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噐書法

    感謝邀請。我們在除夕那天晚上,外面掛了燈籠,受燈時,在院子裡生起旺火,並響爆竹。把院內所有的燈都亮起束。當地稱(安神)。從此時此刻起人與人之間相互間不能互喚姓名。大人小孩走家竄戶,瘋狂玩耍一直到凌晨四點鐘左右。各家各戶都回家,在自己院子裡點一個大大的旺火,這就是(接神),把喜,福,財,壽都接回家。

  • 2 # 申安巖

    我是山東菏澤人,我們這邊到二十三號的時候送灶王走,然後會在當天買上我們這邊的(芝麻糖)不知道你們那邊有沒有,給老灶爺擺上供,聽我爺爺奶奶說讓老灶爺吃點糖上天說說好話,來年的話會有好運。然後過了二十三就開始買年貨了,集上或者超市裡買上,雞,魚,豬肉,羊肉,牛肉這幾樣在我們這邊是不能少的幾樣肉,然後用來蒸碗,親戚來的時候熱上幾碗。到三十晌午那天熱上幾碗肉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吃飯,之後包點到初一那天吃的餃子。餃子是韭菜雞蛋餡的,反正我們這邊沒有吃肉餡的也不知道為什麼。還有初一這我們必須早起去給村裡的一些老人還有鄰居什麼的去拜年。

  • 3 # 善良的漢子妹

    比如年三十的黑天,要在自家門前口點燃一捆稻草,讓孩子們用棍串好饅頭在上面烤說吃了瞎不著。還要烤手,凍不了。等很多。

  • 4 # 龍江詩意光影

    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黑龍江的年俗相對明確而固定,是祖祖輩輩代代相守、約定俗成的過年流程。這個流程一句順口溜就可以概括。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煮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街上走。”

    “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臘八要喝臘八粥或吃臘八飯。把下巴粘結實,免費被凍掉。

    “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二十三小年送灶王爺上天,要吃灶糖,讓灶王爺向玉帝的彙報都是甜言美語。

    二十四要大掃除。打掃庭院,清理房屋,擦拭傢俱。

    二十五要磨豆子做大豆腐、幹豆腐。大豆腐切成塊,幹豆腐打成卷凍起來,方便過年食用。農村做的也可以作為人情往來,送給城裡親朋。

    二十六要煮肉了。用東北的話說叫“烀肉”。豬手、排骨、肘子、牛羊肉一大鍋煮熟凍起來。也是為了過年聚餐時方便食用。

    二十七殺雞凍起來。雞魚不需要先煮熟。

    二十八、二十九兩天發麵,蒸年糕,包凍餃子。年糕每家做的都不一樣。小時候,我家的年糕是“澄沙餡”的。(只知道讀音,不知道是不是這幾個字,就是去皮的紅豆餡,加玫瑰醬、白糖)用發麵包上“澄沙餡”,放入模子中成型,再上鍋蒸,出鍋後每個上面再點個紅點。(把三根筷子綁一起蘸紅紙泡出的紅水點上去)年糕、餃子都拿到屋外,凍實後裝面口袋裡儲存起來。

    三十貼對聯,當然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做一年中最豐盛的年夜飯和半夜子時放禮花“接神”。是孩子一年中無比興奮的一個夜晚。“熬一宿”一般都只是說說,放完禮花都回去睡覺了。

    大年初一走走親戚,拜拜年。把喜悅和祝福互相分享。

    順口溜只說到初一,其實一直到“二月二”都是年,還有很多固定的年俗。

    弘揚傳統文化不是背《弟子規》《千字文》《百家姓》之類,傳統文化也有很多糟粕。但年俗卻無疑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綿延不絕的文化凝聚力,年俗,功不可沒!

  • 5 # 齊魯縱深

    在魯南地區的平邑,大年三十的早晨,家家戶戶開始在院子裡、屋門前燃燒花生秧或者麥稈,寓意著紅紅火火,然後在大門前的地上橫著放置一根木棒名曰“攔門棍”,寓意將好運攔在屋裡 ,將黴運擋在屋外,緊接著放鞭炮。早飯後,一家人按分工清掃衛生、貼對聯、祭祖。最熱鬧的莫過於準備年夜飯,殺雞宰羊、包水餃、炸酥菜一家人忙得不亦樂乎。

    和和美美的酒足飯飽後,一家人就邊磕著瓜子邊看春晚,春晚一結束立即燃放鞭炮(方言“發紙”)迎新年,將提前用火紙疊好的梯形“元寶”放在院子裡點燃,然後全家面向香臺跪拜祈福。跪拜完畢,大家分頭將將單個引燃的“元寶”和“香”分別迅速小跑放到家畜窩棚、灶臺、大門口、廁所等位置,寓意辭舊迎新。

