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程妍vlog
-
2 # 千瑜說育兒
“這是鼻子、眼睛、嘴······還有小屁屁,還有·····”。生活中,當我們教孩子認識自己身體的時候會下意識的用一些代名詞避開生殖器官或是乾脆避開。在這過程中,孩子已經感受到自己身體某些部位不對勁,它是隱秘的,它是羞恥的。恰恰這種羞恥感的瀰漫讓我們無法真正愛上自己的身體。而一個連自己身體都不能完全接納或是不愛的人,還怎麼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呢?
當寶寶開始探索身體,他們需要了解身體有哪些部分組成,他們需要用怎樣的態度去對待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他們的身體是否值得被全然地尊重,完全取決於父母對於他們身體的態度。所以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身體,做自己身體的主人是每一個父母值得學習的。
1、接受身體各個部位的與眾不同
一天,女兒發現了牛牛可以站著尿尿,又發現了家裡的狗可以抬腿對著樹撒尿。她終於淡定不了,也站在樹旁尿尿,結果褲子尿溼了。她哭著對我說:媽媽,我也想和牛牛一樣站著尿尿。面對這個尷尬問題,我和她一起觀察了一下狗狗的尿尿。原來有的狗狗是站著尿尿的,有的狗狗是蹲著尿尿的,他們的洞洞是不同的。公狗的洞洞是外露的,母狗的洞洞是和身體持平的。所以公狗可以站著尿尿,母狗可以蹲著尿尿,要不會尿溼褲子哦!這讓女兒恍然大悟:“牛牛有小雞雞,所以可以站著尿尿!為什麼我沒有呢?”我說:“因為他是男孩,你是女孩,你們的洞洞是不同的。男孩可以站著尿尿,但是女孩的頭髮可以別好多髮卡,這可比男孩漂亮多了!”一說起髮卡,女兒終於破涕為笑,在她的心裡漂亮的小辮子比男孩強多了,也是與眾不同呢。
生活中,我們要教會孩子善於發現自己身體的優勢,接受身體各個部位的與眾不同。讓她知道身體各個部位都很重要,都有著獨特的價值,這樣才能讓她愛上並接納自己的身體。
2、和他一起探索身體之謎
身體真是一個奇妙的星球,它有著我們探索不完的知識。
當孩子好奇的眼睛觀察身體的時候,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發現。
一天,女兒拿起我的內衣往身上套,怎麼也戴不上。我在旁邊笑:“以後你也會長出像媽媽一樣的大咪咪。”她慌忙扔掉內衣,嚷道:“我才不要大咪咪。”“可是,每個女孩都會長大,都會擁有大咪咪的,這可怎麼辦呢?”我說。
於是,我拿來了芭比娃娃。她看了看,原來芭比娃娃也有大咪咪,而且穿上公主裙是那麼的好看。她開始漸漸地接受身體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要有一些變化的事實,而且會越變越美。
當孩子驚訝於身體的變化時,首先你要保持鎮靜,用她能接受的方法讓她瞭解自己的身體。這時最忌諱的就是遮遮掩掩,比如無意中當她看到你的身體和她的身體不一樣時,遮掩的躲避會讓她更加的好奇,也會覺得某些部位是羞恥的,是不完美的。我們可以給他講身體的許多知識,又可以利用一些娃娃或是自己的身體讓他形象地瞭解身體的秘密。儘量少用代名詞,可以把“大咪咪”直接換成乳房,讓她知道身體每個部位都有準確的名字,都會受到尊重。
3、學會接受身體的感受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會發出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從不同的部位發出來,這些聲音代表了我們身體正在正常運轉,它是我們活著的證據。聽一聽心跳的聲音,肚子咕嚕咕嚕的聲音,還有噗呲噗呲的放屁聲,更有忍不住的噴嚏聲等等,都是身體向我們發出來的暗號,它在告訴我們感受,需要用心去聽。
我們要學會接納身體的感受,當不舒服的時候就要大聲的說出來,或是不能為了害怕丟臉就不讓身體發出聲音。這也是我們家長需要學習的。
當孩子排洩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有意或是無意捂住鼻子,用嫌棄的表情看著他?間接地給他訊號:排洩是件很糟糕的事,它讓人感覺不舒服。於是,在這種資訊傳達下成人後的我們也會有意阻擋身體發出的一些暗號,長期以往對健康造成損傷,這就是從小接受的訊號。更有甚者面對別人對自己身體的侵害,不敢大聲說不!
作為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當寶寶排洩的時候,可以平靜地遞給他一張紙,讓他清理一下身體,讓他知道這樣可以更舒服一些。又或是當想打噴嚏的時候,用紙巾遮掩一下就可以放心的打。更或是當別人觸碰自己身體感覺不舒服的時候,要大聲的說NO!尊重並接納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好的成長。
-
3 # 甄慧丸
我的家長從沒教我認識自己的身體。到目前為止我使用的很好。這個問題讓人無語,建議有國家統一出版《身體使用說明書》。
回覆列表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識: 1.引導孩子認識現實中的“我” 父母可以透過一些比較,讓孩子對現實中的自己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比如父母可以用日記、攝影、錄影等方式記下孩子的成長過程,讓孩子與過去的“我”比較,從而認識到“我”是否有所進步;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與同齡的小朋友比較,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與其他小朋友的差別,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等。 2.引導孩子認識他人心目中的“我” 孩子最初都是透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因此他人的評價對於孩子來說,具有很強的暗示作用。父母可以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別人對自己孩子的評價和印象,在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巧妙地告訴孩子,讓孩子知道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當然,父母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權威,給予孩子正確而積極的評價,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 3.有時候故意說錯一件事情 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可以故意說錯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或者一個孩子知道的故事。比如,有一天特別晴朗,萬里無雲,你卻故意說成“今天天氣真不好,看樣子快下雨了”,然後看看孩子的反應如何,看看孩子能否發現父母的錯誤,這樣的練習能夠很好地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識以及邏輯智慧。 4.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或者看電視的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觀察家庭成員的情緒變化,或者透過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練習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從而幫助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另外,父母還可以讓孩子觀察鏡子中的自己,看看自己的各種表情及情緒變化,或者運用繪畫的方式,讓孩子在本子上畫出不同的表情。 5.教孩子正確定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點,而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就會讓孩子形成自卑、怯懦,缺乏自我的個性;如果孩子只看到的優點,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那麼孩子就會變得自大、狂妄、目中無人。因此,父母有必要教孩子正確地定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客觀準確地認識自己,才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才能。 6.修正孩子對自己的負面評價 父母平時還可以多與孩子談談心,給孩子表達自己內心的機會,鼓勵孩子多談一談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夢想。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評價過低,父母就應該及時進行引導,修正孩子對自己的負面評價。比如,孩子形容自己是一個動作慢吞吞的人,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你是一個做事情不急不躁的人,不過在時間緊急的時候,你也能夠加快自己的速度趕上去的。父母這樣評價孩子,不僅認同了孩子的優點,還對孩子提出了一些期望。 7.告訴孩子“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父母在培養孩子情商的過程,不僅要讓孩子認識自我,還應該讓孩子認識他人,認識集體和周圍的世界,要讓孩子學會在群體中活動,並且看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