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上大量使用氟里昂氣體是南極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之一。氟利昂由碳、氯、氟組成,其中的氯離子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後,能反覆破壞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狀,因此儘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減少到形成“空洞”。。而中國科學家新近提出,僅僅是氟利昂的作用還不夠,太陽風射來的粒子流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向地磁兩極集中,並破壞了那裡的臭氧分子,這才是主要原因。而北極出現的臭氧空洞主要因北極地區罕見長時間寒冬而形成,一度於4月移至東部歐洲、俄羅斯和蒙古國上空,使人們承受高於一般程度但並不持續的太陽紫外線照射。也就是說,北極的臭氧層空洞是因自然原因造成的,因此人為造成的南極臭氧層空洞比北極的更加嚴重。擴充套件資料:一般認為,在人為因素中,工業上大量使用氟里昂氣體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氟里昂是比較穩定的物質,然而,當它被大氣環流帶到平流層(16公里~30公里)時,由於受太陽紫外線的照射,容易形成遊離的氯離子。這些氯離子非常活潑,容易與臭氧起化學反應,把臭氧(O3)變成氧分子(O2)和氧原子(O),從而使臭氧總量減少,形成了臭氧洞。本來,在離地20公里~30公里的大氣層內,是臭氧集中分佈的地帶,稱作臭氧層,太陽輻射透過這層大氣時,大量的臭氧吸收了波長較短的紫外線輻射(0.20微米~0.30微米波段),大大減弱了到達地面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強度。若臭氧層的臭氧含量大大減少,則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的能力減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度會增大。
工業上大量使用氟里昂氣體是南極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之一。氟利昂由碳、氯、氟組成,其中的氯離子釋放出來進入大氣後,能反覆破壞臭氧分子,自己仍保持原狀,因此儘管其量甚微,也能使臭氧分子減少到形成“空洞”。。而中國科學家新近提出,僅僅是氟利昂的作用還不夠,太陽風射來的粒子流在地磁場的作用下向地磁兩極集中,並破壞了那裡的臭氧分子,這才是主要原因。而北極出現的臭氧空洞主要因北極地區罕見長時間寒冬而形成,一度於4月移至東部歐洲、俄羅斯和蒙古國上空,使人們承受高於一般程度但並不持續的太陽紫外線照射。也就是說,北極的臭氧層空洞是因自然原因造成的,因此人為造成的南極臭氧層空洞比北極的更加嚴重。擴充套件資料:一般認為,在人為因素中,工業上大量使用氟里昂氣體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氟里昂是比較穩定的物質,然而,當它被大氣環流帶到平流層(16公里~30公里)時,由於受太陽紫外線的照射,容易形成遊離的氯離子。這些氯離子非常活潑,容易與臭氧起化學反應,把臭氧(O3)變成氧分子(O2)和氧原子(O),從而使臭氧總量減少,形成了臭氧洞。本來,在離地20公里~30公里的大氣層內,是臭氧集中分佈的地帶,稱作臭氧層,太陽輻射透過這層大氣時,大量的臭氧吸收了波長較短的紫外線輻射(0.20微米~0.30微米波段),大大減弱了到達地面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強度。若臭氧層的臭氧含量大大減少,則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的能力減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度會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