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睿讀西遊

    6500萬年前,恐龍是地球上的霸主,突然天降橫禍——一顆直徑10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包括恐龍在內的絕大多數生物的滅絕。在這場浩劫之後,人類崛起了。

    6500萬年後的今天,人類已經是這個星球上的絕對霸主,人類擁有高科技,不再像是恐龍一樣坐以待斃,人類擁有危機意識,深知如果人類不走出地球,終有一天會像恐龍一樣迎來滅頂之災。但是在天災面前,不論是恐龍抑或是人類都無力反擊,我們不知道像65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會不會再次重演,在茫茫的宇宙中,地球渺小如同一粒塵埃,宇宙中漣漪一般的波動就可能給地球帶來末日。人類的命運與地球同在,在現階段,地球的命運時時刻刻都在牽動著人類的心。

    今天的科學告訴我們,地球的年齡已經有46億歲了,而太陽的年齡也已經50億歲了,太陽是地球的能量之源,如果此刻太陽消失,那麼要不了幾年地球就會變成一個被寒冰凍結、一片死寂且沒有任何生命的星球。太陽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太陽還能活多久呢?據科學家推算,太陽還可以“燃燒”30-50億年,在這段時間裡,太陽對於我們來說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太陽還是地球的堅實依靠。但是太陽的壽命總有一天會終結,在它徹底熄滅之前,會經歷一段紅巨星的階段,這個階段它的體積會急劇膨脹,最終會把地球也吞噬,這個時候地球就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了。當然,幾十億年的時間對於我們來說太遙遠了,人類的文明史也不過才幾千年而已,短短時間裡人類都已經可以走出地球了,相信未來進入星際空間也不是很遙遠的事。

    相比於用太陽估量人類可以活多久,我覺得丈量地球還能供我們消耗多久才是最值得考慮的。地球上的很多資源例如石油、煤炭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地球現存的資源已經不夠我們使用100年了,在這種情況下,尋找可再生資源是當務之急。同時現代科技在創造世界的同時,也使得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海洋汙染、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被破壞、大量生物滅絕或是瀕臨滅絕。地球正受著來自太陽系和人類的雙重摧殘,很難說某一天地球就突然崩潰了,她就再也不是可供人類生存的家園了。

    嗯 從1990年起,世界能源就出現了危機現象,據預計,2050年全球淡水消耗將會突破底線,地球上不可再生稀有金屬資源僅可以用十來年,原生有色金屬資源現在正處於枯竭,而每一個小時,地球上就有一個物種滅絕,而這個速度,已經超過了前五次物種滅絕的速度。如今十分發達的地球,雖然環境看起來還算樂觀,但是卻有著很大的隱患,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將會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臨沙漠化危險,威脅著六十多個國家。看見這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這是不是給人類敲響了警鐘? 人類的滅絕還有可能是自相殘殺,國際政治形式處於危機狀態,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現在都在經歷著戰爭的摧殘,擁有核武器的人類,把地球毀滅個幾十次也不是問題,全球核大戰一觸即發,地球末日也不遠矣。

    關於人類還能生存多久的問題,目前來看是沒法回答。因為能影響人類生存的因素太多了,有自然方面,也有人為方面。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不會變,如果人類無法適應生存環境,最終的結果就是滅絕。

    縱觀地球歷史,生命在地球上不斷演化出來,又不斷滅絕,很少有物種能在地球上長存下去。雖然現在地球上的物種多達870萬種,但這僅為地球歷史上的物種總數的1%,這意味著其他99%的物種都已經滅絕,例如,即便恐龍統治地球長達1.7億年,但它們也沒能逃過作為化石進入人類博物館的命運。

    物種無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其根本原因在於它們無法適應環境而被大自然淘汰掉,或者被其他物種毀滅掉。火山大規模爆發、太陽大規模活動或者大幅停止活動、小行星撞擊地球、超新星擊中地球,諸如此類的自然因素都會顯著改變自然環境,從而使無法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這種規則也適用於人類。

    好在作為地球上的高等智慧生命,人類已經發展出了一定的科技水平,這讓我們有一定能力來應對自然災難。但科技也是一把雙刃劍,人類的發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嚴重破壞,比如全球變暖、環境汙染,這些也會反過來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如果人類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人類就有望在地球上長時間生存下去。直到未來數十億年後,太陽死亡,地球徹底變得無法居住,人類需要自救。不過,時間還有很多,只要人類能夠持續發展下去,我們完全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太陽死亡之前離開地球,移民其他星球。

    過去幾十億年中,地球上生命的演化,看似從簡單到複雜,其實,所利用的基因密碼都是相同的。色彩斑斕的生命環境、複雜多變的生命形態、五花八門的生命形式,其基礎都一樣。

    在這樣的自然約束下,生命是碳基生物。植物吸收光能,也就是當光子打到電子時,電子會躍遷到更高能量軌道,以化合物的形式儲存起來。比如澱粉和纖維素等就含有大量的這種高能電子。其他物種可以消耗這些高能物質,讓電子遷回低能狀態,同時把能量釋放給動物,維持動物的活動。這樣,自然界在動植物之間,以及不同動物之間建立起一條複雜的生態鏈,讓能量有序傳遞。幾乎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自然界為生命定義的意義就是物種傳遞,而非一個個體的繁榮。有些物種為了生存,發展出了變態的形式,比如某些魚,生完卵就死亡,把能量留給下一代。在這種演化中,每個物種都是被動地接受基因自然選擇法,適者生存,完全是自然界的恩赦。

    當人類出現後,發展出了高階文化。其實,文化在其他動物群落中也存在。可是,人類又升級為文明。文明和發展和生命發展何其相似,都需要能量來支撐,不然就會解體。文明還會演化,具有生命那種排他性。目前人類的衝突在文明層次,文化則可互通有無。比如,對立最強的西方文明和穆斯林文明,中東人民一樣喝可口可樂,可是一邊喝可樂,一邊相互對殺。

    文明需要進階和演化,催生了科學文明。 人類應用科學這一有利武器,逐漸開啟基因這一自然本質大門。慢慢變成了上帝的角色,逐漸可以控制基因的排序和組合。這等同於,人類可以慢慢製造生命,打亂自然界的法則。

    同時,人類還慢慢思考思維,並模擬思維模式,探討思維本質。結合AI和基因工程,人類目前正從基因底層和宏觀資訊傳遞兩方面來破解人類的根本。 矽基物體,慢慢會有碳基生命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全新的物種。

    人類還能存活多久?

    一個全新的時代正在來臨,人類由於受到自然基因調控法則的限制,身體有很多缺陷。到了將來的時代,人類身體全面升級,我們把自己定義為新人類即可。墨守成規,拒絕高科技對人類身體的打造,在將來可定是過時的行為。

  • 2 # 使用者6131822359598

    按照科學的思維,你覺得人類五千年後滅絕,這有可能嗎?這是當代知識突飛猛進,科學異想天開的讀書人時代。好一個科學的思維,奇妙的人類五千年後滅絕。這個五千年後,就是真正的科學思維了。五千年後,可以延長一萬年,一億萬年還可以後的滅絕年限。有可能還是有可能的人類的滅絕,難道當今有知識的讀書人憂心忡忡嗎?聽聽偉人毛澤東主席如是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偉人比哪個都著急!比起當今時代的人,更是早就著急了。還是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面對現實,實在得多!憂思傷脾,病磨纏身是不好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孩深夜遭暴打現場,警方剛取走監控,店主拆除攝像頭,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