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縣丹江口庫區淹沒及移民概況
2.1 初期工程移民情況 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淹沒南陽市淅川縣土地面積362 k㎡其中耕地1.9萬hm2,動遷移民20.2萬人,搬遷縣城一座,集鎮16個,各項淹沒實物指標累計損失7.4億元(當時價)。移民遷移安置工作自1959年開始,到1978年基本結束,歷時20年,先後分六批安置。其中,遷青海2.2萬人,湖北6.9萬人,鄧州市1.5萬人,淅川縣後靠安置9.6萬人,人均遷安經費325元。由於人口增長和返遷回流等原因,到2001年底,南陽市丹江口水庫移民達到20.6萬人,其中:淅川縣18.8萬人,鄧州市1.8萬人。
根據市移民辦對浙川縣老城鎮岵山鋪村的調查,就人均住房面積而言,新老居民差別較大:沒有動遷的老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1.36m2,動遷一次的人均18.49m2,動遷兩次的人均16.53m2,返遷移民的人均僅14.09m2. 1992年,長江委編制的丹江口水庫後期完建工程庫區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規劃,對浙川縣移民的安置意向是:縣內安置4萬人,除鍾觀、下集、吳店、白亭4處防護區內1萬人基本不外遷外,其餘3萬人大部分後靠安置在倉房、香花、九重三鎮;縣外安置8萬人,涉及南陽的鄧州、唐河、社旗3個縣(市)30個鄉鎮,其中,鄧州市3.3萬人,唐河3萬人,社旗1.7萬人。
3.1 浙川縣安置1萬人左右 該縣2000年總人口70.8萬,其中農業人口64.51萬,實有耕地面積4.6萬hm2,農業人口人均耕地0.071hm2,人均糧食產量308.1kg,人均純收入1369元。在全省118個縣(市、區)人均純收入排序中倒數第三。另外,水土資源條件不足,而且為建立水源保護區,全縣還有5 070hm225.以上的坡耕地應該退耕還林,從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淅川縣移民安置的空間非常有限,不具備大量安置移民的條件,但為避免移民搬遷安置新的社會問題,借鑑小浪底移民的做法,擬對約佔移民總數6%的幹部職工家屬約1萬人仍在縣內安置。
3.2 鄧州、唐河、社旗三縣(市)安置6萬人左右 經過對可行性研究階段選定的移民安置區的調查,以水土資源為基礎,以糧食人口容量和水環境人口容量為主進行分析研究,預選鄧州、唐河、社旗三縣(市)所屬的30個鄉鎮作為移民安置區,安置區涉及436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00.48萬,總耕地面積13.85萬hm2,人均耕地0.138hm2,人均糧食產量624kg,可以接收安置移民6萬人左右。
3.3 省內受益區安置7萬人左右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區縱貫全省南北,規劃近期供水區2.36萬km2,包括南陽、平頂山、漯河、周口、許昌、鄭州、焦作、新鄉、濮陽、安陽等11座省轄市和30座縣城。這些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一般較好,從小浪底外遷移民實施結果看,移民樂於遷入。
3.4 移民安置備選區域的選擇 為了更好地做好南陽市移民安置前期工作,除擬建工程移民安置區外,還要在南陽市中線工程供水受益區的鄉、鎮、農場以及市農業局、畜牧局、司法局直屬的願意出讓土地的農場、林場、勞改場等進行調查、分析、選擇,排除河道蓄滯洪區,中線乾渠佔壓及地方病和特殊病區涉及的有關鄉鎮,把水土條件較好、能滿足環保要求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基礎設施和經濟比較發達,有發展經濟的基礎和潛力的地方作為丹江口水庫移民安置的備選區域。
淅川縣丹江口庫區淹沒及移民概況
2.1 初期工程移民情況 丹江口水庫初期工程淹沒南陽市淅川縣土地面積362 k㎡其中耕地1.9萬hm2,動遷移民20.2萬人,搬遷縣城一座,集鎮16個,各項淹沒實物指標累計損失7.4億元(當時價)。移民遷移安置工作自1959年開始,到1978年基本結束,歷時20年,先後分六批安置。其中,遷青海2.2萬人,湖北6.9萬人,鄧州市1.5萬人,淅川縣後靠安置9.6萬人,人均遷安經費325元。由於人口增長和返遷回流等原因,到2001年底,南陽市丹江口水庫移民達到20.6萬人,其中:淅川縣18.8萬人,鄧州市1.8萬人。
根據市移民辦對浙川縣老城鎮岵山鋪村的調查,就人均住房面積而言,新老居民差別較大:沒有動遷的老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1.36m2,動遷一次的人均18.49m2,動遷兩次的人均16.53m2,返遷移民的人均僅14.09m2. 1992年,長江委編制的丹江口水庫後期完建工程庫區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規劃,對浙川縣移民的安置意向是:縣內安置4萬人,除鍾觀、下集、吳店、白亭4處防護區內1萬人基本不外遷外,其餘3萬人大部分後靠安置在倉房、香花、九重三鎮;縣外安置8萬人,涉及南陽的鄧州、唐河、社旗3個縣(市)30個鄉鎮,其中,鄧州市3.3萬人,唐河3萬人,社旗1.7萬人。
3.1 浙川縣安置1萬人左右 該縣2000年總人口70.8萬,其中農業人口64.51萬,實有耕地面積4.6萬hm2,農業人口人均耕地0.071hm2,人均糧食產量308.1kg,人均純收入1369元。在全省118個縣(市、區)人均純收入排序中倒數第三。另外,水土資源條件不足,而且為建立水源保護區,全縣還有5 070hm225.以上的坡耕地應該退耕還林,從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淅川縣移民安置的空間非常有限,不具備大量安置移民的條件,但為避免移民搬遷安置新的社會問題,借鑑小浪底移民的做法,擬對約佔移民總數6%的幹部職工家屬約1萬人仍在縣內安置。
3.2 鄧州、唐河、社旗三縣(市)安置6萬人左右 經過對可行性研究階段選定的移民安置區的調查,以水土資源為基礎,以糧食人口容量和水環境人口容量為主進行分析研究,預選鄧州、唐河、社旗三縣(市)所屬的30個鄉鎮作為移民安置區,安置區涉及436個行政村,農業人口100.48萬,總耕地面積13.85萬hm2,人均耕地0.138hm2,人均糧食產量624kg,可以接收安置移民6萬人左右。
3.3 省內受益區安置7萬人左右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區縱貫全省南北,規劃近期供水區2.36萬km2,包括南陽、平頂山、漯河、周口、許昌、鄭州、焦作、新鄉、濮陽、安陽等11座省轄市和30座縣城。這些地區生產生活條件一般較好,從小浪底外遷移民實施結果看,移民樂於遷入。
3.4 移民安置備選區域的選擇 為了更好地做好南陽市移民安置前期工作,除擬建工程移民安置區外,還要在南陽市中線工程供水受益區的鄉、鎮、農場以及市農業局、畜牧局、司法局直屬的願意出讓土地的農場、林場、勞改場等進行調查、分析、選擇,排除河道蓄滯洪區,中線乾渠佔壓及地方病和特殊病區涉及的有關鄉鎮,把水土條件較好、能滿足環保要求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基礎設施和經濟比較發達,有發展經濟的基礎和潛力的地方作為丹江口水庫移民安置的備選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