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歐博朗
-
2 # I八零印記I
宋朝時期的經濟是中國歷史上最發達的時代,經濟水平相當於現在的美國。南宋時的GDP甚至達到全球經濟的60%。國家經濟水平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來說都是當時世界當之無愧的超級第一大國。
而宋朝官員的待遇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是最為優厚的,月薪最高達400貫(一貫為千文),是漢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
除了俸錢外,還有祿米,宋朝大小官員錦衣玉食,生活奢華。正一品官,月領祿米150石,俸錢12萬文,外加每年綾20匹、羅1匹,錦50兩;從九品官,月祿米5石,俸錢8000文,外加第年綿12兩。除此之外,各類名目補貼福利種類繁多,甚至官員家中的僕人衣食及工錢也由政府買單。
而歷史上的包拯,一年的工資到底有多少,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高達千萬年薪!
且聽我為您細細道來:
包拯“倒坐南衙開封府”時,頭上有三頂官帽子,即龍圖閣直學士、尚書省右司郎中、權知開封府事。按宋仁宗嘉佑年間頒佈的公務員薪水法規《嘉佑祿令》——包拯作為龍圖閣直學士,每年有1656貫的貨幣收入,還有10匹綾、34匹絹、2匹羅和100兩綿的實物收入。
按《宋史-職官志》,包拯做為開封府的第一把手,每月有30石月糧,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麥。此外每月還有20捆(每捆13斤)柴禾、40捆乾草、1500貫“公使錢”。
另外,作為外任藩府的高階地方官,朝廷劃撥給包拯20頃職田,也就是2000畝耕地,允許他每年收租,並且無需納糧。這2000畝耕地按每畝租米一石估算,每年至少有2000石米的進項。再據《嘉佑祿令》,權知開封府事每月還有100貫的添支,每年冬天又發15秤(每秤15斤)的木炭。
綜上,總計包拯一年的各項收入為:20856貫銅錢、2180石大米、180石小麥、10匹綾、34匹絹、2匹羅、100兩綿、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乾草。
宋真宗熙寧二年,開封府糧價400文一石,麥價300文一石。宋仁宗嘉佑四年,官定綾價1600文一匹。宋真宗鹹平年間,開封每匹絹最低1200文。宋徽宗宣和年間,每匹羅定價4000文。宋仁宗天聖七年,官府規定每兩綿不得超過85文。宋真宗時每秤木炭售價為100文。宋仁宗後期,官府收購柴禾,每捆定價50文,乾草最低19文一捆。
上述皆為史料中出現了與包拯任職開封府時間較近的物價資料。結合這組物價資料,我們可以把包拯每年的各項實物收入都換算成錢,加起來大致為1022貫,加上貨幣收入20856貫,總計可達21878貫,即為包拯任職開封府時的年薪。
而按現今的物價來折算,400文銅錢相當於現在的250元人民幣,故而折算出21878貫銅錢約合今人民幣1367萬元!
當然,這只是截取了包拯作為開封府一把手時的年薪而做一個說明。事實上,包拯一生幹過很多工作,任過很多官職,在還末“倒坐開封府”時,年薪肯定沒有如此誇張。而到了包拯職場末期,甚至還要比這個數目更高。因為當他臨終時,既是樞密副使,又是朝散大夫、給事中、上輕車都尉,同時還被封為東海郡開國侯,官品和爵位之高僅次於當朝宰相,所以這時他的年薪肯定是職業生涯的最高峰,已然超過我們原先所折算的1376萬元。
據宋徽宗時淮南轉運使張根所說,他掌管淮南20個州,每年上繳中央的財稅為30萬貫,平均一個州繳稅為1.5貫。即是說包拯一年的的年薪,已經比一個州一年上繳的稅收還要多。
眾所周知,宋朝對公務員實行高薪制。古人常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現在看來,也是至理名言了!最少,在公務員待遇最好的宋朝,讀書、為官也許是最有前途的職業和工作了。
-
3 # 歷史漫談君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開封是當時著名的文化、經濟、藝術、政治中心。根據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的測算,按1990年美元為基準,在公元960年後(趙匡胤建立宋朝),華人均GDP為450美元,至宋末達600美元。而處於中世紀黑暗中的歐洲,僅為422美元。1950年,華人均GDP也僅為439美元,還趕不上宋代初的450美元。
北宋的農民對精耕細作的重視和耕作程式的增多是之前從未有過的。他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認識到,土壤的性質不同,應施用不同的糞肥。禾譜、農器譜、農書、蠶書等農業生產知識的專著,紛紛出現,反映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北宋農民克服自然條件的限制,用各種辦法擴大耕地面積。由於生產技術的提高、農具的改進和水利灌溉事業的發達,北宋時期單位面積產量有所提高。畝產明顯超過唐代水平。手工業也有很大進步。生產技術發展顯著,產品的種類、數量、質量大為增加和改進。隨著商品交換的發達,貨幣流通量也明顯增加。
北宋從太宗時起每年就達到80萬貫。到神宗時達六百餘萬貫。國家稅收中白銀所佔的比重逐漸增加, 隨之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總體來看,宋朝是當時世界上經濟最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 我們再看看官員待遇。
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亂,官員無實職者可以領俸,有實職者則可以另加錢。除正俸外,還有服裝、祿粟、茶酒廚料、薪炭、鹽、隨從衣糧、馬匹芻粟、添支(增給)、職錢、公使錢及恩賞等,地方官則配有大量職田。官員有差遣職務者另加津貼,作為職務補貼。
說了這麼多,我們舉個例子吧。包拯是北宋著名的清官,我們看看他的年收入。包公權知開封府時,每月傣糧三十石,柴禾二十捆、乾草四十捆,冬天外發十五枰木炭,月發"公使錢"一千五百貫、"添支錢"一百貫。他還兼任龍圖閣直學士和尚書省右司郎中,享受職務耕地二千畝,可以收租,不用繳稅。按當時收租的標準,每年可收米二千石。
綜合計算,包拯年收入包括銅錢20856貫、大米2180石、小麥180石、綾10匹、絹34匹、綿100兩、木炭15枰、柴禾240捆、乾草480捆。如如果我們把這些全折成貨幣,包拯的年收入約為21878貫。當時大多數州,每年上繳的稅約15000貫,還不如包拯的年收入。按十貫錢換一兩黃金的比例,再摺合現在黃金與人民幣的比例,包拯的年薪相當於黃金87512克,相當於人民幣2800多萬元。
包拯在當時的官職是副國級幹部,他做過樞密副使,相當於軍委副主席。咱們現在副國級幹部的年薪恐怕不超過50萬吧?中國移動、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壟斷上市公司老總的年薪也達不到這個水平。
所以,生活在宋朝的公務員們,不要太幸福哦!
回覆列表
包拯最高做到樞密副使,理論上可以劃為從二品,最少每月官俸也要150貫,另外加上其他補貼,如朝廷發的菜、米、鹽、布料、炭、冰、僕人的衣食補貼等實物折算成錢,加起來能有300貫,一年就是3600貫,按照當時金價摺合成人民幣就是166萬,另外,作為部門負責人,他掌管著至少500貫的公使錢屬於合法小金庫,吃喝應酬都行,花不完收著不犯法。這又是相當於23萬,所以說包拯年職務收入能有大概190萬,也不清楚包拯有沒有食邑,有的話一年怎麼也有10萬額外收入。總計大概年收入200萬是有的。但這畢竟是粗算不是很精確,有個直觀概念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