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嘟嘟讀讀

    齊桓公用對了兩個人,一個幫他當上了齊王,一個幫他稱霸天下;齊桓公用錯了三個人,導致自己掛掉。

    戰國七雄的國家競爭表面上拼的是財力,實際上拼的是文化教育,最關鍵的是人才。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這個道理古今通用,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如此。

    齊桓公之所以能成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不是因為他是江小白,他也沒有江小白那麼文藝。在那個“落後就要捱打”的戰國時代,齊桓公找到一位好爸爸——管仲。管仲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有企業經濟;那句著名的“民不溢賦而天下豐饒”是中國曆代強大帝王獲得強大財力的治理真言。不過令管仲名揚天下的是他發明了妓院。透過管仲的一系列操作,齊桓公的政府是最富有的,齊國是經濟科技實力最強大的。

    國有經濟高手管仲,解決國家財政問題。在管仲之前,宗法制的社會,中央政府的財政靠的是稅收,但是徵稅多了就容易引發牴觸,搞不好還會打成一鍋粥——畢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一個真理。當齊桓公興致沖沖的找到管仲,唾沫星子亂飛的講怎麼加稅的時候。管仲一臉關愛智障的眼神看著齊桓公,慢悠悠的說:你說的這些稅都不能加!齊桓公一聽,不加稅哪裡來錢啊,我剛當上齊王,屁股下的凳子還沒暖熱,沒錢幾天這齊國的盤子不久歇菜了。這個問題看似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在那個時代增加中央財政收入的唯一途徑公認的似乎只有稅收。

    下面的一句話就充足顯示了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了:你收他的稅,他會恨你。如果你把鹽、鐵壟斷,一根針加一分錢,那麼將會收多少?而且老百姓還不會察覺到,而且很容易避免出現豪強導致社會不穩。

    天才總是為打破舊制度而生,為創造新時代而來的。或許這在別人哪裡是危機,但是對於管仲來說這是機遇。在危機中看到機遇並能夠找到實現它的方法,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

    歷史就是這樣,不會把機遇直接給到這個時代,而是先來危機,把舊體制舊環境打碎,機遇的種子就埋藏這瓦礫中,只有10%的目光敏銳的天才方能看到,看到的人裡只有10%的人去執行它,去做的人只有10%能成功。

    對於創新,最大的阻礙不是容忍錯誤,而是舊體制舊利益對他的阻礙。所以創新者面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窘境,更危險的是來自舊有利益的威脅。

    而後,管仲透過貿易戰,打垮了周邊的魯國等不服從的小國,特朗普貿易戰跟管仲比差了兩千年。管仲真正做到了“民不溢賦而天下豐饒”。

    因為管仲打下的江山,齊桓公才能夠九會諸侯,稱霸天下——這一切都是管仲安排的,齊桓公只是在管仲安排好後開始了他精湛的表演。

    齊桓公之死

    齊桓公大概死的最窩囊,不論你擁有絕世的美貌、才華、財富、權力,過有人都對你低頭,只有一個東西對你視若無睹,那就是時間。皺紋會爬上美麗的容顏、消耗掉富可敵國的財富、瓦解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對於時間,你只能緊跟他的腳步,不浪費它給的一分一秒——因為時間從不會多恩賜你哪怕一億分值以秒。

    管仲活著的時候,齊國的實際管理者是管仲。然而此時齊桓公有了三個好朋友:豎刁、易牙、開方。

    豎刁為了跟齊桓公在一起,揮刀斬斷了自己褲襠裡的那玩意——一刀下去就成了齊桓公的公務員:宦官。齊桓公感嘆——真靠譜啊!

    開方為了侍奉齊桓公,幾十年都不回家看看他媽!結果感動的齊桓公他媽的拍著大腿說:真忠心啊!

    易牙更牛猛,這是一個廚師,齊桓公吃膩了山珍海味沒有胃口吃飯,易牙就蒸了自己的小兒子給齊桓公吃。齊桓公感嘆——對我真用心啊!

