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坑培法 挖坑深50釐米,長寬根據地形大小而定,坑底要手,撒上3釐米厚的腐殖質土,坑底鋪一層新鮮木材段,樹皮向上,用腐殖質土填滿空隙,第二層放菌種,菌種少可每隔兩根新材放一根菌材。反覆鋪3層,最後一層放新材,樹皮向下,每層用腐殖質土或加拌一些枯枝敗葉,填滿空隙。做到實而不緊,松而不空。上面蓋土層16釐米。每坑最多不超過200根菌材。如遇乾旱及時澆水保持溼潤。該法適低山和乾旱地區。 ③半坑培法 每坑培育菌材250根左右,坑深30釐米,此法同坑培法,只是1~2層木材高出地面上面蓋沙土厚1.5釐米左右或墳堡型。該法適於溫溼度適中的地區。 ③堆培法 在地面上,平整後,一層新材一層菌材,層層堆積,方法同上。每堆培育菌材200~250根,該法適於溫度低,溼度大的高山區。半陰半陽坡地培育菌材。 ④箱培法 在室內四季均可進行,可用箱子,也可用磚砌成槽。但溫度必須保持在20℃左右,用等量的沙子或鋸末作填充物。 ⑤菌枝培育 為了減少資源的損失,將小樹枝砍成20~25釐米長的短節,方法同坑培法,每坑可培育出75千克左右菌枝,大約40天左右即能培育成。此法在高低山均可培育。 (2)栽天麻 無性繁殖:新鮮麻米、白頭麻、箭麻都可作種。在初春3~4月,冬11月天麻休眠階段栽培為好。此時溫度正是密環菌生長髮育,高山區春栽為好,低山區秋裁為好。當天麻萌動時,密環菌就能供給養分了。 栽培天麻的方法: ①菌材伴栽 挖坑深大約36釐米,寬大約60釐米,長100釐米。溝底整平先撒3釐米厚的腐殖質土,鋪一層人工培育的菌材(樹皮向上),菌材之間相隔1~2釐米寬,用腐殖土壤填實空隙。把天麻种放在緊靠菌材之間,見菌材上哪裡有菌索,麻种放在那裡,之後再順序放完二層菌材,上面蓋沙壤上,覆土16~17釐米。每溝用菌材9~13根,用白頭麻40個左右或者鮮麻米0.15~0.2千克。 ②菌材加新材法 坑深、長、寬同上。下層兩邊放兩根菌根,中間一根菌材和一根新材。菌材和新材之間相隔3~4釐米寬。兩材間放種麻3~4個,靠近菌林平行擺放,栽完後,用土填好空隙,再順序平放第二層,放法同下層,蓋上厚16~17釐米。 ③菌床栽培法 在6月份培育好苗床,挖坑深40釐米左右,寬60釐米,長90釐米,坑底順序平放一根菌材和一根新材,相隔3~4釐米寬,用沙壤土鎮實空隙,第二層同上一樣,填好空隙蓋土即成苗床。當年或第二年春在培好的苗床上面揭開一層菌材,下層菌材不動,把菌材間的土稍扒開,栽上種麻,種完用沙壤上填實空隙,蓋嚴木材段,再同樣放上第二層菌材,方法同上,此法適合高山區。 ④新材加菌技栽培法 挖坑深、長、寬同菌材伴栽,在坑底平放一層新材,每行之間放菌枝三節,菌枝節兩端,稍斜,放在二新材之間,栽種麻之後用沙壤土填實空隙,但與新材上端相平。再順序平放第二層新材和菌枝,蓋沙壤上15釐米左右。每窩用新材13根,種數量同上。 有性繁殖:目前實際生產中存在嚴重的問題,就是天麻無性繁殖的退化。為了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應該採用有性繁殖,也就是種子繁殖。從種子播種到形成種麻僅一年半時間,而且天麻高產優質。一個天麻可採種子2-4萬粒,種子細小。一株天麻能採收果實30個左右。天麻用種子繁殖分春秋二季,其方法如下: 栽麻:寒冷地方採用春栽,溫暖地方採用冬栽。 選種麻:在新鮮麻種中選優,體形健壯,頂芽粗壯,沒有損傷的箭麻,用菌材伴栽一層。每窩用菌材9根左右,箭麻17個左右,每行菌材之間平放兩個箭麻,頂芽向上。春栽上面覆土7釐米左右,蓋樹葉或麥草、稻草3釐米。冬栽同上,覆土18釐米左右,次年春扒去防寒士。出苗後要搭蔭棚,或用樹木等遮蔭。棚高150釐米。箭麻抽薹時,綁架固定,防止倒伏。乾旱地要及時澆水,澇時要注意排水。 採種播種:5~7月開花結果,種子由下往上陸續成熟,果皮呈棕紅色,開始裂口,當裂縫1~2條時,由下往上陸續採收。採回後把果放陰涼處晾2~3天,抖出種子,播到培養好的苗床。