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答全世界
-
2 # 盧聖雨123
垂釣者應該學會懂魚情、知魚性,正確判斷水裡有沒有魚,有些什麼魚。這主要是依靠水泡、水紋、水色、水草、水味、水聲、水鳥動物及岸邊小魚活動情況等等判斷魚情。
一、以泡觀魚 水泡是魚類呼吸、覓食、觸動泥土或從魚嘴裡吐出的魚泡。水泡是反映魚兒浮動的方向、品種、數量、大小、密度高低的重要標誌。以泡觀魚,垂釣者能得到水下資訊。 鯽魚泡:水泡細小而密集,一次連續兩個或多個,大小基本相同。有時冒一大一小兩個泡,大的冒出後緊跟一小泡。水泡的大小決定鯽魚的大小,如果大泡有豌豆那麼大,魚大約在半斤以上。 鯉魚泡:水泡成團,一個泡緊跟著一團水泡。水泡越多越大,說明鯉魚也越大。不過,因鯉魚有在淤泥裡拱食的習性,也表現為一路雜泡移動,或者時不時向前升起團泡。 草魚泡.一閉碎泡.一般先冒一兩個較大的水泡,然後陸續冒出一些小的水泡,泡出水面還炸開。
二、以水紋觀魚 根據水紋觀察水下魚兒的動向:風平浪靜時,水面平如鏡,看不到小魚活動,也無法判斷水下是否有魚;如水波粼粼,水面不時漾起漣漪,有魚打出水花,或追逐嬉戲,時而躍出水面,表示水下的魚很多;水面遊動嬉戲的小魚突然受驚,四處逃散,或水面有隱約的波紋,多是大魚活動覓食所致:如果有魚群浮在水面嚼水,這說明水裡缺少氧氣,魚兒不會覓食。
三、以水色觀魚 俗話說:水清無大魚,渾水好藏魚。水過清大多是無魚或魚少。水清而淺,再加上沒有浮萍水草等隱蔽,魚容易看見人和魚竿的影子,不敢前來攝餌,因而很難釣獲。在溝河中垂釣,適合垂釣的水色多是淡綠色、淡藍色或淡青色,如果水草較多則水色比較清淡。而池塘中最適宜垂釣的水色是淡白色、淡褐色、淡綠色或清中略帶點渾。 四、以水草觀魚 看水中水草是否茂盛,如果水草茂盛,說明食草性魚少。看水草的痕跡,如果水草殘缺不齊,草莖漂浮,表明食草性魚類較多,並可根據水草被啃食的深淺判斷食草性魚類的大小。寸草不生,表明魚很多。水草的草葉震動,表明草叢中必有魚棲聚,是垂釣的理想場所。還可根據水草搖動的程度和狀態觀察魚的種類。獨草輕搖多是鯽魚,獨草彈動多為草魚,片草輕搖多為鯉魚。 五、以水味觀魚 垂釣之前,迎風站或蹲在岸邊,聞一聞,從水面上吹來的風有無魚腥味,或用手捧水聞聞有無魚腥味。魚腥味越濃,表明魚群留下的黏液分泌物形成的泡沫就越多,魚也就越多。反之,則魚少。 六、聽水聲 具有一定垂釣經驗的人都知道,根據魚跳躍時伴隨的擊水聲,可以判斷魚情,聽魚兒吃草發出的“嚓嚓”聲和大魚追捕小魚發出的“撲通”聲,有聲則有魚,無聲則少魚或無魚。 七、看水鳥 鸕鷀、水鴨、白鷺等都是專食小魚的鳥類,垂釣者來到湖泊、河流,如果見到棲息在水草邊的水鴨、白鷺等突然起飛,或看到白鷺在水面的上空盤旋、翱翔,鸕鷀、水鴨在水面遊,說明此處的魚兒較活躍,適宜下鉤垂釣。
回覆列表
看水的顏色
看水泡
看水是否平靜
看水波紋
看水草
聽魚聲
聞魚腥味
聞水質味
試水溫
垂釣水面常見的顏色有以下幾種:
淡黃水呈淺黃色的水,透明度在30—40釐米。水中黃絲草、無隔藻、金胞藻和合尾藻較多,水質較瘦。一般情況下,這種水內的魚食慾旺盛,喜食動物性釣餌。
深綠水呈深綠色的水,透明度在10釐米左右。水中綠藻、小球藻等繁殖旺盛,裸藻、金藻也較多。水質肥,但無風,氣溫低,陰雨天氣,魚易因缺氧而浮頭,不宜垂釣,如刮二、三級風,溫度20C左右,Sunny好,魚的食慾會隨之旺盛,可進行垂釣,而以中層釣或拖釣的效果較好。
淡褐水呈淡褐色的水,透明度在20釐米左右。水中甲藻、褐藻、綠藻等較多。一般情況下,這種水內的魚食慾旺盛,多愛吃植物性釣餌。
