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各章內容簡介(共十三章)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聰明、能幹、充滿愛心,是千千萬萬俄羅斯女性的優秀代表,對“我”的一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本章末尾用充滿詩意的美好語言描寫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個光榮照人的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形象。年過花甲的外婆跟三、四歲的“我”見面時的第一次“對話“生動活躍,幽默盎然。早已過不惑之年的高爾基,以三、四歲兒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為,真實而生動地描寫、反應當時的客觀現實,深刻而準確地表達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語言簡潔生動,非常口語化,非常合適人物的口吻和當時的語言環境;情節畫龍點睛,人物栩栩如生。不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這個顯著的特點和優點。《童年》開篇就寫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來絕不止一篇優美的散文。從譯者加的標題就可以大體知道本章內容:一、“外祖母的出現”;二、 “父親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親的安葬”;四、“伏爾加河上的風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許多篇這樣的優美散文組成的。《童年》可以比擬為一串珍珠項鍊,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著好幾顆這樣的珍珠。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塊,也就是三篇優美、精彩的散文。它們可以分辨標題為:“兄弟鬥毆”、“兇殘的外祖父”、“外祖父來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說寫外祖父毒打外孫們的兇殘,令人慘不忍睹,毛骨悚然。後來他來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感到此老頭兒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雖然他的兇狠不能原諒,但也就多少可以懂得,特別是在讀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識字和講人生哲理以後。
第三章分四大塊,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說組成。它們也可以有明確的標題。一、“一雙金不換的手”。伊凡是一把幹活的能手,去市場購物時也會替外祖父省錢當小偷;二、“熱鬧的家庭舞會”,主角是伊萬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當然也是舞會的核心;四、“小茨岡的慘死”。別號“小茨岡”的伊萬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養子,從他生下來被遺棄到他的慘死,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愛。小茨岡是個善良、勤勞、能幹的小夥子,是“我”童年時最好的朋友。他的慘死,跟自私卑劣的兄弟兩人直接有關,但根原還在於造成自私卑劣等劣根性的社會頑症。
第四章著重寫外婆,寫她對上帝的虔誠,對人的良善、忠厚,對丈夫的容忍、體諒;寫她的聰明, 能幹,健談,會跳舞,會講童話;火災裡指揮若定,火災後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婦和頂樑柱,是“我“最貼心最親愛的朋友。小說對火災場面的描寫非常精彩。
第五章可分上、下兩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講自己的苦難身世。兩人都是早年喪父的孤兒,都曾跟著母親沿街乞討,後來也都憑著聰明能幹、吃苦耐勞而自立,
最後共同掙到目前這種小康家境;二、佔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識字和給“我”講述自己的人生體念和生活哲理。他對“我”的好奇心有問必答,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透徹明瞭。
第六章寫大舅米哈伊爾為了爭奪家產帶領流氓衝擊、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這不僅深刻地揭露了這個逆子的兇惡嘴臉和醜惡行徑,也客觀地暴露了千千萬萬小市民家庭的尖銳牴觸。在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戰鬥”中,阿廖沙“我”擔任了火線偵察兵的腳色,寫得有聲有色,相當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標題為“我注視街上的敵情”的優美散文。這次“戰鬥”中善良的外婆由於“勸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磚頭砸傷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也可以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兩個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為懷,賜福人類,主宰一切,洞察萬物,外祖父的上帝專橫跋扈,法力無邊,嚴厲殘酷,人人懼怕。這種對照透過生動的文學描寫展現出來,絲毫沒有概念化的說教,寫得十分精彩,耐人尋味。下篇主要寫街上的所見所聞後的痛苦感受,順便也重提留在家裡的苦惱。“我”就是在這種家庭和社會環境下生活和成長的。上篇是寫“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環境,下篇是寫“我”家裡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環境。兩方面都是明顯影響我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客觀因素。這顯然是上、下兩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也可分為上、下篇。上篇描繪了外婆講童話的情景、本事和記載下來《隱士和勇士》這篇優美迷人的童話;下篇介紹了“我”的第一個知識分子朋友,一個
不知真名實姓、只知外號“好啊”的“外人”和“怪人”,並且著重敘述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上、下篇之間的內容透過“怪人”聽外婆講童話的場面聯絡起來。小說故意用若明若暗的伎倆,巧妙地讓讀者心領神會“好啊”和外婆的某種尷尬關係。“好啊”是他的口頭禪,直譯是:“好事情”。(93——109頁)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寫“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說很重視大人講故事對兒童的影響。馬車伕就常給“我”講故事,雖然他的講故事本事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節是“我”與三兄弟的友誼。下篇寫“我”和 “三個小少爺”的友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一個人“心靈面貌“和世界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小說如實地寫了“我”對三個小少爺的好感和愛慕。外婆支援“我”和三兄弟的友誼,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親上校奧夫相尼科夫禁止他們交往,甚至馬車伕彼得也堅決反對。馬車伕跟“我”因此發生了爭吵,這次“爭吵”成了聯結上、下兩篇的紐帶。
第十章寫“我”母親的突然回家和新產生的家庭牴觸。一個年輕喪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強的不幸女人,在多年離家之後帶著痛苦回到替她撫育兒子的、孤苦年邁的父母家長住,由此帶來的家庭牴觸和衝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過去就是、現在仍然是父女牴觸、衝突、爭吵、鬧架的焦點和導火線。小說先是詳細地寫了母親和“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接著寫了母子之間因為“背詩”而爆發的一次爭吵;最後又重點寫了父女之間因婚姻問題而爆發的一次大鬧架,外祖父氣得跪在女兒面前,接著又無故把外婆打傷。爭吵和鬧架成了家常便飯;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這樣打發日子!
