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諮詢師天生
-
2 # 國際小學者
這裡是小學者。
這次石油談判,無論是否能達成協議,石油價格註定會下跌一段時間。到底會多長呢。
您,細品就是了。
以下為總結推斷。
至於為何,資訊量很大,請各自去找。
沙特與俄羅斯的談判,源頭是新冠,而這時候的全球能源格局已經發生變化。
美國可有的操作有二。但是,結果不會變。不參與談判與參與談判。
兩個結果,參與了與不參與,美國頁岩石油企業都會賺。
美國本身自己國內緊張,所以,更多聚焦內政,但疫情的出現和制度的問題,會有資本出逃的風險。出逃,本就會造成石油價格下跌。(這還有個情況,得看中國疫情進展和情況,至於為何,後面會講。)
俄羅斯這次和沙特的矛盾,第二次談判會出現半個月難以實際操作到位的情況。俄羅斯與沙特的很多次談判減產,沙特的小弟都在賺。而世界上另外兩個因素,委內瑞拉與美國反而坐享其成且俄羅斯與沙特第二次談,會比第一次更針鋒相對。兩者會開始量出增產牌,會打幾天。做到談判時,打的牌。
這個增產牌,打,至少也會打一個星期。(雙方互相試探。)因為,從現有產量到兩國第二次談判前在媒體上吹噓的增產計劃,至少會每天幾萬幾十萬桶的釋出訂單與開採器械的開啟。(沙特肯定會做,而俄羅斯,不一定能跟得上。)
所以,一個星期的加速下落,很正常。
沙特,俄羅斯增產實際上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有利可圖。因為,現在全世界都受到新冠影響,很多工廠停擺,從時間上會損失很多。可是,疫情開始出現轉折。中國的國內疫情已經完全可控。
那麼,停擺前需求減少,訂單的中幅度減少,停擺後一段時間的需求猛然增長,訂單增長。
那麼,再計算一下從3月8號到4月初,4月末,俄羅斯與沙特的OPEC可能增產多少呢?
————————很可能,差不多。
變數。中國的疫情,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出現短時間幾個月的停工。實際上,整個世界也在逐漸的停工。
(相對來說,兩邊都是需求與供應都減少。(中國與外國)唯獨就是時間上,中國必須先停一部分而已,然後歐美后面出問題了,才會停。)
這裡,本人有個獨特的思考。那就是,中國現在加緊恢復工作,反而會立刻填補西方的短時間需求增加。然後反倒是西方在疫情期間,會和中國那樣出現一定的“物資短缺”。
這會是中國一部分商品進入西方市場的有利機會。
好了,差點偏了一點。
變數,就是中國藥品的研製速度與合格疫苗的研發速度以及兩者在中國範圍內全國的普及速度。(3月,4月,4月底)
這個速度,意味著中國再次開動馬力的速度,也是逼迫,沙特OPEC,俄羅斯他們必須談判完成的時間。
如果我們夠快。
那麼他們兩者談判的速度也會變快。
因為他們也不會想讓我們相對賺到更多的便宜。
同樣,根據美國的新冠控制速度,他們是有點辣眼睛。由此可知,美國處理國內的問題會更多心思。
這也意味著,伊朗會喘一口氣。
最近油價,本人的推測是:目前一兩個星期內,俄羅斯和沙特不會出現協議簽署。油價會進一步下落,只不過下落的速度並不快。
直到4月會更明朗一些。下落速度會減慢,但,依舊會減。4月末,墊底。開始平穩,直到我們開始將疫苗,藥品投入西方。
美國屬於承壓,不會承受多少壓力。他們如果沒處理內政,會有可能介入沙特與俄羅斯的談判。
但是,依然有一個月多的時間。
這一個月多的時間,會怎麼樣,你們那些搞財經,搞股票的人,自己心裡清楚。
小學者,就不多說了。
呵呵。
回覆列表
一般來說在油價低迷的時候,歐佩克國家會採取減產來維持原油供應的減少,從而控制油價上升。而在美國頁岩氣革命之後,大量的頁岩油產能改變了國際能源供需的結構,讓歐佩克國家對於原油的控制能力降低了。
在這種背景下,歐佩克國家與俄羅斯聯合被稱為歐派克+,希望與俄羅斯的聯合減產能夠控制油價。
但其實從2019年的減產和延續減產兩次會議的情況來看,歐佩克+對於石油價格的控制還是影響有限。這是因為當歐派克和俄羅斯進行減產之後,油價或許有一定的上升,但是這樣的上升隨即刺激了美國頁岩油產能的大幅度提高,從而在供應上對沖了減產的影響,造成石油價格的回落。
結果歐佩克和俄羅斯的減產只造成了兩者的國際原油市場份額轉移到了頁岩油企業手中,並沒有造成油價的上漲,這對於俄羅斯的衝擊很大。這是因為相比於大多數歐佩克國家而言,俄羅斯的石油出境成本比較高,大概在40~50美元之間,國際油價的低迷對於俄羅斯的衝擊本就比其他的歐佩克國家更大,再加上減產造成的市場份額減少,使俄羅斯很難接受減產的協議。
而歐佩克國家的代表是沙特,沙特的國內原油出井成本在3~4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即便是油價再低,對於沙特而言只是少掙了一些錢,沒有傷筋動骨,國內經濟不會像俄羅斯那樣受損嚴重。而且沙特不知是與美國有私下的協議,還是戰略眼光不如俄羅斯,並沒有看到減產,對於美國頁岩油的利好作用。如果俄羅斯繼續減產供應歐洲的原油,可能就會減少浙江削弱俄羅斯對歐洲的聯絡,而美國的頁岩油換成lng的出口,則可能填補這一空白,這對於俄羅斯而言也是不可接受的。
所以沙特與俄羅斯之間存在的分歧其實在於對油價的不同看法,而俄羅斯最終退出減產協議,則可能造成油價的重新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