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詹思丁

    薩達特主動與以色列和解的背景是:阿拉伯國家在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屢次失敗,以色列不但沒被削弱,反而對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了巨大的心理優勢,在現實戰果上,以色列不但佔領了原本聯合國劃給巴勒斯坦的大片土地,還佔領了很多阿拉伯國家的領土,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美國的支援,拒不歸還佔領領土,但阿拉伯國家的民眾強烈要求政府採取行動收回被佔領土。埃及的西奈半島就是典型的例子。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大國,在對抗以色列的過程中被阿拉伯世界寄予厚望,視作是阿拉伯世界的帶頭大哥,站在與以色列鬥爭的最前線,也因為這樣埃及不但在本華人民,就是在阿拉伯世界人民心目中獲得了巨大的威望。但現實終究是決定一國政策的關鍵因素。在納賽爾時期,埃及的確在阿拉伯世界威望頗高,這對埃及的大國夢是極大的心理滿足。但做老大也要付出比別人更大的代價,特別是與以色列的利茨戰爭中,埃及付出最多,犧牲最大,西奈半島被以色列佔領,收復失地看起來遙遙無期。納賽爾也因為在與以色列的“六五戰爭”中的恥辱性失敗而被氣死。薩達特上臺後,阿以矛盾仍然沒有任何改善,但薩達特已經意識到想靠戰爭收復失地已經不可能,只能透過政治手段,所以必須邁出關鍵一步“與以色列和解。但一開始以色列因為”六五戰爭“贏得太輕鬆而沒把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放在眼裡,埃及國內也因為恥辱性失敗而群情激憤,希望政府能夠透過戰爭收復失地,挽回國威。所以薩達特後來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希望以戰促談,戰爭結果雖然沒有完全實現戰前的願望,但埃及軍隊打了以色列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收復了部分失地。以色列看到了自身的弱點,也看到了阿拉伯國家的實力並不能小覷,所以對戰後薩達特的和平願望做出了積極的迴應。薩達特和貝京的會面震驚了世界,薩達特也透過與以色列和談收復了西奈半島,這用戰爭手段是無法實現的。薩達特和貝京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坦率說,無論是以埃及為代表的阿拉伯國家還是以色列,對長期的戰爭都早已厭倦,都有實現和平的願望。薩達特主動做出和解姿態,讓埃以兩個曾經的宿敵實現了和解,埃及也實現了多年的宿願:收復失地。但埃及的行為在當時的阿拉伯世界並沒有被理解,埃及被阿拉伯世界看成了“叛徒”,受到了各方面的排擠,但薩達特依然堅持自己的和平手段是明智之舉,其他阿拉伯國家遲早也會走與埃及一樣的道路,後來的事實證明,薩達特的觀點是非常正確和明智的。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一些極端額勢力無法接受薩達特的“背叛”,最終刺殺了他。但在多年後,事實表明,埃及國內的老百姓慢慢理解和接受了薩達特當年的決定。歷史最終還薩達特的良苦用心了一個公道。

  • 2 # 夢想成臻3

    薩達特和以色列和解收回西奈半島是在中東第四次戰爭以後。這時的美蘇兩大陣營還正在中東爭奪勢力。美國在中東還是守勢,石油危機的爆發,美國需要中東國家的支援,美國看中了阿拉伯國家的領袖埃及。

    從那兒下手呢?美國出馬壓制以色列和埃及和談,把搶來的西奈半島歸還給埃及。達到在阿拉伯國家分裂蘇聯的目地。以色列呢沒有美國的撐腰,在阿拉伯國家的中間復國是不可能的。以色列對美國言聽計從。這才有了後來的《戴維營協議》。不得不說,西奈半島的歸還,薩達特贏了。由於種種原因,薩達特慢慢地擺脫了蘇聯,投向了美國。

    埃及因長期是阿拉伯國家的領袖,率領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長年戰爭,經濟基礎也很脆弱。埃以握手言和,遭到了許多阿拉伯國家的白眼。當時埃及國內是一個伊斯蘭國家,雖然是實行了政教分離的世俗政權體制,但倡導政教合一的極端組織一直存在。和以色列長期敵對,忽然成了朋友,大部分國民心中極不舒暢。

