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蘆葦luwei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清明節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曆史,漢族以及二十多個少數民族都會過清明節,似乎在中國周邊有些國家也會有這個習俗,所以,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的清明節,各地的習俗紛繁多樣,像踏青、折柳、植樹、放風箏等等不一而同,但最主要的還是掃墓祭祖。在我的家鄉,掃墓祭祖被俗稱為“上墳”。而且上墳的時間是有規定的,一般在清明節的前兩天。但是如果家人是去年新逝去的,那就還要在提前一天,被稱作“新墳”。具體的排列應該是新墳、舊墳、寒食、清明、末後日(這個末後日什麼意思我也不太懂,就是指清明後一天)。如果掃墓祭祖記錯了時間是會被鄉人鄙視的。

    一般“上墳”這天都會在早晨和上午進行,未出嫁的女兒是不用去墳地的。因為我的家鄉是半山區,平原和山區習俗還略有不同,但都是攜帶著鐵鍬、供品、紙錢等物品來到先人墓前,修整墳墓併為墳墓培上新土,然後擺好供品,將紙錢在墳前焚化(燒紙),然後扣頭行禮祭拜。不同的是山區還要在墳上的樹枝上掛滿紙條,當地人叫做掛紙,而且掛紙顏色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是掛白色的,有的地方是掛彩色的,我的理解是為了遠遠的讓人看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

    最後想絮叨的是:記得小的時候跟著父母去上墳,家裡不富裕,都是自己買回些草紙剪成紙錢和掛紙,回憶起來是一種很溫馨的感覺。現在大家從市場上可以隨意買回各種款式的祭奠物品,但最好也不要鋪張浪費,掃墓祭祖終歸只是一種儀式,目的是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的共同記憶。如果不以此為基礎,您即便是買一個造紙廠燒了又有什麼用呢?

  • 2 # 山東齊河人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這得分地域看,而祭祖掃墓則是普遍習俗。清明節是個挺有意思的節日呢,一方面緬懷先人,一方面踏青賞春。這也與氣候變化有關。清明節是萬物復甦,生機萌發的季節,從氣候方面講是告別寒冷,氣溫回升的開始。人們走出家門,踏青賞春,活動筋骨,與植物一樣,煥發蓬勃朝氣,開始新的一年的勞作。

  • 3 # 以原為點

    清明的習俗各個地方也不盡相同。

    其中,雍正二年(1724)三月十一日是清明節,雍正帝到景陵行上土禮。上土禮又稱敷土禮,清陵的清明大祭這天,皇帝或欽點王公要到寶頂為先皇寶頂新增淨土的禮節。康熙三年規定:“每歲清明,於各陵上土十有三擔,承祭官、總管、掌關防官率官兵十有三人,升寶頂上土。豫於界外取土,儲各陵垣外潔淨處候用。”在清明節這天,雍正帝親著黃布護履,躬荷土擔登寶城,由東磴道昇天橋,膝行至寶頂中間,跪上土畢,匍匐退行,盡誠致敬。然後大臣十二人著黃布護履,各擔土擔跪上畢、退。雍正帝到隆恩殿行大祭禮畢,由隆恩殿左階下來,即慟哭入陵寢門至寶頂前,伏地哀泣。王大臣等敦勸良久,雍正帝這才出來,並站在隆恩門外,“猶瞻望移時,然後迴鑾”。

    而在清明祭祖掃墓禁忌有以下:

    1)孕婦、女生例假期間避免掃墓;

    2)未經世事的小孩不宜參加掃墓;

    3)不可在墓地拍照,不準嘻罵非議先人;

    4)忌穿大紅大紫,黑色為主;

    5)切勿參加別人的掃墓、祭祖;

    6)身體不佳、避免掃墓;

    7)清明前夢到先人一定去掃墓;

    8)參加祭祖、掃墓,禮節到位,參照當地風俗;

    而在清明上香、焚紙錢是寄託對祖先親人的孝意和哀思的主要方式,但是也需要注意安全。墓地墳塋大多在農村郊區或山上,由於山林茂密,草色連天,如果用火不慎,極易引起山林草地火災。災禍忽臨,平安幸福已是奢談,又何談清明倡導的“孝”和“禮”呢?大家在祭祀掃墓時謹記消防安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開陰陽眼要簡單的方法,不要永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