春天3~4月份,選擇質量好的菌材,放在坑深30釐米,寬60釐米,長120釐米再放樹葉5釐米厚,然後平放第二層菌材,仍用樹葉和砂土填實空隙,放5釐米厚樹葉,上蓋沙土12釐米厚。播種時把苗床上的樹葉和菌材揭開,種子均勻的播到床內的菌索和菌材上,立刻平放樹葉和上層菌材,上面蓋好樹葉和砂土,播種後第二年冬季11月收穫,分級移栽。栽法同無性繁殖。 3.田間管理 天麻整個生長期不需要什麼特殊管理,只要注意經常保持上壤溼潤,澇時及時排水,水分不能過多,特別是在後期,否則亂根。在高寒地區栽培天麻注意防寒措施,在低山區和平原區注意夏季高溫的影響,在室內和室外坑栽培要有遮蔭措施。 4.病蟲害防治 (1)亂根病 發生亂根病兩個原因:一是雜菌侵梁天麻亂根;二是生長期雨水過多使天麻亂根。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栽天麻。菌材無雜菌感染,菌材間隙要填好。經常注意排水。 (2)蠐螬 幼蟲咬斷莖稈或咀食大麻根,造成斷莖和根部空洞。 (3)螻蛄 成蟲和若蟲危害天麻莖和在地下作隧道,被害天麻斷面處呈麻絲狀。 防治方法:上述兩種病害用燈光誘殺成蟲,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毒餌誘殺,用0.025千克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麥麩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五)採收加工 冬栽的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收。春栽的當年冬季或第二年春收。 野生天麻多在芒種前後採挖。挖時注意收大留小,小的讓它繼續長大。挖後去莖,洗去泥土,擦去粗皮,分大小3、4個等級,水開後在水中稍加一點明礬,然後把天麻投入水中,大者煮10~15分鐘,小者煮3~4分鐘,以能煮過心為準。炕時,先急火而後緩火,要經常翻動(不宜直接用手翻,以免手汙染至發黑),並用乾淨的布擦去天麻上的水汽,若膨脹用小針刺幾個小孔放氣,至半乾時宜用石頭或木板壓一夜,使體扁,再曬或炕至全乾。 蘭科。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體有塊莖及花莖,沒有根和葉。塊莖肉質,淡黃色,長卵形或長圓形,長7~15釐米,有均勻的環節,節處有膜質鱗葉。花莖直立,高1~1.7米,總狀花序頂生,花淡橙紅色或黃綠色。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於海拔400~3200米的林隙或林邊。主要分佈於四川、雲南、陝西、貴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肅、吉林、臺灣及西藏。印度、不丹、尼泊爾、北韓、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佈。 天麻在中國已有兩千年的使用歷史,在歷代本草中列為上品,其記述最早見於《神家本草經》。塊莖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風、止痙的功能。主治眩暈、頭痛、四肢拘攣、麻木、神經衰弱、失眠、風溼疼痛、小兒驚風等。因藥源緊缺,近年來已採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產。天麻在自然條件下完成一代生活史需歷時3年,其間須經過原生球莖、初生球莖與次生球莖的發育過程,才能開花結果。各類球莖在其生長過程中必須依靠消化浸染其皮層的蜜環菌才能生存,其次是依靠表皮從周圍土壤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蜜環菌屬擔子菌綱、傘菌目、白蘑料,它是一種廣域分佈的菌類,主要營腐生生活。幼小的天麻原生球莖必須及時地與蜜環菌建立營養關係才能生育。栽培時如不及時接菌,天麻的原生球莖將因細胞內貯存的多糖及蛋白質迅速耗盡而死亡。因此及早接種是天麻豐產的關鍵。
