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鯤鵬國學

    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問題,

    先看看戰國初期,也就是魏文侯時期

    魏文侯,太明白人才的重要性了,他也很明白魏國處於中原之地,四戰之地,被六國包圍,他單靠一己之力很難稱霸,即使稱霸單打獨鬥也會遭到其他六國記恨,被六國合圍就完了!這就是必須要團結三晉,三晉報團重要性,否則一不小心就死無葬身之地!

    先看看任用人才,

    魏文侯時期,有名的人才幾乎都在魏國,孔子的徒弟子夏,還有名士田子方!隱士段幹木,段幹木的故事很有意思,就是,每次魏文侯去請段幹木,段幹木都是避而不見,故意外出,有一次魏文侯打聽到段幹木在家,就偷偷的到了段幹木家,結果段幹木直接翻牆跑了,還是不見魏文侯,魏文侯沒辦法,後來就每次經過段幹木家裡的時候,都要停下來,對著段幹木家裡拜一拜!

    魏文侯愛人才若此,不稱霸都很難啊!

    後來在河西之地辦學!教出了一堆人才!吳起,李悝等!還有將軍樂羊!等等,李悝變法,吳起帶兵,並訓練稱霸一時的魏武卒,牛逼的不得了,成為戰國初期霸主!將秦國河西之地盡入囊中!將秦國穩穩的限制在西方一隅之地!

    團結三晉,

    且魏文侯深知三晉必須一心!不能相互攻伐!否則周邊強國林立,非常危險,有齊國,有楚國,西還有秦國!一旦魏國孤立,處於六國之中,四戰之地,被幹廢是很正常的事情,無險可守!

    先是趙國要攻打南韓,讓魏文侯幫忙出兵,魏文侯說,南韓是我的兄弟,我怎麼可以打我的兄弟呢,然後趙國很生氣!

    後來南韓要攻打趙國,讓魏文侯幫忙出兵,魏文侯還是說,趙國是我的兄弟,我也不能幫你打他啊,南韓也生氣!

    但是後來兩國知道這個事情以後,才知道魏文侯是救了他們兩國各一次,然後南韓趙國就都過來,認魏國做老大!

    這是初期稱霸的原因!

    到了第二任君主魏武侯時期後,

    魏武侯之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就越來越差,吳起被趕走!吳起被趕走是魏國衰落的起點!

    第三任魏惠王,就更差了

    衛鞅(商鞅),公孫衍,張儀,都是從魏國走向秦國的!後來有了龐涓,還是嫉賢妒能的人,害孫臏,最後被孫臏在馬陵之戰設計殺死!

    有個故事有意思就是,魏惠王和齊威王比寶貝的事情,魏惠王說自己有很好的寶珠,好寶貝齊威王就說自己的寶貝是幾位大臣幫著守衛邊疆治理百姓,最後魏惠王羞愧難當,但是不改啊!

    魏惠王也不知道聯合三晉,攻打趙國和南韓

    被孫臏用圍魏救趙和圍魏救韓的方法,大敗,龐涓被殺,從此,再也沒有雄起過!

    用圍攻打魏國都城大梁的辦法,攻其必救!不再第一時間出出兵,魏趙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出兵!攻打空虛的魏國都城大梁,伏兵桂陵!擊敗魏軍!

    第二次同樣,魏國攻打南韓時,答應出兵不立即出兵,消耗掉南韓魏國兵力!兩次都是以最小的兵力損失擊敗對手!同樣出兵魏國都城大梁,同樣攻齊必救,魏軍回援時,運用減灶的方法誘惑龐涓輕騎兵追趕,在馬陵伏擊,將龐涓亂箭射死!

    魏惠王之後,

    之後的魏國君主,更是庸碌之才,不識才不愛才不用才!後面的範睢也是由魏入秦的,同樣沒有在魏國受到重用!

    這與秦國相比豈可同日而語!春秋有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戰國有秦孝公用衛鞅,秦惠文王用公孫衍、張儀,秦武王用甘茂,秦昭襄王用範睢,秦始皇用李斯,莫不如是,更有李斯的諫逐客令流傳千古,秦王嬴政留下了李斯,成就一統大業!

    齊國用孫臏馬陵桂陵之戰,打敗龐涓!魏國霸業一敗塗地!燕國用樂毅滅齊國七十餘城!

    人才,始終是戰國大國勝利的根本!

    丟失了人才的魏國,不懂得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魏國!

    徹底的丟失了霸權,而且被齊國,秦國打的沒脾氣!受盡屈辱!無回天之力!!

  • 2 # 使用者94738516596

    戰國初期的魏國,確實是一個巨無霸一樣的存在,當時天下諸侯有那一個國家敢和魏國對抗呢?魏國的魏武卒在吳起的手裡更是創造了不敗神話,陰晉之戰以5萬人擊敗了來犯的50萬秦軍,更是名聲大噪。

    戰國初期,三家分晉之後魏國率先進行變法,使魏國最先強大起來,魏武侯,魏文侯兩代的改革,勵精圖治也使魏國一躍成為了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在魏惠王的手裡魏國更是達到了頂峰,向西佔領了秦國的河西之地,設定了河西郡,向南奪取了楚國在中原大片的土地,向東也是擊敗了當時的大國齊國,北方的趙國也是一直被魏國按在地上摩擦,更是滅掉了中山國。南韓一個小國家經常也是被魏國欺負。魏國在戰國初期稱霸將近一百年,當時很多國家聯合起來都打不過魏國。但是為什麼魏國沒有統一天下,而是衰落下去了呢?

    首先來說就是魏國一開始的策略就錯了,在魏武侯,魏文侯兩代的時候策略糾錯了,當時魏國的策略只是稱霸,而不是統一,魏國一開始指定的策略就是聯合小國打大國,讓所有的國家都臣服。面對這樣的政策就是連年不斷的戰爭去征服,一旦戰爭停下來那麼魏國也就開始衰落了。但是這樣做的一個後果就是把所有的大國都得罪完了,可以看到當時秦國和魏國爭奪河西,打了一百多年,而和齊國呢?魏國的衰落正是因為兩次和齊國打了敗仗衰落的。

    魏國本來就是地處四戰之地,周邊都是大國,魏國當時的策略應該是聯合一方的國家,比如說聯合東方的齊國打西方的秦國,但是魏國想的是全面開花,導致了其他國家聯合起來討伐魏國,連年不斷的聯合討伐終於是把魏國拖垮了。

    魏國的地理位置來說也是很難發展成為統一天下的大國的,魏國的耕地面積不足,雖然和趙國一些國家相比是好了一點,但是和秦國相比,或者是和東方富裕的齊國有著靠海的優勢來比的話,魏國就顯得沒有什麼優勢了。而且魏國西面都是強敵,也沒有什麼天險可守,魏國奪取河西之地就是想把控黃河天險,利用黃河來和秦國對抗,但是後來河西之地被秦國收復之後魏國也就阻擋不住秦軍了,東面更是沒有什麼天險可以說齊國抗衡。齊國在戰國中期強大起來以後,所以魏國也就不是齊國的對手了。

    到了魏惠王時代,更是不懂得籠絡人才,導致了魏華人才大量的流失,當時天下人才皆出於魏,但是都沒有為魏國效力,沒有人才的幫助,導致了魏國的策略越來越錯,最後魏國只能是走向衰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孩子而不想離婚,但是已經心中無愛了,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