    初一早上六點剛過,村落裡便人來人往的忙碌起來。主要是年輕人去長輩的家裡拜年,拜年的禮儀是跪拜的方式:請長者坐在堂屋中間,然後雙膝跪地磕兩個頭,起身再向女性長者行一樣的禮節。如果遇其中一位長者出門不在家裡,便會一邊磕頭一邊說上一句:“連俺某某 一塊捎著”,總之人不在禮得在。磕完頭後,長者會拿出糖果瓜子或者香菸水果之類的往小輩衣兜裡裝,有的也會有給一些壓歲錢。上了年紀的家裡,一直到十點左右,人群是一波剛走一波又來,很是熱鬧。

  • 6 # 梅子145529338

    臘月單日打掃除,清掃庭院,洗窗簾,擦玻璃,屋角旮旯,牆面屋頂全部打掃清洗。整個屋子亮堂生輝。

    臘月二十三送灶。我們這裡送灶還要做送灶巴巴。送灶巴巴是用米粉做的。米粉先在鍋裡蒸熟,然後用鍋鏟用力摔拌,直到用手隨意拿捏為準。然後開始做巴巴芯啦!巴巴芯是用上等的豬肉打底,垛碎,再配以蔥沬,姜沬,黃心菜垛碎,香乾垛碎還有自己想添隨意新增的原料,加一個雞蛋清,香油,醬油,味精調料和肉陷在一起絞拌,基本上比餃子陷還要講究。用手抓一把揉好的米麵團用手捏成薄薄的圓形,再放陷料,然後再象包餃子一樣把陷料包進去,基本上和平時吃的包子一樣大小。做好,擺好。

    再把鍋底放油,把巴巴放在鍋裡煎,煎成金黃色,翻邊,再煎,煎成黃色,然後放熱水浸鍋蒸熟。

    蒸熟的送灶巴巴先放三個或五個放在灶臺上祭灶。放炮竹。灶臺上寫上:上天做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年年有餘。

    大年二十四開始做糖,殺年豬,殺雞宰鵝,放塘捉魚,打年貨,基本上要忙到年三十。三十的中午吃麵,燉肉,燉雞鴨鵝,盡情的吃。吃過以後,男人開始貼門對,擺放物件,女人開始做年夜飯。年夜飯可豐盛啦。女人們各顯其能,擺滿滿滿一桌山珍海味。一家人圍坐在桌子上盡情享受天倫之樂,暢敘一年的工作經驗和趣事。展望來年風調雨順,心想事成,財源滾滾。

  • 7 # 順其自然150919783

    謝謝,我們這裡大年三十去請爺爺,娘娘回家過年,就死去的老人,回家上供,燒紙錢,晚上男人們守夜,上香,不能段了香火,過了零點就開始給老人拜年了,拜年老的給小的壓發錢。拜完年初一吃了中午飯,三點一過就要送爺爺孃娘回去,家裡的大人領著香小的在後邊跟著,在墳上燒紙,放鞭炮就算過年了。

  • 8 # 一修堂主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年初一給長輩們磕頭拜年。過年穿新衣,放鞭炮,吃餃子,看春晚,這些都是我們豫北農村孩子年年期盼的事,年復一年,已人到中年,要說印象最深刻的事,還是磕頭拜年。七十年代,人們還不富裕,豫北的農村孩子。到了大年初一,早早的就醒來,聽到窗外的第一聲鞭炮,就嚷著讓媽媽給拿出新衣,穿上後恭恭敬敬的給爸媽磕個頭,便出去給同村親近的長輩拜年。其實拜年是假,要核桃要糖果是真!有時去到長輩家,爺爺奶奶們還沒起,進門就跪下 磕頭,爺爺奶奶們就會慈祥的笑著,像變戲法一樣從被窩裡拿出幾個核桃,糖果,那就是我們兒時收到的紅包啊!初一長輩家跑一遍,孩子們就會聚在一快比誰要的糖多,核桃大!八十年代,長輩們開始發紅包了,而且一年比一年的大,而我,也早已退出要紅包的行列,最後變成給孩子們發紅包,但唯一不變的是,還是年年給長輩們磕頭拜年。兒時的磕頭當做兒戲,年長時便感到了對長輩的尊重,而現在才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每年的磕頭拜年,其實是我們中華孝道文化的傳承。我們中國春節文化的拜年發紅包,就是每年提醒我們年輕人要尊老敬老,長輩們發紅包也算是提醒長輩們要愛幼。而且,我們的拜年風俗,還會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家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邊框眼鏡和全邊框眼鏡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