①坑培法 挖坑深50釐米,長寬根據地形大小而定,坑底要手,撒上3釐米厚的腐殖質土,坑底鋪一層新鮮木材段,樹皮向上,用腐殖質土填滿空隙,第二層放菌種,菌種少可每隔兩根新材放一根菌材。反覆鋪3層,最後一層放新材,樹皮向下,每層用腐殖質土或加拌一些枯枝敗葉,填滿空隙。做到實而不緊,松而不空。上面蓋土層16釐米。每坑最多不超過200根菌材。如遇乾旱及時澆水保持溼潤。該法適低山和乾旱地區。 ③半坑培法 每坑培育菌材250根左右,坑深30釐米,此法同坑培法,只是1~2層木材高出地面上面蓋沙土厚1.5釐米左右或墳堡型。該法適於溫溼度適中的地區。 ③堆培法 在地面上,平整後,一層新材一層菌材,層層堆積,方法同上。每堆培育菌材200~250根,該法適於溫度低,溼度大的高山區。半陰半陽坡地培育菌材。 ④箱培法 在室內四季均可進行,可用箱子,也可用磚砌成槽。但溫度必須保持在20℃左右,用等量的沙子或鋸末作填充物。 ⑤菌枝培育 為了減少資源的損失,將小樹枝砍成20~25釐米長的短節,方法同坑培法,每坑可培育出75千克左右菌枝,大約40天左右即能培育成。此法在高低山均可培育。 (2)栽天麻 無性繁殖:新鮮麻米、白頭麻、箭麻都可作種。在初春3~4月,冬11月天麻休眠階段栽培為好。此時溫度正是密環菌生長髮育,高山區春栽為好,低山區秋裁為好。當天麻萌動時,密環菌就能供給養分了。 栽培天麻的方法: ①菌材伴栽 挖坑深大約36釐米,寬大約60釐米,長100釐米。溝底整平先撒3釐米厚的腐殖質土,鋪一層人工培育的菌材(樹皮向上),菌材之間相隔1~2釐米寬,用腐殖土壤填實空隙。把天麻种放在緊靠菌材之間,見菌材上哪裡有菌索,麻种放在那裡,之後再順序放完二層菌材,上面蓋沙壤上,覆土16~17釐米。每溝用菌材9~13根,用白頭麻40個左右或者鮮麻米0.15~0.2千克。 ②菌材加新材法 坑深、長、寬同上。下層兩邊放兩根菌根,中間一根菌材和一根新材。菌材和新材之間相隔3~4釐米寬。兩材間放種麻3~4個,靠近菌林平行擺放,栽完後,用土填好空隙,再順序平放第二層,放法同下層,蓋上厚16~17釐米。 ③菌床栽培法 在6月份培育好苗床,挖坑深40釐米左右,寬60釐米,長90釐米,坑底順序平放一根菌材和一根新材,相隔3~4釐米寬,用沙壤土鎮實空隙,第二層同上一樣,填好空隙蓋土即成苗床。當年或第二年春在培好的苗床上面揭開一層菌材,下層菌材不動,把菌材間的土稍扒開,栽上種麻,種完用沙壤上填實空隙,蓋嚴木材段,再同樣放上第二層菌材,方法同上,此法適合高山區。 ④新材加菌技栽培法 挖坑深、長、寬同菌材伴栽,在坑底平放一層新材,每行之間放菌枝三節,菌枝節兩端,稍斜,放在二新材之間,栽種麻之後用沙壤土填實空隙,但與新材上端相平。再順序平放第二層新材和菌枝,蓋沙壤上15釐米左右。每窩用新材13根,種數量同上。 有性繁殖:目前實際生產中存在嚴重的問題,就是天麻無性繁殖的退化。為了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應該採用有性繁殖,也就是種子繁殖。從種子播種到形成種麻僅一年半時間,而且天麻高產優質。一個天麻可採種子2-4萬粒,種子細小。一株天麻能採收果實30個左右。天麻用種子繁殖分春秋二季,其方法如下: 栽麻:寒冷地方採用春栽,溫暖地方採用冬栽。 選種麻:在新鮮麻種中選優,體形健壯,頂芽粗壯,沒有損傷的箭麻,用菌材伴栽一層。每窩用菌材9根左右,箭麻17個左右,每行菌材之間平放兩個箭麻,頂芽向上。春栽上面覆土7釐米左右,蓋樹葉或麥草、稻草3釐米。冬栽同上,覆土18釐米左右,次年春扒去防寒士。出苗後要搭蔭棚,或用樹木等遮蔭。棚高150釐米。箭麻抽薹時,綁架固定,防止倒伏。乾旱地要及時澆水,澇時要注意排水。 採種播種:5~7月開花結果,種子由下往上陸續成熟,果皮呈棕紅色,開始裂口,當裂縫1~2條時,由下往上陸續採收。採回後把果放陰涼處晾2~3天,抖出種子,播到培養好的苗床。