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電影愛剪輯

    現在有個詞太火:人工智慧。

    意思肯定都知道,但具體是啥樣,誰也說不準。

    可是這不妨礙它三天兩頭就換著標題轟炸你——

    甚至煞有介事地說——要保持健康等待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讓網上那些陌生人傻了吧唧工作去為未來的我製造幸福吧。

    新聞?段子?科幻小說?

    據預測,未來Sir將不再給你們寫文章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深度學習了Sir文風的AI,每天自動碼字、配圖,定點推送……

    嚇得Sir趕緊點開了這部神劇——

    《黑鏡》第四季

    Black Mirror Season 4

    坦白說,這是它又一次被唱衰——“神劇不神了”。

    從第一季9.3分的高調登場,到第三季8.8分的勉強優秀。

    第四季,大踏步地滑落到8.2分。

    第四季的腦洞依然開闊,風格還更多變了。

    《金屬頭》恐怖末日風格,《卡利斯特號星艦》老派太空歌劇的重啟,《致命鱷魚》經典偵探犯罪路數,《黑色博物館》更是透過館藏道具,串聯起整個黑色宇宙。

    雖然《黑鏡4》仍舊可以甩開同行幾條街,但不少粉絲的心聲還是——

    我更愛以前的它。

    Sir有同感。

    具體說就是,那種讓人細思恐極的“賢者時間”,少了。

    自從《黑鏡》從英國四頻道(Channel 4)易主網飛,快速定位市場的流水線作業讓它少了獨立作品的小眾氣質。

    遙想當年讓Sir入坑的第一季第一集,《國歌》。

    故事可以用聳人聽聞來形容。

    恐怖分子綁架了威爾士公主,他向英國內閣開出的解救條件是,英國首相必須與一頭豬交媾,同時全程直播,否則綁匪將公開處刑公主。

    然後首相識大體,顧大局,在眾目睽睽之下……

    首相×豬的大尺度會讓你興致勃勃地點開,你卻一點也笑不出來。

    所有極端設定聽起來瘋魔,卻總被呈現得無比真實。它們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找到線索。

    開播兩年後,前首相卡梅倫遭仇家爆料:當年真的X過豬......

    誇張至極,又切中你生活的現實。

    這是《黑鏡》一貫的風格。

    誇張背後的那雙眼睛,始終注視著現代社會深處所有擔憂、懷疑、迷茫的面孔。

    片尾字幕滾完,螢幕變黑,反射出錯愕的臉。

    那是你的臉。

    《黑鏡》就貴在這種黑暗深處的凝視,這也是它從第三季開始缺少的東西。

    多次使用聖誕特別篇中“意識上傳”老梗,談論的問題也始終圍繞“虛擬人權”,卻都沒有它第一次出現時那麼令人顫慄。

    好在——

    第四季的第四集《絞死DJ》,終於迴歸了初始的驚豔度。

    哪怕它有種不像黑鏡的……甜。

    (以下內容含有嚴重劇透)

    設定同樣誇張到面目全非——在未來世界,一款約炮軟體當道。

    你可能會說,這又有什麼稀奇,現在不也多的是麼?

    沒那麼簡單,《DJ》的系統迎來了“大資料約炮”的新高度:一切專案軟體通通幫你安排到位,約會地點、選單、專車接送,連酒店都給你準備好。

    最重要的,人都給你準備好。

    沒錯,就像音樂播放器的推薦歌單,系統演算法根據大資料為你匹配最適合你的約會物件(當然對方也是系統使用者)。

    一個接一個,直到遇見那一位契合度達到99.8%的真命天子(女),才能確立真正的長久關係。

    簡單、快捷、高效率,滿足城市青年各種懶癌、社恐、沒時間。

    演算法先進,絕對科學。

    不過,科學得有點......專制。

    演算法不但會限制你的約會物件,同時規定著二人相處的有效期。

    有效期內,倆人絕對不能分開;而一旦過了有效期,多1秒都不能續。

    自由戀愛已經遭到禁止,一切聽從“演算法包辦”。

    接下來的劇情,想必Sir不說你也能猜到。

    互看對眼的男主弗蘭克和女主艾米,兩人明明愛得火熱卻被系統硬生生拆散。

    有壓迫,有反抗。

    對系統可靠性產生疑問的二人最終決定違反規則,背離系統。

    反對包辦,崇尚自由戀愛,再次展示未來科技的冰冷刻板。

    真的這麼老套嗎?

    這次《黑鏡》沒讓Sir失望,緊接著的反轉,就讓這集上升了好幾個檔次——

    原來弗蘭克和艾米的這場愛情奇遇,只是虛擬世界的一場模擬實驗。

    匹配成功,演算法的結果才被髮送給現實中的弗蘭克和艾米。

    契合度是驚人的99.8%。

    這一次,《黑鏡》似乎站在了科技這一邊。

    當你認為機器、資料的冷漠難以承載人性,《絞死DJ》偏偏用一個巴掌溫柔拍在你的臉上——

    軟體一次次的推算,重要指標恰巧就是我們獨(少)有追求自由的反抗,和愛情中不顧一切的衝動。

    如果科技進步到一定程度,似乎也可以浪漫起來。

    更精準、更便捷?

    在《畢業生》中,本恩因為和伊萊恩的母親不倫之戀東窗事發,使得他和伊萊恩的愛情遭到了雙方家長的阻撓。

    影片結尾,本恩鼓起勇氣闖進教堂搶婚,帶走了伊萊恩。

    自由戀愛與傳統婚姻觀念完成了一次直接的碰撞。

    在《DJ》中,類似的觀點對立再次建立。

    一種,相信緣份、邂逅的自由戀愛主義。

    一種,現代城市“速食主義”一鍵匹配的愛情觀念。

    如果技術成熟,哪種更適合當下?哪種更適合未來?《DJ》提出問題,卻沒有留下答案。

    最終,弗蘭克和艾米,這兩個最匹配的陌生人“重逢”。

    可喜悅卻從臉上慢慢消失。

    這個細節,與《畢業生》的結尾,本恩與伊萊恩逐漸消失的笑容一樣耐人尋味。

    這是Sir在第四季中,掐指可數的“賢者時間”。

    站在科技這邊,《黑鏡》也不是第一次。

    在第三季中的《聖朱尼佩羅》,透過資料創造了虛擬城市,利用意識上傳技術,為往生者提供了永恆的烏托邦。

    憑藉技術的力量,人類創造了現實意義上的天堂。

    《黑鏡》主張的是技術恐慌嗎?

    在《黑鏡》核心靈魂,編劇查理·布魯克的理解中,人類和機器之間的最大矛盾,在於技術水平與人類認知之間的不匹配。科技的發展,幫助人們發展出一種全新的能力以及交流方式。可問題是,人類目前還無法同步適應科技的強大能量。

    恰恰相反,《黑鏡》向來不仇視科技。

    它熱誠地推演技術上的革新,構築了一個個未來世界。

    而現在,就是技術演變的奇點。恍然間,我們的生活也與未來有了交集——

    《黑鏡》中的科技暢想,正一一成為現實。

    全面屏手機、裝置之間的智慧互聯,早已不再新鮮。

    第三季第二集中的沉浸式遊戲,VR技術正一步步讓它成為現實。

    比未來更刺激的,是“未來”馬上就要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露地甜瓜夏季最晚什麼時候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