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寂語堂齋

    君子不器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篇》,原文:

    2. 12 子日:君子不器。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呀?我看了許多人的翻譯都是把器字翻譯成器皿,或者什麼某一方面的技能,又是什麼形而下者為器,諸如此類比比皆是。但我總覺的這種翻譯離孔子的意思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說有點歪曲了孔子的意思。

    我們看這句話即然出現在為政篇裡,那麼這個君子就不同於其他的君子,就不是道德化的君子。應該是君王或者是從政當官的君子,即然從政或君王,就應該為政以德,以德治民使民信服。若是君王則君使臣以禮,若是從政的君子則臣事君以忠,這和胸懷、器皿、技能哪有一點關係呢?

    我的理解是,這個器是個象形字,四個口在四角,中間是個犬字,形容一個狗向四面八方亂咬狂吠的樣子。

    孔子是不說髒話的,他用這個器字來告訴君王或者當官的君子,說話不要象狗一樣亂咬狂說。君王要是這樣說話就失去了禮儀,臣又怎麼能忠呢?當官的君子要是對君王這麼說話那可就是以下犯上了,對民要是這樣說話,民又怎麼能信服呢?

    孔子對語言是很有講究的,比如孔子說的巧言令色,鮮矣仁;仁者其言也訒,訒即慢條斯理的說話;溫、良、恭、儉、讓裡的溫,說的是要用溫和的語氣說話。孔子是最反對花言巧語、大喊大叫說話的。

    假如說這個器當器量或肚量講,那麼無論什麼樣的人,這個器量都是有邊的。君子器量大,小人器量小,比如孔子評價管仲說,管仲之器小哉!這個器就當器量講。凡屬於器皿、器具、器量都是有規格尺寸的,只是有大小寬窄之別,若是沒有規格尺寸限制,那就不能稱之為器了。君子不器,如果把它翻譯成君子的肚量沒有邊或沒有限制,這樣的人不僅是古代,就是現代也不存在。

    工匠在《論語》裡,孔子把它稱之為藝,比如孔子說的,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孔子並沒有推崇工匠精神,但也沒有否定工匠精神。

    君子不器是講君王或當官的君子怎麼說話的,工匠精神是講民的技藝,二者沒有任何聯絡。

  • 2 # 滄浪有話說

    哈嘍哈嘍哈哈嘍。

    大家好,我是滄浪,既然是文化領域的問題。滄浪就獻醜了。

    首先說,這個題目夠奇葩,真不知道提問者腦袋裡面哪根弦搭錯了,竟然能把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捆到一起,而諸位老師竟然還那麼那麼認真來回答,誨人不倦哦!不過,既然來了,滄浪咋也得留點什麼,下雨天打孩子的事麼。

    “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但是,別急著解釋,再看《易經·繫辭》裡面這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兩邊結合起來,就容易解釋了。

    器,有形,道,無形。

    那麼,君子君子不器就能做出如下解釋。

    第一,思不囿於呆板模式,才能悟道。

    第二,不侷限於一兩種技能,方能胸懷天下,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3 # 遇九有緣

    這位尋根記先生,想必你不是在中國上的學?!不然,哪怕你上過兩年國文課,也不會問出這麼可笑的問題!胸懷懂不懂?!

  • 4 # 石頭龍

    “君子不器”:

    意思一:思想不侷限於呆板模式,才能悟道。

    意思二:手藝不侷限於一兩種技能,方能胸懷天下,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和“工匠精神”是兩條道上的狗,為何非要往一起拉?

  • 5 # 紫天雲

    如果想弄清楚“君子不器” 是否與工匠精神相矛盾,首先,就要弄明白“君子不器”的真實內涵。

    01 “君子不器”

    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指出:“君子不器。”字面上的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那樣,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但其更深層的含義,是指具有崇高道德修養的“君子”,不應像器具那樣侷限於具體的功用,而應該透過自我修養的功夫達到對宇宙本體——“道”的體認與把握。

    儒家經典《易經》裡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意思是,道是無形的,器是有形的。器即器物,所有有形的物質都是器;而道,是所有器物所存在、運動、發展的總規律,是無形的。

    對形而上的“道”的追求,構成了中國文化哲學史上的奇特景觀: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對“道”的追求達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對“道”也是推崇備至,儘管儒家的“道”與道家的“道”內涵相去甚遠,但這也並不妨礙儒家、道家先哲對“道”的孜孜追求。

    可以說,對“道”的崇尚、對“器”的鄙夷,形成了幾千年中國傳統文化哲學“重道輕器”的價值追求,這也正是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的真實含義。

    02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比如,德國工匠精神享譽世界。德華人不相信“物美價廉”,而是信奉“慢工出好活”的工匠精神。全德國350萬家企業中,90%是“家族企業”,家族企業百強中,平均歷史都在90年以上。德國員工的操守更是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標準、完美、精準、實用”的文化特徵深深地根植於員工內心深處。技工和工程師是十分受人尊敬的職業。

    彼得·馮·西門子曾說,“人口有8000萬的德國,之所以有2300多個世界品牌,靠的是德華人的工作態度,是他們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的重視”。正是因為這種工匠精神,成就了“德國製造”耐用、可靠、安全、精確的形象,也使德國經濟能夠屹立潮頭。

    03 “君子不器”與工匠精神

    儒家的“君子不器”主張,體現了“重道輕器”的價值追求,並深刻的影響了中國數千年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在封建士大夫心目中,追求“內聖外王”的聖人之道才是正路,其他的都是雕蟲小技、旁門左道。

    《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孔子的學生樊遲請求學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民”;又請求學種蔬菜,孔子說“我不如老菜農。”樊遲走後,孔子說:“樊遲真是小人!統治者講究禮節,百姓就沒有人敢不尊敬;統治者行為正當,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服從;統治者誠懇信實,百姓就沒有人敢不說真話。做到這樣,四方的百姓都會揹負著小兒女來投奔,為什麼要自己種莊稼呢?”

    可見,孔子所關心的是如何推行他的“仁”、“禮”、“信”等為政之德,而對具體的生產勞作根本不屑一顧,當然也就更不會重視“工匠精神”了。

    這一“重道輕器”的價值取向,直到晚清時期仍然大行其道,面對西方列強的蠶食鯨吞,朝廷上絕大多數士大夫卻還在崇尚經學,而視西方的工業革命、槍炮艦船為“奇技淫巧”。

    因此,“君子不器”、“重道輕器”的觀念,與現代工業生產過程中誕生的“工匠精神”是格格不入的。“重道輕器”的觀念也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消極的一面,需要我們批判的加以對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末日屍城麥克斯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