    薩達特的舉動,在國內國外都引起了騷動。他們把薩達特視為叛徒。就像中國稱為漢奸一樣,成了阿拉伯世界的“阿奸”。

    這些事情終於在1981年的8月原教旨主義者挑動著埃及國民在總統府前舉行了有10萬人參加的示威和祈禱會,提出了宗教要參與政治。此次運動遭到了薩達特在9月3日的大搜捕。拘捕了1536名反政府人士。以致後來10月6日薩達特被原教旨主義的反政府份子開槍射殺。

    薩達特不管當時的埃及人怎麼看,他的所做所為都是為了讓埃及要回了西奈半島,留下了一個和平的埃及,也算是對埃及的最大貢獻。

  • 3 # 勿以善小而不為144

    一九七八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戴維營簽訂了阿拉伯和猶太人第一個和平協議,美國一手打兩家,首先壓迫以色列歸還佔領埃及的西奈半島,另一方面又要求埃及承認以色列,以及猶太人的定居點,對埃及來說,幾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聯軍總是失敗,失敗,再失敗。依靠軍事手段打敗以色列收復失地已經沒有可能,對以色列來說,處在阿拉伯的包圍圈中,是一個孤兒,也要有一個朋友做緩衝。而美國為了把埃及從蘇聯的懷抱中拉出來,在中東擁有更大的發言權,除了歸還西奈半島,更給予經濟和軍事援助。和平協議簽訂以後,當年貝京和薩達特同獲諾貝爾和平獎,阿拉伯世界一片譁然,那一年埃及被阿聯開除,一九八一年,薩達特被暗殺。

  • 4 # 戰爭史

    常言道,在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也休想拿到。但有一個人反其道行之,他在談判桌上找到了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他就是埃及總統薩達特。他的一生很是輝煌,主要成就之一:與以色列談判拿回了西奈半島。

    埃及的西奈半島面積達6萬多平方公里,西為蘇伊士運河,東為以色列,為荒涼的沙漠地帶,戰略地位卻非常重要,東西連線非洲及亞洲,南北為地中海與紅海。 按中國的話說,這裡為兵家必爭之地!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軍隊佔領了西奈半島,不僅拒絕從那裡撤軍,而且還試圖吞併這一地區,大有一股:只要是我佔領的地方,就是我的地盤!

    1970年9月,由於埃及納賽爾總統逝世,薩達特作為副總統接任總統之職,開始了主政埃及,上任伊始,便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收回西奈半島更被他視為主要任務。

    1973年,經過充當準備之後,埃及與敘利亞聯合對以色列發動了進攻,這就是第四次中東戰爭!雖說在戰爭初期,成功突破以軍的巴列夫防線,但是在以軍的反擊之後,埃及軍再次失敗,讓以色列繼續佔領的西奈半島發起進攻。

    以色列取得戰爭勝利不假,可惜損失慘重,付出巨大的代價,戰後痛定思痛之後,放棄原本的強硬立場,試圖與埃及和談。薩達特也因作戰失利,認為僅依賴於戰爭已經沒機會取勝,轉而尋求和平解決,埃以關係隨之發生轉折。

    1977年11月,薩達特親自出訪以色列,同年12月,以色列總理貝京訪問埃及,1978年9月,在美國總統卡特的斡旋下,以色列與埃及在美國簽訂戴維營協議。1979年3月,埃以簽訂和約。1980年,雙方正式建交,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交戰狀態。

    以色列先於1980年,將西奈半島三分之二領土交還埃及;後於1982年,將另外三分之一的領土交還埃及,薩達特以一紙和平條件,收回了西奈半島。

    可惜此舉在阿拉伯世界受到了強烈反對,埃及為此被阿盟開除並受到制裁,國內也有許多人反對他,極端分子和反政府分子對他極端仇恨,

    1981年10月6日,在埃及慶祝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八週年閱兵式上,突然遭到當眾刺殺身亡,這是一場震驚世界的剌殺事件,讓全球震驚。參考資料:《走進美麗的西奈半島》《五十年來被暗殺的各國政壇領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斷奏和連奏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