春天3~4月份,選擇質量好的菌材,放在坑深30釐米,寬60釐米,長120釐米再放樹葉5釐米厚,然後平放第二層菌材,仍用樹葉和砂土填實空隙,放5釐米厚樹葉,上蓋沙土12釐米厚。播種時把苗床上的樹葉和菌材揭開,種子均勻的播到床內的菌索和菌材上,立刻平放樹葉和上層菌材,上面蓋好樹葉和砂土,播種後第二年冬季11月收穫,分級移栽。栽法同無性繁殖。 3.田間管理 天麻整個生長期不需要什麼特殊管理,只要注意經常保持上壤溼潤,澇時及時排水,水分不能過多,特別是在後期,否則亂根。在高寒地區栽培天麻注意防寒措施,在低山區和平原區注意夏季高溫的影響,在室內和室外坑栽培要有遮蔭措施。 4.病蟲害防治 (1)亂根病 發生亂根病兩個原因:一是雜菌侵梁天麻亂根;二是生長期雨水過多使天麻亂根。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栽天麻。菌材無雜菌感染,菌材間隙要填好。經常注意排水。 (2)蠐螬 幼蟲咬斷莖稈或咀食大麻根,造成斷莖和根部空洞。 (3)螻蛄 成蟲和若蟲危害天麻莖和在地下作隧道,被害天麻斷面處呈麻絲狀。 防治方法:上述兩種病害用燈光誘殺成蟲,或用90%敵百蟲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澆灌。毒餌誘殺,用0.025千克氯丹乳油拌炒香的麥麩5千克加適量水配成毒餌,於傍晚撒于田間或畦面誘殺。 (五)採收加工 冬栽的第二年冬或第三年春收。春栽的當年冬季或第二年春收。 野生天麻多在芒種前後採挖。挖時注意收大留小,小的讓它繼續長大。挖後去莖,洗去泥土,擦去粗皮,分大小3、4個等級,水開後在水中稍加一點明礬,然後把天麻投入水中,大者煮10~15分鐘,小者煮3~4分鐘,以能煮過心為準。炕時,先急火而後緩火,要經常翻動(不宜直接用手翻,以免手汙染至發黑),並用乾淨的布擦去天麻上的水汽,若膨脹用小針刺幾個小孔放氣,至半乾時宜用石頭或木板壓一夜,使體扁,再曬或炕至全乾。 蘭科。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體有塊莖及花莖,沒有根和葉。塊莖肉質,淡黃色,長卵形或長圓形,長7~15釐米,有均勻的環節,節處有膜質鱗葉。花莖直立,高1~1.7米,總狀花序頂生,花淡橙紅色或黃綠色。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於海拔400~3200米的林隙或林邊。主要分佈於四川、雲南、陝西、貴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肅、吉林、臺灣及西藏。印度、不丹、尼泊爾、北韓、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佈。 天麻在中國已有兩千年的使用歷史,在歷代本草中列為上品,其記述最早見於《神家本草經》。塊莖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風、止痙的功能。主治眩暈、頭痛、四肢拘攣、麻木、神經衰弱、失眠、風溼疼痛、小兒驚風等。因藥源緊缺,近年來已採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產。天麻在自然條件下完成一代生活史需歷時3年,其間須經過原生球莖、初生球莖與次生球莖的發育過程,才能開花結果。各類球莖在其生長過程中必須依靠消化浸染其皮層的蜜環菌才能生存,其次是依靠表皮從周圍土壤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蜜環菌屬擔子菌綱、傘菌目、白蘑料,它是一種廣域分佈的菌類,主要營腐生生活。幼小的天麻原生球莖必須及時地與蜜環菌建立營養關係才能生育。栽培時如不及時接菌,天麻的原生球莖將因細胞內貯存的多糖及蛋白質迅速耗盡而死亡。因此及早接種是天麻豐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