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最好的是《有吸收力的心靈》。此書是蒙臺梭利女士的封筆之作,是集蒙臺梭利思想和方法大成之作。我們成為成人已經太久,以至於我們早就忘記了我們曾是兒童的事實。童真時的心理我們早已遺忘,兒童成長的規律我們還來不及探尋。所以一直以來,兒童教育都充滿了錯亂、誤解與無知。偉大的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麗亞·蒙臺梭利始創的蒙氏教育法,對過去錯誤的兒童教育方法進行了顛覆式的革命與創新,取得了奇蹟般的教育成果。
蒙臺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
筆者認為,看過了《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就無需再看蒙臺梭利的其餘作品,因為這本書是她最知名、最系統、全面的體現她教育思想的一部作品。一直以來,兒童都被認為是尚未長大的成人,童年的意義在於儘早長大。蒙臺梭利首創式的提出了兒童呈現的是一個與成年人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人在出生後最初的三年裡,學到的知識最多且最密集。是兒童成就了成人,我們追溯成人行為的背後,都離不開他在童年時期的經歷和所受教育。一如作者在書中所言,“這便是教育,為生命提供幫助”、“兒童跟隨著自己內心的指引,踏上一場深邃、深刻而神秘的精神之旅”。
而今風行中國當代的許多親子教育專家,其思想根源都來源自蒙臺梭利,蒙臺梭利透過她創立的“兒童之家”多年的幼兒教育實踐經驗,發現了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的成長規律及敏感期,提出了0-6歲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階段,人的智力和心理都在這一階段發展乃至定型,並給出了兒童不同時間段的成長視窗期,比如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就在童年,成人以後學到的任何語言都不能與母語相提並論,她把兒童這種強大的從環境中吸收資訊,獲取成長的心理型別稱為“有吸收力的心靈”。孩子自身有其強大的內生力量,成人要做的,無非只是順應孩子的內生力量,為其成長成熟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而不是干擾孩子成長。
蒙臺梭利認為,教育必須以環境為工具才能影響兒童,因為兒童能對他所處的環境進行吸收,而後對自己進行創造。“所有嬰兒在出生之時都是相似的,並且都以同樣的規律成長。”所以,無論是語言能力還是思維能力,無論是觀察能力還是動手能力,只要在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為孩子提供順利成長髮展的環境,孩子就能像海綿一樣的吸收,並表現出成人望塵莫及的提升和進步。在書中,作者對兒童的語言發展、想象力、四肢運動、五官感覺、手腦協調發展、性格及社會意識發展等各個層面的成長,都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告訴讀者如何面對正處在不同能力敏感期的孩子,該如何提供好的環境幫助孩子成長,讀者完全可以對號入座。只有明白了孩子成長的需要,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真正適合他成長的環境,進而幫助孩子成長。
由於時代與文化原因,本書讀來也許有些枯燥。但真正經典的作品,正是因其內涵的豐富、思想的深刻,讓人無法如讀暢銷書一般簡單易讀,而需要深入的思考與仔細的體會。試著耐心些,平心靜氣的潛入經典內涵深處,一定會給你的心靈與思想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記與煥然一新的變化,並讓你的教育價值觀和品味都有明顯提升。也許,你還會恍然大悟,原來當代無數教育類書籍,都是在拾蒙臺梭利之牙慧,不願親近經典的讀者,一次次的錯過了原著最極致的智慧,卻在重複與轉述的文字泡沫裡打轉,在思想的影子與模型間來回求索,苦心探尋它的本來面目。如此行為,豈不可惜?
