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強盛而亡國並不奇怪。
先看兩句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雖大,好戰必亡。
說漢朝因強盛而亡國,原因就大概出於後一句。
在中國歷史上,打仗真正的困擾,倒還真不是軍事,而是後勤。
比如漢朝,首先說糧食,當時沒有袁隆平,種子質量不好,沒有化肥農藥,所以產量低。為了應對戰爭所需,就要許多農民去種地。還要看天吃飯,如果老天不保佑,就收成不好。
好不容易把糧食收齊了,你也不用得意。運送糧食又特別麻煩。根據史料記載,路上的損耗特別大,又容易被敵人搶劫,加上運輸的人要吃,真正到前線的糧食百不餘一。所在東漢在西域都護府只能保持二千人的隊伍。
打仗還需要其它東西,比如,戰馬,軍衣,馬料,藥品等。
每打一場,就要準備物資好幾年。
所以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把全國經濟打垮了。年輕人死的死,傷的傷。沒死的人也沒飯吃,商人和手工業者被徵收重稅,日子也不好過。晚年的漢武帝看到這一切時,就下了輪臺詔書,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罪已詔,把這一切的責任算到自己頭上。
也就是說漢朝從建國到漢武帝時,近百年的積累,讓漢武給打沒了,漢朝從此轉盛為衰,江河日下。
可以說,是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拖垮了漢朝經濟。
二
我們看看明朝是如何處理與北部少數民族戰爭的。
許多朝內的文官天天站在政治正確的立場上喊打喊殺,反正他們又不上戰場,不會死。說不對北方少數民族開戰,就是滅明朝中央志氣,是要被人罵的,這責任擔不起。
但明朝中的明事理的大臣,都會置之不理。
因為少數民族是部落制度,因而部落之間關係往往不和,只要挑撥離間,他們就會打起來。明朝官兵在中間邊打邊拉,就基本擺平了。
如果開戰,就會逼他們團結起來。就算能打勝,也統治不了他們的地盤,他們還會捲土重來。最重要的戰爭支出太大,容易把國家經濟拖垮。
少數民族在正常情況下,最多把邊境線上的地方搶沒了,只是區域性地區問題。
如果因為一場戰爭,把國家經濟拖垮了,就有可能會亡國。
況且如果打敗了,後果更嚴重。
一
強盛而亡國並不奇怪。
先看兩句話: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天下雖大,好戰必亡。
說漢朝因強盛而亡國,原因就大概出於後一句。
在中國歷史上,打仗真正的困擾,倒還真不是軍事,而是後勤。
比如漢朝,首先說糧食,當時沒有袁隆平,種子質量不好,沒有化肥農藥,所以產量低。為了應對戰爭所需,就要許多農民去種地。還要看天吃飯,如果老天不保佑,就收成不好。
好不容易把糧食收齊了,你也不用得意。運送糧食又特別麻煩。根據史料記載,路上的損耗特別大,又容易被敵人搶劫,加上運輸的人要吃,真正到前線的糧食百不餘一。所在東漢在西域都護府只能保持二千人的隊伍。
打仗還需要其它東西,比如,戰馬,軍衣,馬料,藥品等。
每打一場,就要準備物資好幾年。
所以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把全國經濟打垮了。年輕人死的死,傷的傷。沒死的人也沒飯吃,商人和手工業者被徵收重稅,日子也不好過。晚年的漢武帝看到這一切時,就下了輪臺詔書,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罪已詔,把這一切的責任算到自己頭上。
也就是說漢朝從建國到漢武帝時,近百年的積累,讓漢武給打沒了,漢朝從此轉盛為衰,江河日下。
可以說,是漢武帝和匈奴的戰爭拖垮了漢朝經濟。
二
我們看看明朝是如何處理與北部少數民族戰爭的。
許多朝內的文官天天站在政治正確的立場上喊打喊殺,反正他們又不上戰場,不會死。說不對北方少數民族開戰,就是滅明朝中央志氣,是要被人罵的,這責任擔不起。
但明朝中的明事理的大臣,都會置之不理。
因為少數民族是部落制度,因而部落之間關係往往不和,只要挑撥離間,他們就會打起來。明朝官兵在中間邊打邊拉,就基本擺平了。
如果開戰,就會逼他們團結起來。就算能打勝,也統治不了他們的地盤,他們還會捲土重來。最重要的戰爭支出太大,容易把國家經濟拖垮。
少數民族在正常情況下,最多把邊境線上的地方搶沒了,只是區域性地區問題。
如果因為一場戰爭,把國家經濟拖垮了,就有可能會亡國。
況且如果打敗了,後果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