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曉大神
-
2 # 微史春秋
我覺得“出賣”這個詞用的不恰當,換成“犧牲”或更貼切。
此事發生在李靖滅東突厥的過程中。
貞觀四年,李靖率領驍騎三千進擊定襄,最終大破東突厥。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僅以身遁,他被迫遣使入朝謝罪,表示要舉國內附。
唐太宗訊息後,作了兩方面部署,一是讓李靖率軍迎接頡利可汗,二是派遣鴻臚卿唐儉作為使者前去可汗牙帳慰問。
唐太宗的做法讓李靖覺察到巨大的戰機,他對副手張公謹說:“詔使到彼,虜必自寬。遂選精騎一萬,齎二十日糧,引兵自白道襲之。”
李靖建議利用突厥人放鬆警惕的良機,選調精銳騎兵襲擊東突厥可汗牙帳。
但是張公謹卻認為,太宗皇帝下詔准許了頡利可汗歸降,派去的使者唐儉也到了突厥人的牙帳,此時突襲可汗牙帳,一是違背皇帝命令,二是使者唐儉可能性命不保,所以張公瑾反對突襲東突厥。
李靖卻說:“此兵機也,時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等輩,何足可惜。”
李靖認為這是戰機,戰機稍縱即逝,不能失去。這話自然是毫無問題的,但是說“如唐儉等輩,何足可惜”,這話聽起來就有些刺耳了。
很明顯,李靖為了抓住戰機滅掉東突厥,不在乎唐儉等使者的性命,他們是可以犧牲的。
最終李靖出兵突襲,大獲全勝,頡利可汗被俘虜,東突厥宣告滅亡。侵擾大唐北疆並給大唐帶來極大恥辱的東突厥終於被消滅。
唐太宗李世民聽到訊息興奮至極,宣佈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這是我們要客觀的看待,戰爭就是戰爭,戰爭是殘酷的,犧牲是不可避免的,李靖的冷血才是戰將的常態。
此外,頡利可汗遣使求和是不是一種緩兵之計也很難說,在和少數民族的鬥爭中,以求和拖延時間的事情是屢見不鮮的,最典型的是北宋對党項,導致党項一步步坐大,釀成大患。
還有一點,也需要指出的。
那就是,唐太宗一面派李靖率軍迎接頡利可汗,一面遣唐儉去慰問的部署。
史書記載“靖揣知其意”,是說李靖揣摩出唐太宗的這樣做的意圖,也就是唐太宗可能本意中就有利用唐儉麻痺頡利可汗的成分,以方便李靖這邊的軍事行動。
於是李靖成功消滅東突厥。
這裡還有提一下唐儉的結局,那就是唐儉成功逃生了。
要說唐儉也是一個牛人,他的父親唐鑑是唐高祖李淵的世交。唐儉本人參加過李淵太原起兵,後又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封莒國公,特賜可免死罪一次。
這樣的牛人自然是有智慧的,在李靖突襲可汗牙帳的時候,他趁亂逃走,保住了性命。也因此分享了東突厥被滅的大功。
這功勞也真是拿命換來的。
這事最終兩全其美,李靖攻滅了東突厥,唐儉也沒有丟掉性命。後來李靖和唐儉都被唐太宗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繪像其中,流芳百世。
-
3 # 潯陽鹹魚
關於唐儉逃脫的具體過程,兩《唐書》及其它史料並沒有詳細的記述。
五代所修《舊唐書·唐儉傳》簡言:
貞觀初,使於突厥,說誘之,因以隋蕭後及楊正道以歸。太宗謂儉曰:“卿觀頡利可圖否?”對曰:“銜國威恩,亦可望獲。”遂令儉馳傳至虜庭,示之威信。頡利部落歡然定歸款之計,因而兵眾弛懈。李靖率輕騎掩襲破之,頡利北走,儉脫身而還。“儉脫身而還”,只有這幾個字而已。
當然,這次出使是唐儉自己促成的,他在前此出使突厥回朝後,親口向唐太宗說:“(破頡利)銜國威靈,庶有成功。”如此,太宗才在對突厥作戰前派他再次北上,以勸誘頡利可汗歸降。不曾想,李靖直接無所謂唐儉的安危,一舉突襲,打翻了突厥牙帳。幸虧唐儉逃跑的速度夠快,才得以逃脫。
【唐儉畫像,取自《古聖賢像略》】
我猜測(腦補),唐儉能順利逃走,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武藝。
為什麼會提到這點呢。我們可以先把時間推到一百多年的唐德宗時期,當時德宗聽從大將馬燧建議,命大將渾瑊偕同熟知吐蕃的副使崔漢衡在平亂與吐蕃會盟,訂立和平條約。
未曾想,渾瑊等官兵此行,遭到吐蕃埋伏,唐朝方面自崔漢衡以下盡皆被俘、被殺,只有武藝高強的渾瑊反應迅速,“偶得他馬,跨而賓士,追騎雲合,流矢雨集而不傷”,最終逃出生天。
而唐儉面臨的情況,與渾瑊類似。同樣是一次突然的混亂局面,如若不是過硬的身體素質,恐怕真的無法走遠。
關於唐儉其人頗似無賴的性格,這裡不再贅述。但關於唐儉的武力,《舊唐書》的確有記載:
後從幸洛陽苑射猛獸,群豕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四發,殪四豕,有雄彘突及馬鐙,儉投馬搏之,太宗拔劍斷豕……。太宗在射獵逃散的野豬時,有一隻雄性野豬突然衝至太宗馬前,撞到了馬鐙上。唐儉當時在旁隨侍,見此危情,竟然親自“投馬搏之”,如此勇氣,堪稱豪壯。儘管此舉是唐儉一時緊張之舉,但也不能不認為他本身就頗有武功。畢竟身在亂世,有一些拳勇也不足為奇。
總而言之,唐儉之能夠逃跑,無外乎三個原因:
突厥自身已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來不及去砍唐儉;
唐儉出使突厥頗有威信,或許有人追及他了,但不忍下手;
唐儉自身反應敏捷,有一些防身武藝。在無資料對證的今天,僅此而已。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唐朝初年東突厥為禍唐朝。掠奪人口。搶走糧食和財物。給大唐王朝造成了無法估量的重大損失。由於當年實力不濟。唐太宗隱忍了多年。一邊訓練軍隊,一邊等待時機。機會終於出現了。還蒙古草原上發生了雪災。大批的牛羊牲畜凍死。牧民們也大批的餓死。東突厥的實力大大下降了。害於是唐太宗下令叫李靖威大總管。率軍十餘萬,出擊東突厥。東突厥大敗。首領吉利可汗向唐朝求和。唐太宗答應了。派出的全權代表唐儉去東突厥傳旨,名將李靖不同意。他認為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可以趁機滅掉東突厥。至於唐儉。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為國犧牲也是應該的。於是他精心挑選了1萬名精銳騎兵。趁夜色突襲突厥大營。當時的突厥首領認為和平已經來到了。更開心的呵,傳旨的官員們喝酒。黑突然聽說唐軍來襲。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唐儉慌忙解釋。這是駐軍大將,沒有收到皇帝的聖旨。他可以出去傳旨,這件事就可以搞定了。突厥首領趕快請他出去傳旨。其實這位唐儉也是位聰明人。他一聽到這個訊息,就知道自己被出賣了。就靠著自己的鎮定。不慌不忙的離開了突厥大營。撿了一條命。這說明了沒文化真可怕呀。突厥首領怎麼就不多讀下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