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閆保軍說紅樓夢

    哥窯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之一,非常的有名氣。有這麼一個傳說,在古代龍泉有兄弟兩個燒造瓷器,哥哥比弟弟燒的好,弟弟就很上火,偷偷的在哥哥配好的釉子裡放了很多草木灰。

    哥哥燒造好瓷器出窯時,發現瓷器釉面全列開了,有冰裂紋,魚仔紋,蟹爪紋,感覺還很有趣,就拿到市場去賣,結果賣的更好了。這種帶開片的瓷器我們就常常叫做哥窯。要想鑑定哥窯,就得注意哥窯瓷器的三個基本特徵。

    第一個是哥窯瓷器的造型。哥窯大多生產陳設瓷器,多數仿古代銅器造型,如貫耳瓶、菊瓣盤、獸耳爐、長頸瓶、三足爐、鼎式爐等等。

    第二個是哥窯瓷器的胎質。哥窯瓷器的胎質非常的細緻堅密,呈現深紫色,灰色、米色、土黃色、杏黃色、黑色,燒好後的瓷器呈“紫口鐵足”特徵。多數支燒,也有墊燒。

  • 2 # echozst624

    1、哥窯瓷器裡外披釉,均勻光亮,晶亮潤澤,不只扣之瓷音清亮,並且外型挺立大方,概括亦柔軟流通。歸於青瓷系的哥窯器,以釉色制勝。

    2、宋代哥窯在後世備受大家喜愛,元明清仿製者頗多,且各有個性,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但其製造工藝已不能與宋代哥窯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賞宋代哥窯,嘗悵然作詩讚雲: “ 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

    3、判定哥窯瓷主要從外型、胎骨、釉色等方面著眼。它的胎質呈黑色,細膩、堅實。釉面淳厚潤澤,釉面開有鉅細紋片。器物以瓶、爐、洗、碗、罐為主。

    以上大多是藏品鑑定的理論,手上有藏品需要鑑定的話建議去找專業老師幫忙,北京嘉德、保利誠軒、榮寶齋、匡時;青島典藏拍賣;上海朵雲軒;杭州西泠;廣東崇正這幾家公司都是值得信賴的。

  • 3 # echozst624

    1、哥窯瓷器裡外披釉,均勻光亮,晶亮潤澤,不只扣之瓷音清亮,並且外型挺立大方,概括亦柔軟流通。歸於青瓷系的哥窯器,以釉色制勝。

    2、宋代哥窯在後世備受大家喜愛,元明清仿製者頗多,且各有個性,被稱為仿哥窯或哥釉,但其製造工藝已不能與宋代哥窯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賞宋代哥窯,嘗悵然作詩讚雲: “ 鐵足圓腰冰裂紋,宣成踵此夫華紛。

    3、判定哥窯瓷主要從外型、胎骨、釉色等方面著眼。它的胎質呈黑色,細膩、堅實。釉面淳厚潤澤,釉面開有鉅細紋片。器物以瓶、爐、洗、碗、罐為主。

    以上大多是藏品鑑定的理論,手上有藏品需要鑑定的話建議去找專業老師幫忙,北京嘉德、保利誠軒、榮寶齋、匡時;青島典藏拍賣;上海朵雲軒;杭州西泠;廣東崇正這幾家公司都是值得信賴的。

  • 4 # 高聲雜談

    現代仿製哥窯磁光從成本講是不大可能的,因為宋代哥窯燒造技術沒有留下詳細的技術資料,現代仿家欲仿造只能研究實物,然後投入巨資反覆試驗盲造,待仿出形似官哥窯至少幾百萬投進去了,哪個仿家願投入這麼多錢?不划算的事他能幹嗎?所以民間市場上哪怕是地攤見有官哥窯磁基本是就是真貨。

  • 5 # 空谷mm

    作為名窯不知產地是非常可笑的!在宋瓷名窯中,定窯和汝窯是宋徽宗命燒,官窯是宋徽宗御窯,唯有哥窯屬性不明且難以考證,那麼哥窯憑什麼位列名窯呢?

