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漢關駝鈴

    這個問題既有偶然性也必然性,偶然性是指秦朝胡亥繼位和隋朝楊廣繼位有很大的偶然性。必須性是秦朝、隋朝二世而亡雖然是由於暴政的原因,但實質上是國內統治基礎不穩,反對力量太強。

    任何政治就是利益集團的相爭,統一也是一樣,就是這個利益集團把那個利益集團吃掉,讓那個利益集團的人為自己服務。所以說“統一”並不象有些秦吹們講的那麼高大上,都是伴隨著血腥和屠殺的,因此社會上反對統一的人很多,不但有舊貴族,平民百姓也不在少數,只要統一對他沒好處,他就會反對。

    為什麼《大秦賦》播出後會遭到那麼多人吐槽,就是因為該劇編導的不符合人性觀點。秦始皇統一併不是為了解救什麼天下蒼桑,就是為了一己私利,為了秦國的地盤更廣,人口更多,攝取的財富更多。說什麼救民與水火,為了老百姓不再遭受戰爭那都是扯蛋話。

    秦國滅了六國,把六國的財富都收歸己有,六國的人民肯定不服,時刻不想著推翻秦朝,因此來說不管是胡亥繼位或是扶蘇繼位,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六華人民必須起來反抗。隋朝也一樣,楊堅是權臣篡位,北周滅了北齊,隋朝滅了南陳,北齊和南陳的人民心裡必然恨隋朝,無時無刻不想推翻隋朝。恰好胡亥和楊廣都是十分殘暴的人,對勞動人民使勁壓榨,最終激起人民起來反抗。

    那麼接下來的漢朝和唐朝為什麼能夠坐穩江山,其實並不是劉邦和李世民有多高明,實施的政策有多親民,而是秦末隋末的戰亂時間太長,死亡的人太多了,全國有一多半的人都被戰亂殺死了,人們再也組織不起來反抗了。漢朝和唐朝的統治手段同樣殘暴,對人們的壓榨同樣不輕。

    至所以能夠變的強大一方面是統治階級能夠認識到讓老百姓休養生息的重要性,給老百姓分配土地,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不再折騰老百姓。另一方面是經過長時間的穩定發展後,人口、經濟都得到了恢復,人們認同了朝廷的合法性,對全社會上下的利益結構已經適應。

    秦隋二世而亡,漢唐長壽強盛,這個沒有規律性。元、明、清都走的不是這樣的路,元朝也算是結束了大分裂,可它並沒有二世而亡。西晉二世而亡後卻沒有出長壽強盛的王朝,而是留下三百年亂世。

    無論任何時候活在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即使再小的國家也是如此,何況大國乎!大一統只是對統治者而言可以多奴役點人民,多收點稅,多揮霍點人生。而對小老百姓來說照樣是一日三餐,照樣納稅當差,照樣受當官的盤剝,因此針對小老百姓來說,誰能讓我安安穩過日子誰就是好朝廷,否則讓老百姓天天餓肚子,即使吹的再高,外表打扮的再光鮮,人們也不替它賣命。

  • 2 # 九龍玉春

    朝代更替,是歷史大勢。當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生產關係不可調和之時,社會矛盾日益尖銳,加之自然災害這個導火索,統治階級內部腐敗加劇,必然會引起百姓反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當老百姓堅定要推翻統治者時,統治者的路就走到了盡頭。

    秦朝統一前,列國紛爭,百姓苦不堪言,急切盼望統一,休養生息。而統一後的秦並沒有在鞏固統治後做到民心所向,繼續著武力思維,加之先前六國貴族,特別是楚,正待機而行。而始皇帝的去世,給了他們機會和空間。劉邦立漢之後,充分借鑑了秦車之鑑,實行無為而治,天下大穩大治,人心所向。加之周邊強敵環侍,西漢統治者始終暗中積攢力量,才有了武帝的雄才大略得以施展。

    隋文帝時期是歷史二的階段。糧滿倉、錢斷繩,不謂不富,也給了百姓休養生息的機會。煬帝登位時依然如此。但煬帝在連續發動戰爭上耗盡了國力,加之他政治失策,河南山東大旱無收,百姓食不裹腹,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導致了隋的瓦解。

    相比於始皇帝,楊堅的路線沒錯,但煬帝黷武,終成短命王朝。兩相比較,隋朝!進步巨大。真正體現關鍵的卻是老百姓,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誰真正代表老百姓的利益、權益,他們才能擁護你。所以,朝代更替沒有偶然巧合,而在於統治者是否清明愛民。人民創造了歷史!

