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色記憶CC

    肯定是不行的。

    楚國支援趙國,秦國必然有辦法離間兩國,最後楚國必然會退兵。之前六國合縱多次,最後都是因為無法做到一心而使得合縱分崩離析。

    趙王就算是非常信任李牧,秦滅趙也只是增加了一些難度,而不是說無法滅趙。可能會付出更大的一些代價,但是歷史前進的步伐是不會被延遲的。

  • 2 # 糊塗是福00000

    李牧雖是戰神但兩國交兵除了兵法拼的就是國力.秦國透過秦孝公商鞅變法國力上升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秦國最先進入發展封建社會.封建社會從科技製造經濟人權等強於奴隸社會太多.這就如同關閉自守的滿清無法抵禦工業革命西方社會.如果始皇早生於秦昭襄王之後統一中國會早幾十年可惜秦昭襄王之後無霸主只好等到始皇降世,兩軍交戰兵法是輔助決勝關鍵是國力後勤.西方有句軍事諺語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日寇之所以敢侵略中國就是因為國力軍事科技製造比中國強大,李牧再有謀略也是獨木難支假若把李牧換做白起也是枉然,任何一個國家的強大不是靠一兩個軍事家而是絕對的靠的是國力如同美國前蘇聯。

  • 3 # 陳思佳797

    撐不到胡亥繼位。

    趙國到李牧時代,從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看,秦與當時函谷關外諸國相比,都是超一流的。儘管六國採取了合縱以抗強秦,終難成事。歷史發展到一定時間的節點上,縱然賢才如林,也難阻擋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秦統一六國之時,各國的能臣良將不可謂不多,可是面對秦國的遠交近攻,卻是毫無還手之力。當秦之將亡,布衣陳勝振臂一呼,揭竿而起,秦帝國大廈瞬間崩塌。試想:陳勝吳廣等人的才能與六國的能臣良將相較,優劣立判。然為何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對此,賈誼的《過秦論》和蘇洵的《六國論》作了最好的詮釋。

  • 4 # 盪漾的可樂

    南韓已經被滅了始皇帝完全可以另外派出一支部隊直取壽春(楚國末期首都)能攻下就攻下攻不下楚國援軍也必定撤回楚國。王翦打李牧也並不是打不過好嗎。再不濟。玩一手圍而不攻趙國也頂不住

  • 5 # 文廟山居

    秦統一中國有經濟實力作後盾。史載秦國土、人口占十分之三,但財富佔十分之七。各諸侯國加起來,面積、人口都佔十之七,但財富只佔十分之三。秦在統一戰爭中,如果軍事不行,即銀子、金子、錢財、玉器等等進攻。故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無堅不摧。軍事進攻勝利的,大家可能知曉很多。但銀子、金子、錢財進攻獲勝的,可能少有人留意。

    春秋戰國亂悠悠,秦統一的中國,已經2000多年。自秦後統一為中國的大趨勢,至今仍然由我們繼承享受。

    趙國的丞相郭開,在秦國間諜面前,自稱是秦王的“小狗子”。就是因為收受對方的錢財太多,把趙國搞垮臺,還自負內疚心情太重。王翦60萬大軍伐楚,作戰前期不順利。但他也用另一招,即金子、銀子、錢財進攻!把對方幹掉。

    請閱讀人留意,中國是貧銀國家,當時銀子並不流行。秦漢以來絲綢之路盛行,外國的銀子大量來華。據說世界銀子,百分之七十以上,匯聚集中到中國。漢、唐、宋以來,銀子才作為貨幣流通。清代外華人用鴉片貿易和戰爭賠款,又把中國的銀子,搞出去百分之七十。清末、民國年間,中國貧窮落後,原因即在此。在書籍稱清中期,經濟佔世界30%;到了清末期,只佔世界的1%!

    春秋戰國流行的,主要是金子!還有銅、鐵、貝殼一類的輔助貨幣。曾經有讀書的認為,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大小國家運用金子,一出手就是幾十萬斤!哪裡來那麼多?歷史就是這樣記載的,古人一定沒有亂說。

    函谷關以東的六國搞合縱,也曾經幾次聯合伐秦!還打過不少勝仗。但是經濟實力不濟,最終目的達不到。任誰都知曉,軍隊作戰,是很花費錢財的!秦國還沒有被撼到,諸侯各國的庫存,就已經見底了。

    趙國長平之戰吃大虧,也是經濟、糧食等不能再支撐。運輸方面秦國運糧長平,主要是水上船運。趙國主要是陸路運輸,這更不能長久。趙王不得不撤下,老成持重的廉頗,換紙上談兵的趙括領軍。直接葬送趙國的45萬大軍!

    所以現代人不應該去假設,如果怎麼就會怎麼。即使趙國能夠支撐,楚國也沒有經濟力量,組織軍隊去援助。秦國自商鞅變法後,經過多代國君的努力。終於積累起,能夠統一天下的財富。這一歷史任務,由秦始皇完成。秦國二世而亡,有史家認為,是使用民力過度。

    當年僅2000萬人的秦國,同時開展修長城,防匈奴、徵南越、建阿房宮、築驪山、修直道等。動輒就是幾十萬人工程!據史家范文瀾計算,秦國男勞動力,幾乎被徵調完了。秦法律嚴峻,動不動就殺人、在人身上爍印,斷手腳等等。陳勝吳廣起事,因為他們到了,反也死,不反也死的地步。史書載有人起來,天下苦秦久也!大家也就都起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改款卡羅拉跟舒適版昂克賽拉,該如何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