此外推薦《一歲就上常青藤》
本書作者薛湧,著名旅美學者,曾被《南方人物》評為“影響中國的五十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一歲就上常青藤》,是作者從自己養育女兒的點滴成長經歷入手,提出如何從孩子1歲開始,就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給孩子灌輸常青藤理念,實施常青藤教育的一本教育心得和手記。
本書所倡導的常青藤原則,是從美國大學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總結出來的。它強調教育的對話性和互動性,要求父母或老師儘可能把自己擺在和孩子或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透過提問、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品格和社會能力;幫助他們吸收知識,讓他們自發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達力。
作者認為,常青藤原則作為一種優秀的品格和素質,並不僅僅是常青藤盟校所獨有,也不是進入常青藤盟校就一定能獲得。常青藤原則的培養需要從小做起,如果孩子從小就具備常青藤原則的優秀品質,即使不上常青藤大學也一樣足夠優秀;如果不具備常青藤原則的優秀品質,即使進入了常青藤盟校,未來一樣難有作為。說白了個人本身的素質優秀與否才是根本,是否擁有一個名校標籤並不是最重要的。
美國曾有位企業領袖說: 你就是讓那些哈佛的新生不上學、隨便乾點什麼,等20年後他們還會比別人成功。關鍵不在於哈佛教了他們什麼,更在於哈佛選了什麼樣的人。正如作者所言,要使孩子到時候具有這種常青藤素質 ,就必須從孩子出生開始用常青藤的哲學、原則和方法對之進行教育。這樣,即使你的孩子在現實中沒有機會進常青藤,也會具有常青藤素質。常青藤教育要從小開始,這也是本書的標題《一歲就上常青藤》的來歷。
如何獲得常青藤素養中包含的一切內涵呢?薛湧綜合了許多常青藤圈子中的經驗。這包括常青藤出身的父母、常青藤學生的家長以及作者自己的育子經驗,在書中給出了答案與具體操作細則。從如何應對孩子的啼哭,到用古典音樂幫助孩子入睡;從有機識字法,到如何發展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與領導才能;從讓孩子早早打工,到華爾街如何培養孩子;從少兒Quattroporte班,到怎樣培養金融家。其中既有顛覆傳統、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也有汲取美國常青藤教育精髓後,舉重若輕、具體簡單的教育方法。本書既是作者生養教育孩子的親子日記,又是作者對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思考感悟的總結歸納。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全面詳細的揭示了美國教育的真相,還原了競爭無處不在,優質教育資源稀缺不分中外的真相,告訴了華人不要盲目選擇留學,因為要接受良好的精英教育,不管在哪裡都必須擁有最精英的能力,付出最極端努力。所謂外國孩子比中國孩子輕鬆的現象,不過是存在於教育資源匱乏的公立學校。不少美國高知階層的母親,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高中,甚至不惜辭去高薪工作陪讀。這對我們過去對西方教育的認識無疑是具有顛覆性的啟發,也讓我們更加全面真實的認識到美國精英教育的本質。
無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無論一個社會還是一個家庭,他們的未來都取決於孩子,而孩子的未來又取決於他們所受到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只有父母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教育原則方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父母,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與其花大價錢讓孩子出國留學,不如掌握常青藤原則要領,讓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領略常青藤教育的魅力,獲得常青藤人格魅力與素養,成就更為幸福充實的人生。
作者的勸誡猶如一聲當頭棒喝,這份醍醐灌頂、撥雲見日的提醒與指引,無疑是當前盲目留學熱潮下一針智慧的清醒劑,也讓行有不得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國家長,獲得了一面反求諸己、指導實踐,在家領略常青藤教育的魅力的指南針。我想這也是此書的最大價值與意義所在吧。
我看過最好的是《有吸收力的心靈》。此書是蒙臺梭利女士的封筆之作,是集蒙臺梭利思想和方法大成之作。我們成為成人已經太久,以至於我們早就忘記了我們曾是兒童的事實。童真時的心理我們早已遺忘,兒童成長的規律我們還來不及探尋。所以一直以來,兒童教育都充滿了錯亂、誤解與無知。偉大的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麗亞·蒙臺梭利始創的蒙氏教育法,對過去錯誤的兒童教育方法進行了顛覆式的革命與創新,取得了奇蹟般的教育成果。
蒙臺梭利(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她所創立的、獨特的幼兒教育法,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為西方工業化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幾代優秀的人才基礎。《西方教育史》稱她是二十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與進步的教育家。
筆者認為,看過了《有吸收力的心靈》一書,就無需再看蒙臺梭利的其餘作品,因為這本書是她最知名、最系統、全面的體現她教育思想的一部作品。一直以來,兒童都被認為是尚未長大的成人,童年的意義在於儘早長大。蒙臺梭利首創式的提出了兒童呈現的是一個與成年人截然不同的精神世界,人在出生後最初的三年裡,學到的知識最多且最密集。是兒童成就了成人,我們追溯成人行為的背後,都離不開他在童年時期的經歷和所受教育。一如作者在書中所言,“這便是教育,為生命提供幫助”、“兒童跟隨著自己內心的指引,踏上一場深邃、深刻而神秘的精神之旅”。
而今風行中國當代的許多親子教育專家,其思想根源都來源自蒙臺梭利,蒙臺梭利透過她創立的“兒童之家”多年的幼兒教育實踐經驗,發現了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的成長規律及敏感期,提出了0-6歲是人一生最重要的階段,人的智力和心理都在這一階段發展乃至定型,並給出了兒童不同時間段的成長視窗期,比如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就在童年,成人以後學到的任何語言都不能與母語相提並論,她把兒童這種強大的從環境中吸收資訊,獲取成長的心理型別稱為“有吸收力的心靈”。孩子自身有其強大的內生力量,成人要做的,無非只是順應孩子的內生力量,為其成長成熟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而不是干擾孩子成長。
蒙臺梭利認為,教育必須以環境為工具才能影響兒童,因為兒童能對他所處的環境進行吸收,而後對自己進行創造。“所有嬰兒在出生之時都是相似的,並且都以同樣的規律成長。”所以,無論是語言能力還是思維能力,無論是觀察能力還是動手能力,只要在孩子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為孩子提供順利成長髮展的環境,孩子就能像海綿一樣的吸收,並表現出成人望塵莫及的提升和進步。在書中,作者對兒童的語言發展、想象力、四肢運動、五官感覺、手腦協調發展、性格及社會意識發展等各個層面的成長,都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告訴讀者如何面對正處在不同能力敏感期的孩子,該如何提供好的環境幫助孩子成長,讀者完全可以對號入座。只有明白了孩子成長的需要,才能為孩子提供一個真正適合他成長的環境,進而幫助孩子成長。
由於時代與文化原因,本書讀來也許有些枯燥。但真正經典的作品,正是因其內涵的豐富、思想的深刻,讓人無法如讀暢銷書一般簡單易讀,而需要深入的思考與仔細的體會。試著耐心些,平心靜氣的潛入經典內涵深處,一定會給你的心靈與思想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記與煥然一新的變化,並讓你的教育價值觀和品味都有明顯提升。也許,你還會恍然大悟,原來當代無數教育類書籍,都是在拾蒙臺梭利之牙慧,不願親近經典的讀者,一次次的錯過了原著最極致的智慧,卻在重複與轉述的文字泡沫裡打轉,在思想的影子與模型間來回求索,苦心探尋它的本來面目。如此行為,豈不可惜?
