供應商勢必要大面積調整運營策略,此前看不到眼裡的“小錢”,也要時刻提醒員工注意,而到了生產旺季,則要有一些“誓師大會”之類的儀式感,這可不僅僅是精神層面的建設,更是土地、裝置、原物料等真金白銀式的投入,要不惜一切代價於“訂單巔峰期”搶灘成功,否則,真得會買不起“年貨”。
當然,類似三星、臺積電、夏普這樣的頂級企業,不會完全受制於蘋果訂單,他們也絕對有實力去開發新工藝,以應對蘋果的衰敗或者讓人窒息的壓榨策略,只是那些生產膠紙、螺絲、玻璃的小型企業,則更像是蘋果刀俎下的魚肉,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甚至都沒有機會“全身而退”,只能於一陣興奮中咬牙的堅持活著,又或者突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