    世傳官、哥不分家,都有金絲鐵線表象特徵,說明兩座窯場採用相同的製作工藝。根據葉寘《坦齋筆衡》記載:“政和年間,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說明這種工藝是宋徽宗親自建立的,智慧財產權必然受到朝廷保護,南渡後僅見“邵成章提舉後苑,襲故宗遺制置窯於修內司”就是證明。因此,哥窯藝人必然出自官窯團隊,哥窯燒造只有在兩宋過渡的非常時期才能成行。

    《陶成紀事碑》記載:仿米色宋釉,系從景德鎮東二十里外,地名湘湖,有故宋窯址,覓得瓦礫,因仿其色澤款式。粉青色宋釉,其款式色澤同米色宋釉一處覓得。

    《陶錄》卷五記載:鎮東二十里外有湘湖市,宋時亦陶,土塥埴,其體亦薄,有米色、粉青二色。

    《陶錄》卷十記載:大觀北宋年號,即有官窯。時也,宋本稱官字,唐俊公不熟官紀,稱大觀釉,蓋以鎮陶有廠官器…。

    《陶成紀事碑》記載:仿鐵骨大觀釉,有粉青,月白和大綠三種,具仿內發舊器色澤。

    縱觀古瓷釉色,只有景德鎮窯燒造粉青色釉,也只有景德鎮窯燒造的色釉稱之為粉,比如鎮窯仿定窯瓷器即稱粉定。並且粉青,月白和大綠三種色釉,都是鎮窯在大觀年間創燒的,說明湘湖宋窯址與景德鎮窯之間,必然存在某種不為人知的內在關係。

    民間傳說,處州章氏兄為哥窯,弟為龍泉。乾隆御題,也有“兄難弟更難”的詩句。

    政和年間,宋徽宗在驗收汝窯時建立“金絲鐵線”工藝,詔集制瓷藝人至景德鎮燒造官窯器,主要有定州,汝州和處州的藝人,其中包括章氏父子。隨著官窯瓷器燒造成功,章氏兄弟也長大成人,或許老父言傳身教,或許從小耳聞目染,制瓷技藝各有所長。

    1126年金人侵宋,宋徽宗內禪稱太上皇。1127年靖康之役,二帝北狩五國城。同年五月康王即位,改元建炎南巡揚州。經此一役官窯上下各自逃散,章氏兄弟各奔東西,其兄或為姻緣來到鎮東湘湖市,為了餬口置窯燒造,即為哥窯,以粉青,米色,金絲鐵線見長。其弟隨父回到處州,後來置窯即為龍泉窯,以梅子青見長。

    紹興十一年宋金和議,此前江西一帶戰事頻發,百姓逃難十室九空,往往金兵至官軍退,金兵退官軍又至,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隨處只聞哀嚎曠野,撕心裂肺!在此背景下,哥窯幾年燒造不為人知,正如《蔣記》所云:器雅而澤,當時不足珍。隨著南宋政權逐漸穩定哥窯最終被人發現,作為天子創意傳世之作,自然位列名窯。

  • 6 # 東家APP

    哥窯瓷器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釉面為“酥光”,即現在人們常說的“酥油光”。可是酥油光到底是個什麼樣,恐怕多數人沒有見過酥油。即便見過的人,也因酥油品質不同,用途不同,也無法說出怎樣的才算酥油光。這個問題在羊脂玉辨認中也同樣存在。

    上圖是一個現代仿品,釉面反光並不“賊”,也沒有經過化學處理。有人認為這就是酥油光,就像臉上微微出汗一樣。實際上,我認為這就是“橘皮釉面”,不算“酥光”。

    上圖是另一件仿品,做的比較好了。釉面的反光是不是“酥光”呢?我認為這是乳酪光,還不是酥光。不過這種光還是很能忽悠人的。

    上圖這件仿品可能是清代仿品。釉面反光強於上面兩種,但仍不能說是酥光,倒像是施水後的水光。

    上圖這種我以為就是酥光了。猛一看好像釉面“酥”了,其反光形成了散射。這是放大5倍左右的照片。可以看到釉面上有無數像小線蟲大小的溝溝壑壑,但又不是酸鹼腐蝕形成的斑坑的形態。正是這種極細小的線溝,把光線折射形成了“酥光”。

    再看下圖,還是這件器物,只是照片放大了10倍。在光亮處的周邊應該可以看到細小線溝的形狀。我有一把15倍放大鏡,觀察表面的線溝非常清晰,而其他仿品則不存在這樣的線溝。

    如果還有人認為這是腐蝕出來的,請看下圖這件真正被腐蝕了釉表面的蓋盒。這是一件現代仿品,釉表面被生石灰燒過了。雖然釉表面起了摺,從開片縫和凸筋釉薄處可以明顯感覺到鹼燒的破壞力。

    如果不用生石灰做舊,仿哥窯器的釉面應該是下圖這樣的,很平整光潔。

    如果本文的體會是正確的。我們只需準備一把15倍左右的放大鏡就可以了。對地攤上的哥窯器,先檢查釉表面有沒有細小的線溝。如果沒有,立馬走人就是了。如果有,還要看看其他方面再做決定。因為只憑這一條還不能確定是真品。

    內容來自東家匠人青瓷匠人王藝的分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OF黑科技會在vivo X23上使用嗎?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