第十一章主要寫母親回來後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親與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雖然用筆不多,寫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說又止;其次寫表哥薩沙的逃學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憐的孤兒,他沒有親母,繼母對他不好。小說對他的逃學寫得非常生動具體。但本章的重點內容還是外婆給“我”講父親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寫母親再嫁和再嫁後的生活,寫“我”的這個“傷心事件”對自己心靈造成的創傷,寫這兩年裡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產,搬家不斷,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幾乎真的要上街討飯了。“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母親再嫁的事實。可以說,家庭牴觸主要表現在“我”和母親之間。也重點寫了上學讀書,特別寫到一位熱愛兒童、循循善誘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寫外祖父與外婆分家過日子,寫“我”撿破爛為生,寫“我”與幾個小朋友去河邊偷木板賣錢,寫這些小夥伴們艱難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誼,寫母親的死,最後,寫“我”不得不走向“人間”。所有這些內容,乍看很零亂,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邏輯,因為它們都在寫一個“窮”字。《童年》的悲劇是以母親之死這悲慘的一幕結束的。
童年》各章內容簡介(共十三章)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聰明、能幹、充滿愛心,是千千萬萬俄羅斯女性的優秀代表,對“我”的一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本章末尾用充滿詩意的美好語言描寫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個光榮照人的平凡而偉大的人物形象。年過花甲的外婆跟三、四歲的“我”見面時的第一次“對話“生動活躍,幽默盎然。早已過不惑之年的高爾基,以三、四歲兒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為,真實而生動地描寫、反應當時的客觀現實,深刻而準確地表達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語言簡潔生動,非常口語化,非常合適人物的口吻和當時的語言環境;情節畫龍點睛,人物栩栩如生。不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這個顯著的特點和優點。《童年》開篇就寫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來絕不止一篇優美的散文。從譯者加的標題就可以大體知道本章內容:一、“外祖母的出現”;二、 “父親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親的安葬”;四、“伏爾加河上的風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許多篇這樣的優美散文組成的。《童年》可以比擬為一串珍珠項鍊,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著好幾顆這樣的珍珠。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塊,也就是三篇優美、精彩的散文。它們可以分辨標題為:“兄弟鬥毆”、“兇殘的外祖父”、“外祖父來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說寫外祖父毒打外孫們的兇殘,令人慘不忍睹,毛骨悚然。後來他來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感到此老頭兒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雖然他的兇狠不能原諒,但也就多少可以懂得,特別是在讀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識字和講人生哲理以後。
第三章分四大塊,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說組成。它們也可以有明確的標題。一、“一雙金不換的手”。伊凡是一把幹活的能手,去市場購物時也會替外祖父省錢當小偷;二、“熱鬧的家庭舞會”,主角是伊萬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當然也是舞會的核心;四、“小茨岡的慘死”。別號“小茨岡”的伊萬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養子,從他生下來被遺棄到他的慘死,寫得有血有肉,有情有愛。小茨岡是個善良、勤勞、能幹的小夥子,是“我”童年時最好的朋友。他的慘死,跟自私卑劣的兄弟兩人直接有關,但根原還在於造成自私卑劣等劣根性的社會頑症。
第四章著重寫外婆,寫她對上帝的虔誠,對人的良善、忠厚,對丈夫的容忍、體諒;寫她的聰明, 能幹,健談,會跳舞,會講童話;火災裡指揮若定,火災後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婦和頂樑柱,是“我“最貼心最親愛的朋友。小說對火災場面的描寫非常精彩。
第五章可分上、下兩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講自己的苦難身世。兩人都是早年喪父的孤兒,都曾跟著母親沿街乞討,後來也都憑著聰明能幹、吃苦耐勞而自立,
最後共同掙到目前這種小康家境;二、佔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識字和給“我”講述自己的人生體念和生活哲理。他對“我”的好奇心有問必答,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透徹明瞭。