  • 3 # 西安—豐鎬遺子

    秦隋栽樹,漢唐乘涼,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秦隋兩朝在統一前,百年戰亂不斷老百姓是深受其害,渴望有統一。秦隋統一後,未能給百姓休養生息,而是急於鞏固大統一成果,秦修長城,隋修大運河,耗費民力。秦隋都派兵開疆拓土,秦擊匈奴,隋攻高麗,百姓負擔過重。繼而爆發農民起義,秦隋滅亡!

    秦朝統一天下,統一度量衡,由分封制變成郡縣制,隋朝開科舉取仕,一舉摧毀士族壟斷當官的制度。這些都是破天荒國體的巨大變革,既得利益者受損極大,都招來了守舊反動勢力的瘋狂反撲。

    萬曆長城對秦國來說,耗盡國力,天怒人怨,但對漢朝來說,坐享其成,擋住了匈奴鐵蹄!京杭大運河對隋朝來說,耗盡民力,天怒人怨,但對唐朝來說,一勞永逸,發展了全國的經濟。

    漢朝承秦制,併成“秦漢”,唐承隋制,併成“隋唐”。秦隋開拓創新背黑鍋,漢唐沿用舊制,坐享其成。可謂秦隋種了樹,漢唐摘了桃。

  • 4 # 至樂無如讀書

    很懶,簡單說幾句,

    秦隋結束了幾百年天下大亂,建立了空前強大的大一統王朝,但為什麼短命?這個看似偶然,實則偶然中是必然,是社會發展規律的作用。秦隋都是制度創新,改天換地的偉大王朝。新制度必然要有一個社會適應的過程,一蹴而就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

    以秦為例,秦建立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是破天荒的制度創新,這一制度被遵循傳承了2000多年。但在秦漢(西漢前百年)前100多年間,復辟與反覆闢的鬥爭異常激烈。秦因此而亡,漢先有異姓王被滅,後有同姓王七國之亂,直到漢武帝行“推恩令”,分封制才退出歷史舞臺。這個過程就是社會發展規律,這和火車剎車道理相同,急剎就會翻車,剎車得有一個漸進過程。這就是規律,社會發展也不例外。

    所以秦隋亡,漢唐興是社會發展規律,偶然中必有必然。

  • 5 #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首先用武力征服的統一,被統治者的各國政治勢力是不服的,他們是想恢復自己的王國,成為萬人之上的君主,所以這吋若有人號召,被武力征服的國的的政治勢力出來造反,必回得到各國反政府勢力的響應,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道單憑自己的實力單打獨鬥,是無法與征服者對抗的,他們也知團結就是力量,先聯手滅了統治者,在憑自己的實力來爭天下,這就是前人栽樹,後人摘果。

    前人用武力征服統一天下,造成短命王朝,造成這種現象,事實上就是各列國不滿被征服者統治,所以一但他們聚集了力量,一有機會就會成立反政府武裝,用武力來反政府,就會得到天下各列國政治勢力的響應,儘管統治者實力強大,但由於全國各地都加入了用武力反政府的響應中,就造成了政府軍成了消防隊,到處滅火,讓國家的消防隊疲於奔命,還斷的消耗政府軍的實力,所以征服統一天下的王朝,很快反被自己的征服了的國家聯手玩死了自己,自己也反成了別人的打工仔,完成了其它國家政治勢力完成不了征服統一天下的大業。而造成這種因果報應關係的正是自己,為什麼呢?原本不團結的列國,正是由於自己利用他們不團結明哲保身,才被自己各個擊破征服他們,也才導致被滅國。所以各列國也才知道,什麼是嘴唇亡齒寒這個道理,原本不團結的他們,將他們逼在一起團結起來了,反被他們聯手滅了自己,這就是因果報應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連續吃一個星期素,能減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