深褐色呈深褐色的水,透明度不到10釐米。水中褐藻、甲藻等過多過盛,有的還含有過多的礦物質和腐殖質,水質肥,遇陰雨天氣壓低等不正常天氣,魚會因缺氧而浮頭。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魚吃食較旺盛,但多吃植物性餌料,不喜食動物性釣餌。
肥水這種水呈深綠色、黃色、褐色或草藍色,透明度在20—30釐米,浮游生物多,氧氣充足。這種水中的魚食慾旺盛,生長快,吃鉤率高。一般自然水域 沒有這種肥水,多為魚池中施肥培殖所得。
渾水內含有大量泥沙、腐殖質,水色黃褐,能見度在5釐米之內。大多是暴雨以後,泥沙衝入河流、池塘、水庫造成的。渾水除受汙染外,一般含氧多,食物多,但泥沙過多,易使魚呼吸困難,多逃入清水中,只有鯰魚等兇猛肉食性貿和沙鱧等小魚吃食活躍,並多在流水處覓食。故渾水中難以釣福壽、鯽、鯉、青、草等魚。
由魚兒引起的水泡。當垂釣者來到水邊。只要留心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水面上有大小不同的水泡泛起。這是魚兒呼吸、覓食等活動觸動泥土形成的一種氣泡。它是反映魚兒遊動的方向、魚兒品種、大小、密度高低的主要標誌。發現魚星,說明該處有魚;魚星多,說明魚多,是垂釣的好地方。
水面平靜如鏡的地方不宜垂釣,因這裡的魚兒不活躍,沒有覓食跡象。魚群浮在水面嚼水的地方也不宜垂釣,因水裡缺少氧氣,魚兒呼吸困難,不會沉下水吃鉤。魚兒一見到人影就立即逃竄的地方也不宜垂釣,這裡可能剛受過干擾,魚兒驚魂未定,不敢覓食。
魚兒遊動、跳躍、覓食、引起的水面微笑的波紋,稱為“魚波“或“魚浪”。水面有魚波,則表明水內有魚。無魚波的水域,水平如鏡,卻是死水一潭。
水草葉殘缺不全,甚至“寸草不剩”,或者草邊有顫動,由此可判斷出水中有魚及其品種。
聽魚的吃草聲或跳躍擊水聲。在多浮藻或水草叢、深處,稍加註意,就會聽到魚兒“哢樸、哢樸”的吃草聲。發出聲音的水域越廣,表明魚越多。或者聽到魚兒遊動、跳躍或追捕食物發出的擊水聲,表明該水域魚兒活躍。憑聲音大小,還可判斷該水域魚的大小。
鰱魚是有腥味的,在乾淨的水中,腥味會散發出來,悶熱天氣更濃,可在下風頭聞到魚腥。天氣暖和,魚的活動量越大,腥味也越濃,表明魚兒越多,冬天魚活動量小,或者沒有魚的水域,魚腥味很少或者沒有。
水質好的水域,一站到水邊,就會聞到一股淡淡的水和水草散發出來的氣味,甚至還夾雜點血腥味,這是垂釣的好地方。如果聞到水中發出多種嗆鼻的氣味,表明這裡的水已被工業廢水或農藥汙染。剛捕撈過的水域,會發出濃重的汙泥氣味。若水中多爛草、死魚、死動物等腐敗物,就會發出腐物臭氣味,由此可判斷,這些水域水質不好,不宜魚兒生存,不是垂釣之地。
水溫的變化與垂釣有極大的關係,這往往是垂釣收穫如何的關鍵性的一個因素。水的受熱、散熱比空氣慢;淺水層與深水層的溫度又有差異。夏天地面氣溫很高,深水潭卻很涼爽,故有“夏釣潭”之說;下了一陣雨,又颳了一陣風,地面已有些寒冷,但水溫下降不大,寒冷的早晨,但深水潭的水面較盪漾如故,有的還發出陣陣蒸氣。水溫是 影響魚活動和覓食的主要因素。因此,垂釣之前測試一下水溫是有好處的。最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用手入水一試.夏天即使地面溫度不高,如果水燙手、也不宜下鉤,冬天即地面溫度很低,水不很冷,還是可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