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橙子術30
-
2 # 山海村人
首先,“無”是道學思想中十分重要的概念,道家經典《道德經》中,“無”至少有三個不同含義:
一,本體論中,關於宇宙萬物起源的“無”一一“常無”,描述世界混沌不分之時,有催生萬物之能量,而無萬物創生之行為。類似後世康德的“星雲學”描述。老子云,“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意在探索從“一”到“二”的過程。
二,方法論中,關於事物轉化過程的“無”一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探索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
三,行為學中,關於空間價值的探究和描述。如車輪,如房屋,都是“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實體部分作為憑藉的基礎,而使用價值恰恰在於“無”一一空間)。
同時,佛學中的“無”,往往與“空”的概念互相印證,表達佛學本體論中關於“一切存在都是過程”這一基本論斷。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概言“無相”,亦即“空相”一一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存在形式(相)。佛學中的“無”和“空”,也非“沒有”,而是指出一切存在都在飛快地不停地隨著“因(內因)緣(外因)和合(相互作用)”而變化發展。
-
3 # 何處是家鄉
“無”這個概念來自於“老子”,他說“有生於無”,大約的意思可能是說,他說的“無”不是絕對的什麼都沒有,否則又如何孕育出了“有”?
我們人類要想言說某一個事物,都必須先要感知到它,而且這種感知至少是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一種方式,除了這六種方式以外,人類再也沒有其它手段去感知。而我們對事物言說之時,也只能言說這些被我們感知到的事物的資訊。
比如時間。世界上究竟有沒有時間,我們人類永遠也不知道,每當我們說時間的時候,因為我們感知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時間,所以只能說太陽的運動、機械鐘錶的運動、原子鐘的運動,以及其它一些事物的變化過程。我會說,太陽出來了;會說表已經八點了;會說自己長大了。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從沒有真正說到時間是什麼東西。
舉這個例子,是要說下面的問題。老子在說“有”的時候,就必須給“有”找到一個出處。“有”很好理解,我有一個饅頭,我有一件衣服,我有一雙鞋,不論我“有”什麼,都可以言說有的事物的各種感知內容,顏色、味道、質感、成因、後果,等等吧,總之一定說的都是這些可感的各種屬性。
“有”的出處只能是“無”,面對“無”的時候,老子無法言說了,為什麼不能說?因為這個“無”的屬性不能被人類所感知。“無”不是什麼都沒有的一種狀態,否則如何能孕育出一個萬事萬物的“有”哪?但是,這個“無”不能被人類感知到了。因為不能被人類所感知,人類就無法言說它。
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科學觀點中的“奇點”。大爆炸理論認為,隨著大爆炸的發生,一切事物都逐漸演化開來,慢慢行成今天的世界。那麼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狀態?因為資訊太少,或者資訊無法進入人類的意識當中去,所以不知道。
-
4 # 不可說142815658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沒有問題需要答案,有沒有答案需要問題?既是問題的答案,也是答案的問題。迷者不必解釋,悟者何必解釋?
