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ieht17302

    在阿拉斯加一個荒寂的村落,科學家們正日夜工作。那兒是波克.福萊特科研基地的研究中心,包括費爾班克斯以北30英里處的火箭發射基地。波克.福萊特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北極光的中心之一,這種美麗的電磁光幾乎每晚照亮了北極的天空。  從5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開始瞭解和研究北極光和南極光現象,但他們還是無法驅散北極光的神秘。比如,還沒有人知道是什麼使北極光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從而產生了地球上最為壯觀的美麗景象。更為重要的是,專家們還不能確切地預見何時會出現極光。  這種神秘感帶來了一點問題。雖然北極光的變幻無常看起來並不重要,但是鐳射是太陽和地球互動作用的關鍵指示因素,這種互動作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空間氣侯。而空間氣侯,如同接近陸地的氣侯一樣,可能夾帶著具有危害性的狂風暴雨,破壞人類的通訊和其他太空裝置。所以,北極光雖然美麗無比,在人類越來越依賴衛星的今天,卻代表了一種令人吃驚的破壞力量。對科學家而言,當務之急是找到能預測空間風暴的方法。 “北極光在天穹下抖動著銀光閃閃的面紗:一會兒呈黃色,一會兒呈綠色,一會兒又變成紅色,時而舒展,時而收縮,變幻無窮;繼而闢開成一條條白銀似的多褶的波帶,其上閃耀著道道波光,接著又光華全消。不久,天頂上可見微光閃爍,像幾朵火苗搖曳,繼而一道金光從地平線上沖天而上,逐漸融入月色之中。這時人們似乎可以聽到一個正在離去的幽靈的嘆息,在天空中留下了幾條飄忽的光帶,像噩兆似的難以捉摸……”100多年前,挪威著名北極探險家南森日記中對北極光這樣描寫。  極光研究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學科。古代西方傳說中,人們認為極光是死去少女的靈魂,認為極光是月光照耀魚鱗的反射光,或者是北極狐皮毛的反光。身處南歐的著名科學家伽利略由於只能見到紅色極光,而誤把極光比作晨曦的光,因此英文中的極光就是神話中“黎明女神”的名字。“這是一個不科學的科學術語。”楊惠根評價說。  隨著科學時代的來臨,人們對極光有了新的認識。太陽風暴丟擲的帶電粒子流,最易從地球南北兩極進入大氣層,相互作用後發生極光現象。太陽風暴的到來,往往使南北極的通訊、航天器受到干擾。“我們可以透過研究極光現象,來研究太陽風暴如何影響地球空間,進而瞭解空間天氣,甚至做出空間天氣預報。極光研究不僅是一個世界性科學難題,而且是研究太陽風暴的最好視窗。”  在研究極光的國家中,挪威、瑞典等國實力很強。“挪威奧斯陸大學就有很強的研究力量。”挪威克朗200元紙幣上赫然印著“極光之父”伯特蘭教授的大頭像,背景是極光和極光模擬發生器。  中國雖然不是北極圈國家,但極光這一重要自然現象也吸引了華人的關注。歷經12載,中國的極光研究從無到有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極地研究中頗具特色和優勢的學科,不僅形成了一支隊伍,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績。  楊惠根說,從事極光研究的人有一個特點,就是“越黑越好,黑白顛倒”。觀測極光最好的時間是冬季,而這時,大部分科考隊員都撤回祖國。越冬時白天睡覺、晚上幹活,“比一般極地人員還要辛苦。”  “守望極光是一種典型的‘坐井觀天’。”楊惠根說,極光觀測是這次北極科考中最具特色的一個專案,3臺極光全天空CCD成像觀測裝置一齊對準天空,可以180度地進行觀測和捕捉極光。“也就是說,地平線上的東西都能進入視野。”  正是中國科學家紮實的極光研究基礎以及良好的合作關係,使日本科學家願意和中國科學家一起在北極地區開展極光觀測和研究。作為中日合作專案的負責人,楊惠根將牽頭把名古屋大學、京都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和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武漢大學的科學家整合在一起,共同研究極光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一位教授因退休已把新奧爾松的一臺宇宙噪聲接收機和1991年開始的所有觀測資料都無償交給我們,價值100多萬元人民幣。”楊惠根說,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強中國在極光研究尤其北極光研究中的地位。“我們增加了一個武器,當然我們也會把以後的資料交給他。”  地球磁場和太陽風暴究竟有怎樣的關係?空間天氣預報怎樣做得更好?“離了極區談空間天氣,是瞎扯。”楊惠根說,極地地區是研究極光、太陽風暴、空間天氣的最好場所。而中國現在在極光觀測上有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那是因為黃河站和中山站的極光觀測系統處在一條磁力線上,共扼關係非常好。“理論上南極光和北極光應是一致的,但實際上往往不一致。這樣就可以分析為什麼不同,從而探究極光的秘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人死了,帶著兒女離開家鄉的成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