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20767217844

    1.《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集,首次出版於1885年。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就跟讀者見面的哈克貝利·費恩。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樸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再次被主人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兩個人歷經種種奇遇。這部小說從思想到技巧都有許多創新。小說讚揚了男孩哈克貝利的機智和善良,譴責了宗教的虛偽和信徒的愚昧,同時,塑造了一位富有尊嚴的黑奴形象。

    2.《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長篇鉅著。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被譽為“茅盾文學獎CROWN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

    3.《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原作名:《ThecatcherintheRye》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侷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廣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4.《全新思維》

    《全新思維(Wholenewmind:movingfromtheinformationagetotheconceptualage》一書中丹尼爾?平克開創性地向我們展示了引領未來的六種基本的能力——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這些在資訊時代常常被忽視和低估的能力,正是每一位希望在未來獲得職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夢想的人需要了解並提升的。全書的語言生動平實,包含了豐富的資源和有效的建議。

      近一個世紀以來,社會被一種過於簡單和重分析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所統治,使得這個時代到處都是“知識工人”,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某些工種將在強大的技術力量面前逐漸弱化和消失。律師、會計師、軟體工程師,這是以往父母期待我們長大以後從事的職業,但是情況正在發生變化。未來將屬於那些擁有與眾不同的思維的人,“左腦”統治的邏輯、線性、計算能力為主的“資訊時代”即將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以創意、共情、模式識別、娛樂感和意義追尋等“右腦”能力為主導的“概念時代”。

      曾經有兩本同樣頗具影響的書,《情商》(EmotionalIntelligence)和《現在,發現你的優勢》(Now,DiscoverYourStrengths)。

    5.《三體》

    “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2015年獲得美國科幻奇幻協會“星雲獎”等五個獎項提名。2015年8月23日,《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

    《三體》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該系列小說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說組成,於2006年至2010年由《科幻世界》雜誌連載,出版。

    《三體》三部曲講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作品對人類歷史、物理學、天文學、社會學及哲學等均有涉及,從科幻的角度對人性進行了深入探討,全書格局宏大,立意高遠,被譽為迄今為止中國當代最傑出的科幻小說,是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將中國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備註:這部小說雖然我有,但是實際上我只看了開頭和結尾。)

    6.《我的精神家園》

    這本書是大家熟知並喜愛的已故學者、作家王小波的一部雜文自選集。全書分文化篇、藝術篇、社會篇三部分。

    王小波明辨是非,他以黑色的、深沉的幽默向身後人亦莊亦諧地喊?但不是發狂或媚俗。讀他的雜文後,你會恍然有一種通透感。原來,文化和精神這類話題並不只是書生或學究們正襟危坐的清談,它也可以是"痞子"們"坐在馬桶上去反對到底有沒有效力"。這就是真實,使我們不再混混噩噩地生活在世俗社會中間。因為他,我們知道這世界還有智慧,還有有趣存在。

    《我的精神家園》一書話題大多涉及文化狀態與知識分子的命運,除了文人的處境便是人的處境,這類話題自然少不了尷尬與苦澀,但在王小波筆下,即使你踩破了一個詼諧的外殼,打開了"文化"神秘幽黑的洞口,以至偶爾會為痞子之極的語言開懷一笑,但是你絕不會認為王小波是一個痞子。

    7.《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是英國簡·奧斯丁的代表作之一,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反應了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8.《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創作於1863—1869年。該作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從1805到1820年間的重大歷史事件。以鮑爾康斯、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替描寫中把眾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聯起來。作品主題是肯定這次戰爭中俄華人民正義的抵抗行動,讚揚俄華人民在戰爭中表現出來的愛國熱情和英雄主義。但作品的基調是宗教仁愛思想和人道主義,作家反對戰爭,對戰爭各方的受難並都給予了深切的同情。

    9.《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Don Quijote de la Mancha,或譯《唐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於1605年和1615年分兩部分岀版的反騎士小說。故事背景是個早沒有騎士的年代,主角堂吉訶德幻想自己是個騎士,因而作出種種匪夷所思的行徑,最終從夢幻中甦醒過來。這部書對當時流行的騎士小說是一個反諷,從這部書出版後,騎士小說開始銷聲匿跡,退出文壇。堂吉訶德這個人物成為世界聞名的形象,經常用來比喻敢於衝擊社會不合理現象的人,敢於堅持自己觀點到底的人,或不自量力的人,脫離現實的人。

    10《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震撼心靈的悲劇形象。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復仇的故事。悲劇雖然取材於丹麥歷史,但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宮廷內部的腐化和墮落的尖銳的鬥爭。哈姆萊特替父報仇,殺死他的叔父,他自己也被叔父暗算,在與雷歐提斯的決鬥中中毒劍身亡。這場發生在宮闈之中的衝突,不僅是家庭的悲劇,而且是皇宮、國家的悲劇。哈姆萊特最終未能實現他重整乾坤的願望,臨終前把王國交給了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境代表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