-
5 # 閒雲野鶴555555
無與有相依而生,沒有世間的萬有,也就不存在無。無是本質,有是現象,正所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
6 # 青山不掩
無,一目瞭然,啥都沒有,如果深入瞭解,才覺神秘非常。
富人增值,門道多多,猶如雞生蛋,蛋孵雞,迴圈往復,更上層樓,可謂有能生有。
只有勞力的零工,一無所有。若不幸子女不讀書,大年過了不找事做,出廠換店,一年幾家的,兩手空空,窘如其父,可謂無能生無。
人無千年壽,終化一抔黃土丘;花無百日紅,畢竟隨水流,可謂有能化無。
企業家一擲千金,產業報國;科學家夜以繼日,皓首窮經,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研5G,碳纖維,突破封鎖,終於有成,可謂無能化有。
有卻無用,如城中村,木屋破樓,絕無可用,必須拆遷。
黃土高坡,何以家為?鑿穴為室,空洞了才能入住,空才有用,無才有用。西域遠隔中原,自從漢朝張騫出使大月氏,趟出一條絲綢之路,從此來往不絕,史家評價張騫是鑿穿西域,道理相彷彿。
殘肢斷臂的乞丐,自顧不暇,遑論養家餬口。孰料日進千金,豪華別墅,可謂無中生有。
地球之初,寸草不生的洪荒蠻疆,40億年前終於有了原始生物,可謂無中生有。不相信的,總是費盡心機,尋找外星神靈。科學家模擬原始狀況,風吹雨淋,電閃雷鳴,實驗室也產生了生命結構,複製了生物誕生,完完全全是自然而然,真正的無中生有。
陳賡兩次獲勝七亙村,在於封鎖訊息,埋伏隱秘,有而示之無。故言,兵者詭道也。
馬謖失街亭,諸葛亮無重兵,司馬懿頃刻兵臨城下,諸葛亮城樓撫琴,悠然無雜音,司馬懿細細品來,斷定有詐,急忙退兵。這是諸葛亮膽大從容,無而示之有。
武松揮刀短臂,手沒了,命還在。
猴子伸手進瓶裡,抓到桃子不放,吃的有了,自由沒了。
是容納,是有用
-
7 # 漢德哲學
其一為主觀之概念,即一形式而乏內容。其二是真無,無個體實存性。其三為變異之始而未有變異之果。這便是無之本質之三個形態。
-
8 # 宇宙探索
《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句話: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簡單的幾個字濃縮了宇宙起源的奧秘,與如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論強調的“無中生有”不謀而合!
巧合?
恐怕不只是巧合這麼簡單!《道德經》的這句話更像是一種哲學思想,用哲學辯證的方式去思考宇宙起源方式,去思考“有”和“無”之間的關係!
用另外一個哲學思想去思考宇宙或許更簡單,任何事物都擁有相對的兩面性,比如好和壞,大和小等等,它們都是同時存在的,緊密聯絡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其中一個是另一個存在的基礎!
比如,好與壞,世界上不可能只有好沒有壞,有好就必然有壞,如果沒有壞哪來的好呢?就像世界上沒有窮哪來的富?
哲學上講,有和無的關係同樣如此,它們是共同存在的,有是一種狀態,無也是一種狀態!
當然,哲學思想很難讓人完全接受,畢竟太虛幻!不過科學上講,確實存在著“無”這種狀態!
無,簡單說就是“什麼都沒有”,並不是真的“什麼都沒有”,是整體性的什麼都沒有。在“無”這種狀態下,可以非常隨機地衍生出各種虛粒子,然後瞬間湮滅消失,總體歸於“無”!這就是量子起伏!
就好像大自然反對真正的“無”存在,就以這種量子起伏的方式“對抗”著絕對的“無”出現。從哲學上講,有和無就是事物的兩面性,它們必須同時出現!而宇宙就是在量子起伏的過程中形成的!
如果無是沒有物件的存在者,那麼可以肯定無不受時間的控制,所以,無,只能以相對的,無的形式出現,又,因為,無,不可能以絕對的,無,出現,因為最初的無,一定是從,有,開始,那麼最初的有,是怎麼出現的呢?
回覆列表
講點佛道!自己理解的呀、不做主呀!共勉:有點道理而以!佛語:“空”是什麼?來時、的感知“空”?誰感知?可能嗎?無證?佛指哪裡、為“空”?意識、軀體?所以有了答案!自己理解!但是、人在世上、這兩個事物(軀體、意識)卻有了變化!軀體、意識。都無了“空”的概念!這時佛為了消減你的痛苦、快樂……嘮嘮叨叨不休、勸你“空”?如何“空”?為何要“空”?實際又來了、人離不開一死?死呀、人呀、苦呀!“苦”何意?佛曰:“空”了就不苦了!如何“空”?有了“化解”!但是化解在佛嗎?實際在自己!所以也就成了佛!為什麼還要求、依賴、“佛”?因為你還沒有化解的心理、依託!還只是“陀”!實際:無我不就是“空”嗎?也不見得!為什麼佛還要嘮嘮叨叨!哈哈哈、“空”!人民是什麼意思!也成就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