    管仲在的時候,這三個都只是齊桓公的玩伴。

    天才和普通人的第二個區別是:識人,他們知道誰是幹活的誰是玩伴。

    這也告誡大家一個道理:如果你碰到這樣的猛人,有多遠離多遠!他們狠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更何況你。

    管仲臨死前告訴齊桓公:這三個人一個都不能用,否則會出大事。齊桓公問:那誰可以用?管仲沒說就死了。

    齊桓公沒有聽管仲的,而是重用了這三個人。結果這三個叛亂,把齊桓公困在公眾給活活餓死了,直到腐爛生蟲子。後來滅掉了這三個人的叛亂後,齊桓公才入土為安。

    總的來說,齊桓公是死在了自己的不識人上。任用管仲是因為鮑叔牙幫他挖掘了,可是這兩個人都離開了後,是騾子是馬,一溜便知。

  • 2 # 君山話史

    管仲死後,齊國內政上開始陷入混亂之中,易牙、開方、豎刁這幾位佞臣在朝中一手遮天,為所欲為,無法無天。

    此時齊桓公已經在位四十三年,垂垂老矣,不得不考慮選立太子的事宜。可是齊桓公先後三任正式夫人王姬、徐嬴、蔡姬都沒有生育,太子只能從庶子中挑選。齊桓公很好色,宮中的女寵非常多,其中最受桓公寵幸的六位,被稱為“如夫人”,雖然不是正式夫人,但享受夫人的待遇。這六人是長衛姬、少衛姬、鄭姬、葛嬴、密姬、宋華子,六位如夫人都為齊桓公生了兒子,分別是公子無虧、公子元、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

    在管仲生前,齊桓公曾經與他商量過立太子的事情,當時內定下來由公子昭為繼承人。由於齊桓公深知宮中爭權奪利、刀光劍影,為了保證公子昭的安全,他早早把公子昭送到宋國,託付給宋襄公。

    這個決定對易牙和豎刁很不利,這兩位佞臣都受到公子無虧的生母長衛姬的寵幸,自然想擁立衛長姬的兒子公子無虧,這樣可確保齊桓公去世後,還可以牢牢地把持住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在易牙和豎刁的周旋下,老邁昏庸的齊桓公改變立場,答應立公子無虧為太子。

    這個決定遭到眾位公子的強烈反對,大家一哄而上,個個要爭當太子。

    易牙、豎刁等人為謀求公子無虧上臺,便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反對者採取打擊的措施,宮廷內遍佈殺氣,遺憾的是齊桓公並沒有意識危險,早已習慣倚賴管仲的他顯然對於宮廷政事有些麻木不仁了。易牙、豎刁等人加緊策劃力保公子無虧上臺的計劃。

    年老力衰的齊桓公終於病倒了。易牙、豎刁等人認為這是一個絕佳機會,為了防止齊桓公在病終前做出不利於自己的決定,兩人公然利用手中的權力,將君主身邊的衛隊趕走,臥病不起的齊桓公完全被架空,他的性命掌握在兩位佞臣的手中,完全失去人身自由。

    一不做二不休的易牙、豎刁變得喪心病狂,他們索性將齊桓公的房間反鎖了,並在周圍壘起高牆,只留下一個小洞,可以窺視齊桓公的生死,並派軍隊守住宮門,嚴禁一切人進出。

    病危中的齊桓公突然發現這些他最信任的人,暴露出猙獰的面目。突然間他從一個雄視天下、至尊無上的君主,跌落成為高牆裡的囚犯,不,甚至比囚犯還不如。他已經習慣下命令,但他呼叫,卻叫不來一名衛兵或侍從。此時的他一定對人生有了更多的認識,原來人是成不了神的,即便他曾經有神一般的地位。當神聖的權利被剝奪之時,他就成了高階的四肢動物,生存本能讓他想頑強地生存,但病痛使他只能在絕望中哀嚎。

    可憐齊桓公一代雄主,曾經叱吒風雲,令諸侯國膽戰心驚、開拓一代偉大事業的英雄,最終的結局竟然是死於幾個小人之手,而且是在身患重病之後,活活餓死在高牆之內。在他死後六十七天,這封閉的高牆才被破開,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具躺在床上猙獰可懼的屍體,從衣服間、從腐爛不堪的皮肉中,爬出的是一群群肥大的蛆蟲。

    這就是一代天驕的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區分獨立學院的好與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