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柴呆呆

    因為沒有經過現代科研體質的薰陶和捶打,很少有人能寫幾篇不錯的SCI,做到了行業小領域的第一,而且,後勁不足。

  • 2 # 高校人才真經

    在職博士的含金量飽受爭議,言下之意是指在職博士的含金量不高,水分大。事實是這樣的嗎?我認為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整體來看,在職博士的水分確實不少

    提到在職博士,大家自然會想到那位“知網是什麼”的翟博士。這確實是水博士的代表人物。除了翟博士,此前還有很多公務員也喜歡上在職博士,一邊日理萬機,一邊還能拿下博士學位,要麼證明此人是超人,要麼就證明此博士學位有巨大含水量。真經所在高校,前幾年也有不少機關幹部在職上博士,本來是做教學管理的,居然上機械工程的博士。當然你也挑不出大毛病,畢業要求的論文該寫的他都寫了,該發的他都發了,就是不知道到底怎麼寫出來的。總的來說,目前多數高校在招收在職博士時,仍然是嚴進寬出的思維模式,博士個人的投入也明顯不足,所以,含金量肯定是要差一些。

    專業技術人員在職讀博相對靠譜

    除了上面說的那些混文憑的人,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的在職博士是貨真價實的。他們主要是高校的教師、一些國企的專業技術人員。

    我就以我們學校老師在職攻讀博士為例吧。學校每年會面相全校徵集繼續教育計劃,有想法的老師提交申請,明確想報考什麼學校什麼專業,學校進行審批,學校政策要求,在職考博必須報考比較好的高校,必須報考相關專業。審批通過後,老師們就可以正常報考,通常都是報考定向博士。

    老師考上博士之後,學校會給予很好的支援待遇,比如老師可以全脫產攻讀博士,保留全部工資,博士在讀期間只要是掛學校第一作者單位的論文,都可以計入績效津貼的工作量。博士期間的論文都可以作為職稱評審的業績。有了這些待遇,大部分老師都會認認真真上博士,真正拿出成果。所以,這些老師的博士學歷含金量很高。有些老師學成回來後,甚至會跳槽到其他學校(我當年研究生導師就是這樣)。

    在職博士的意義正在發生改變

    目前,各學校定向博士名額越來越少,很多學校甚至不再招收定向博士。國家開始大力推進專業博士學位。而專業博士的培養和學術博士的培養側重點不一樣,錄取方式也不完全一樣,一些高校的專業博士採用推薦稽核制,有門路的人申請相對容易。但從社會認可度來看,專業博士相當於在職人員的一種提升,在本單位內部認可度高,而在本單位外,比如想跳槽重新求職,認可度就不行了。也就是說,國家透過把專業博士和學術博士區分開來,進一步嚴格全日制學術博士的培養,至於專業博士,水一點就水一點,本單位自己認就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35-45怎麼升級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