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參殺人》原文: 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至暗沙。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編輯本段《曾參殺人》譯文: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 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他是在案發以後,從一個目擊者那裡得知兇手名叫曾參的。當那個鄰人把“曾參殺了人”的訊息告訴曾子的母親時,並沒有引起預想的那種反應。曾子的母親一向引以為驕傲的正是這個兒子。他是儒家聖人孔子的好學生,怎麼會幹傷天害理的事呢?曾母聽了鄰人的話,不驚不憂。她一邊安之若素、有條不紊地織著布,一邊斬釘截鐵地對那個鄰人說:“我的兒子是不會去殺人的。” 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她還是坐在那裡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織著自己的布。 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裡,心裡驟然緊張起來。她害怕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要株連親眷,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瞭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編輯本段寓意 【曾參殺人】參見人事部·冤怨“讒言三及”、倫類部·親眷“曾參殺人”。唐元稹《寄樂天二首》之一:“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 唐代韓愈《釋言》:“夜歸,私自尤曰:‘咄!市有虎而曾參殺人,讒者之效也。’” 唐代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明代張岱《投杼操》:“言三至兮惑其母,曾參殺人市有虎。” 《戰國策 秦策二》原文、註釋及譯文: 昔者曾子處(居住)費(魯國境內的地名),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 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 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讀音zhù,織布的梭子)逾(同‘逾’)牆而走。 編輯本段曾子簡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現山東省今濟寧市嘉祥縣)人,是黃帝的後代,也是夏禹王的後代,是鄫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父親曾點(曾皙),母親上官氏。生於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5年(週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
《曾參殺人》原文: 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至暗沙。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編輯本段《曾參殺人》譯文: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 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他是在案發以後,從一個目擊者那裡得知兇手名叫曾參的。當那個鄰人把“曾參殺了人”的訊息告訴曾子的母親時,並沒有引起預想的那種反應。曾子的母親一向引以為驕傲的正是這個兒子。他是儒家聖人孔子的好學生,怎麼會幹傷天害理的事呢?曾母聽了鄰人的話,不驚不憂。她一邊安之若素、有條不紊地織著布,一邊斬釘截鐵地對那個鄰人說:“我的兒子是不會去殺人的。” 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她還是坐在那裡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織著自己的布。 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裡,心裡驟然緊張起來。她害怕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要株連親眷,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瞭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編輯本段寓意 【曾參殺人】參見人事部·冤怨“讒言三及”、倫類部·親眷“曾參殺人”。唐元稹《寄樂天二首》之一:“唯應鮑叔猶憐我,自保曾參不殺人。” 唐代韓愈《釋言》:“夜歸,私自尤曰:‘咄!市有虎而曾參殺人,讒者之效也。’” 唐代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明代張岱《投杼操》:“言三至兮惑其母,曾參殺人市有虎。” 《戰國策 秦策二》原文、註釋及譯文: 昔者曾子處(居住)費(魯國境內的地名),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 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 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讀音zhù,織布的梭子)逾(同‘逾’)牆而走。 編輯本段曾子簡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現山東省今濟寧市嘉祥縣)人,是黃帝的後代,也是夏禹王的後代,是鄫國(繒國)太子巫的第五代孫。父親曾點(曾皙),母親上官氏。生於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周敬王十五年,魯定公五年),死於公元前435年(週考王五年,魯悼公三十二年),生於東魯,移居武城,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孝道為先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是當今建立和諧社會的豐富思想道德營養。曾參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曾參以他的建樹,終於走進大儒殿堂,與孔子、孟子、顏子(顏回)、子思比肩共稱為五大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