第六章寫大舅米哈伊爾為了爭奪家產帶領流氓衝擊、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這不僅深刻地揭露了這個逆子的兇惡嘴臉和醜惡行徑,也客觀地暴露了千千萬萬小市民家庭的尖銳牴觸。在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戰鬥”中,阿廖沙“我”擔任了火線偵察兵的腳色,寫得有聲有色,相當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標題為“我注視街上的敵情”的優美散文。這次“戰鬥”中善良的外婆由於“勸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磚頭砸傷了手,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也可以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兩個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為懷,賜福人類,主宰一切,洞察萬物,外祖父的上帝專橫跋扈,法力無邊,嚴厲殘酷,人人懼怕。這種對照透過生動的文學描寫展現出來,絲毫沒有概念化的說教,寫得十分精彩,耐人尋味。下篇主要寫街上的所見所聞後的痛苦感受,順便也重提留在家裡的苦惱。“我”就是在這種家庭和社會環境下生活和成長的。上篇是寫“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環境,下篇是寫“我”家裡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環境。兩方面都是明顯影響我世界觀和人生觀形成的客觀因素。這顯然是上、下兩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也可分為上、下篇。上篇描繪了外婆講童話的情景、本事和記載下來《隱士和勇士》這篇優美迷人的童話;下篇介紹了“我”的第一個知識分子朋友,一個
不知真名實姓、只知外號“好啊”的“外人”和“怪人”,並且著重敘述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上、下篇之間的內容透過“怪人”聽外婆講童話的場面聯絡起來。小說故意用若明若暗的伎倆,巧妙地讓讀者心領神會“好啊”和外婆的某種尷尬關係。“好啊”是他的口頭禪,直譯是:“好事情”。(93——109頁)
第九章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寫“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說很重視大人講故事對兒童的影響。馬車伕就常給“我”講故事,雖然他的講故事本事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節是“我”與三兄弟的友誼。下篇寫“我”和 “三個小少爺”的友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對一個人“心靈面貌“和世界觀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小說如實地寫了“我”對三個小少爺的好感和愛慕。外婆支援“我”和三兄弟的友誼,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親上校奧夫相尼科夫禁止他們交往,甚至馬車伕彼得也堅決反對。馬車伕跟“我”因此發生了爭吵,這次“爭吵”成了聯結上、下兩篇的紐帶。
第十章寫“我”母親的突然回家和新產生的家庭牴觸。一個年輕喪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強的不幸女人,在多年離家之後帶著痛苦回到替她撫育兒子的、孤苦年邁的父母家長住,由此帶來的家庭牴觸和衝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過去就是、現在仍然是父女牴觸、衝突、爭吵、鬧架的焦點和導火線。小說先是詳細地寫了母親和“我”第一次見面的情景,接著寫了母子之間因為“背詩”而爆發的一次爭吵;最後又重點寫了父女之間因婚姻問題而爆發的一次大鬧架,外祖父氣得跪在女兒面前,接著又無故把外婆打傷。爭吵和鬧架成了家常便飯;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這樣打發日子!
第十一章主要寫母親回來後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親與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雖然用筆不多,寫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說又止;其次寫表哥薩沙的逃學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憐的孤兒,他沒有親母,繼母對他不好。小說對他的逃學寫得非常生動具體。但本章的重點內容還是外婆給“我”講父親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寫母親再嫁和再嫁後的生活,寫“我”的這個“傷心事件”對自己心靈造成的創傷,寫這兩年裡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產,搬家不斷,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幾乎真的要上街討飯了。“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母親再嫁的事實。可以說,家庭牴觸主要表現在“我”和母親之間。也重點寫了上學讀書,特別寫到一位熱愛兒童、循循善誘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寫外祖父與外婆分家過日子,寫“我”撿破爛為生,寫“我”與幾個小朋友去河邊偷木板賣錢,寫這些小夥伴們艱難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誼,寫母親的死,最後,寫“我”不得不走向“人間”。所有這些內容,乍看很零亂,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邏輯,因為它們都在寫一個“窮”字。《童年》的悲劇是以母親之死這悲慘的一幕結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