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經一篇
-
2 # 漆黑的太陽與血色之月
能贏個毛線,西安民國的時候被軍閥圍了幾個月,有槍有炮都沒打下來,漢朝長安城是副都,城牆不會比現在的城牆防禦弱,魏延幾千人能攻下來?開玩笑
-
3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魏延在諸葛亮四出祁山徒勞無功之後,提出了史上著名的“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策。即魏延率五千至一萬兵馬出子午谷,出其不意突襲拿下由魏國庸將夏侯懋把守的長安城和軍事重鎮潼關,與另一路兵出斜谷的諸葛亮會師,然後繼續完成北伐中原的大計。然而,此計並未被諸葛亮採納。魏延慨然長嘆:恨己才用之不盡!惜嘆自己的良謀未能為諸葛亮所採用。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納魏延這個策略呢?
一直以來,歷代軍史家,軍事家為此爭論不休。直到公元1944年,身在延安指揮我軍全面抗戰的毛澤東同志,再次掩卷暇思《三國志》中魏延提出的“兵發子午谷取長安”之策,給出了中肯的評價:此計太懸危!其實,這也道出了諸葛亮未予採納魏延此計的心思。
翻開地圖我們發現:子午谷地貌狹長,全長330公里,相當於從廣西的柳州市到北海市距離。沿途多有棧道和懸崖絕壁。錙重馬匹均難以透過。這也就面臨兩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一是戰略後勤保障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二是五千至一萬兵馬長途奔襲,既是疲憊之師,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出敵不意的突然性奇襲;一旦被守敵發現,這點是難以避免的(古代軍伍由行軍司馬官派出的“探馬”,常規是30~50公里範圍,即常聽說的“探馬來報”),將有全軍覆滅的被殲之險。既然做不到突然襲擊,就失去了成功制勝的基本條件,此計便毫無意義了。
因此,毛澤東同志才會說出“此計太懸危”的評語。實際也就是否定了魏延“兵出子午谷”計策。
這條路好像兩個人走過:一個是曹真還是曹爽,從子午谷走,連下暴雨,大軍難行,還沒遇到敵軍就撤走了。第二個較慘,闖王高迎祥(當時李自成在他手下)自以為從子午谷出發奇襲西安萬無一失,沒想到被孫傳庭包了餃子,數十萬大軍加上李自成就跑了幾十人,高迎祥被捕送到京城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