此外推薦《一歲就上常青藤》
本書作者薛湧,著名旅美學者,曾被《南方人物》評為“影響中國的五十公共知識分子”之一。《一歲就上常青藤》,是作者從自己養育女兒的點滴成長經歷入手,提出如何從孩子1歲開始,就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給孩子灌輸常青藤理念,實施常青藤教育的一本教育心得和手記。
本書所倡導的常青藤原則,是從美國大學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總結出來的。它強調教育的對話性和互動性,要求父母或老師儘可能把自己擺在和孩子或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透過提問、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品格和社會能力;幫助他們吸收知識,讓他們自發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達力。
作者認為,常青藤原則作為一種優秀的品格和素質,並不僅僅是常青藤盟校所獨有,也不是進入常青藤盟校就一定能獲得。常青藤原則的培養需要從小做起,如果孩子從小就具備常青藤原則的優秀品質,即使不上常青藤大學也一樣足夠優秀;如果不具備常青藤原則的優秀品質,即使進入了常青藤盟校,未來一樣難有作為。說白了個人本身的素質優秀與否才是根本,是否擁有一個名校標籤並不是最重要的。
美國曾有位企業領袖說: 你就是讓那些哈佛的新生不上學、隨便乾點什麼,等20年後他們還會比別人成功。關鍵不在於哈佛教了他們什麼,更在於哈佛選了什麼樣的人。正如作者所言,要使孩子到時候具有這種常青藤素質 ,就必須從孩子出生開始用常青藤的哲學、原則和方法對之進行教育。這樣,即使你的孩子在現實中沒有機會進常青藤,也會具有常青藤素質。常青藤教育要從小開始,這也是本書的標題《一歲就上常青藤》的來歷。
如何獲得常青藤素養中包含的一切內涵呢?薛湧綜合了許多常青藤圈子中的經驗。這包括常青藤出身的父母、常青藤學生的家長以及作者自己的育子經驗,在書中給出了答案與具體操作細則。從如何應對孩子的啼哭,到用古典音樂幫助孩子入睡;從有機識字法,到如何發展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與領導才能;從讓孩子早早打工,到華爾街如何培養孩子;從少兒Quattroporte班,到怎樣培養金融家。其中既有顛覆傳統、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也有汲取美國常青藤教育精髓後,舉重若輕、具體簡單的教育方法。本書既是作者生養教育孩子的親子日記,又是作者對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思考感悟的總結歸納。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全面詳細的揭示了美國教育的真相,還原了競爭無處不在,優質教育資源稀缺不分中外的真相,告訴了華人不要盲目選擇留學,因為要接受良好的精英教育,不管在哪裡都必須擁有最精英的能力,付出最極端努力。所謂外國孩子比中國孩子輕鬆的現象,不過是存在於教育資源匱乏的公立學校。不少美國高知階層的母親,為了孩子能上一個好高中,甚至不惜辭去高薪工作陪讀。這對我們過去對西方教育的認識無疑是具有顛覆性的啟發,也讓我們更加全面真實的認識到美國精英教育的本質。
無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無論一個社會還是一個家庭,他們的未來都取決於孩子,而孩子的未來又取決於他們所受到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只有父母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教育原則方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父母,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與其花大價錢讓孩子出國留學,不如掌握常青藤原則要領,讓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領略常青藤教育的魅力,獲得常青藤人格魅力與素養,成就更為幸福充實的人生。
作者的勸誡猶如一聲當頭棒喝,這份醍醐灌頂、撥雲見日的提醒與指引,無疑是當前盲目留學熱潮下一針智慧的清醒劑,也讓行有不得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國家長,獲得了一面反求諸己、指導實踐,在家領略常青藤教育的魅力的指南針。我想這也是此書的最大價值與意義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