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2440333
-
2 # 使用者9339127914350
1、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
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於是,孔子反覆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2、孔子相師
一日孔子乘著一輛馬車周遊列國。來到一個地方,見有一孩子用土圍成了一座“城”,坐在裡面。孔子就問:“你看見馬車為什麼不躲開呀?”
那孩子回答:“人們說您孔老先生上曉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見您卻並不怎麼樣。因為自古到今,只聽說車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車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項橐。”孔子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連串問題來難項橐,但是都被項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覺得這孩子知識淵博,連自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
回頭對弟子們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矣。要不恥下問。”經孔子這一褒獎,項橐便名揚九州,震動朝野。
3、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去逝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孟子的母親對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視,管束甚嚴,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賢。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
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樣子。
孟子的媽媽說:“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媽媽又帶著孟子去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學起了買賣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依然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於是在此居住了。
4、義利之辯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華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華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
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華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5、實驗欹器
《荀子·宥坐》記載“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於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孔子顧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孔子喟然而嘆日:‘籲!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樣,勸說、勉勵的意思,坐同座。古時候的人沒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公元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邊,所以,座位右邊是經常關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銘。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個特點:空虛時只能歪斜地放著,即“虛則欹”;當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擺放,就是“中則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滿,水太多了,它又會自動側翻倒,把水都倒了出來,這就是“滿則覆”。欹器是對它的俗稱,當人們利用它的特性賦予了文化內涵後,又送它一個雅號叫宥坐。
回覆列表
1、孔子學琴
孔子在學習方面是很虛心,尤為刻苦。有一次孔子隨師襄學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說:“可以了。”
孔子說:“我已經掌握了這個曲子的彈法,但未得其數。”又練了很多日子,師襄子又說:“可以了,你已於其數。”
可是孔子仍說:“不可以,未得其志。”又過了相當的時間,師襄子認為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彈好這首樂曲。
於是,孔子反覆的鑽研,體會琴曲的內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樂曲中表現出來了,才罷休。
2、義利之辯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華人如果看到自己的同胞在異國他鄉遭受不幸,被奴役,只要能夠解救他們,幫助他們重獲自由,就可以得到國家的金錢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的人民從外國手中拯救出來,卻沒有得到國家給他的錢。
孔子說:“子貢,你錯了!聖人的工作可以用來改變人的路子,聖人的教誨可以傳給人,不僅有利於自己的行為。現在魯國富的人少了窮人,向國家領取補償,你沒有任何損失;但是如果沒有補償,魯國就沒有人去為死去的同胞贖罪。”
子路救了一個溺水的人,那個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接受了。孔子高興地說:“從今以後,魯華人民有勇氣去救落水的人了。”
3、孔子相師
一天,孔子坐著馬車周遊世界。當他來到一個地方,他看到一個男孩坐在一個由泥土製成的“城市”裡。大師問:“你看到馬車時為什麼不逃走呢?”男孩回答說:“人們說孔先生對天文學的認識是上的,對地理的認識是下的,對人際關係的認識是下的。然而,今天我看到你不是很好。
自古以來,就有戰車從城裡逃跑的聲音。一座城怎能逃過戰車呢?”孔子頓了一下,問:“你叫什麼名字?”孩子回答說:“我叫李古利。”孔子為了挽回顏面,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馬鞭的問題,但都被馬鞭巧妙地解決了。
孔子認為這個男孩學識淵博,人脈廣泛
己也辯不過他,只得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項橐和藹地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為師。”
4、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親早逝,母親也沒有在這個節日裡改嫁。孟子的母親非常重視孟子的教育,對孟子的控制非常嚴格。她希望有一天孟子會成為一個智者。
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和鄰居的孩子們一起,模仿大人跪著嚎叫的樣子,玩著送葬的遊戲。孟子的母親見了,皺起眉頭說:“不!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
孟子的母親帶他去集市。當他來到集市時,孟子和他鄰居的孩子們開始模仿商人做生意的方式。孟子的母親說:“這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
孟子的母親把他帶到一個宰豬宰羊的地方。孟子學會了買賣供宰殺的豬羊。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又皺起眉頭:“這地方還是不適合我的孩子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這個時候,官吏們都要到文廟裡拜拜,互相禮敬。孟子學會了記住他所見到的每一個人。
孟子的母親滿意地點點頭說:“這是我兒子該住的地方!”’於是他就住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