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體育情深

    如上圖所示,很多人知道梁啟超,大多是因為這張留著辮子的黑白照片,因為它上了我們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歷史課本。

    我們對於梁啟超的第一印象,來自於《馬關條約》後的“公車上書”,以及三年後的“百日維新”和戊戌變法,然後想起的就是譚嗣同等六君子的就義,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豁達和釋然,頗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悲壯。

    死者長已矣,活者忍別離。等梁任公再次出現在歷史課本上時,是作為保皇黨的反面人物出現,他的正面是同盟會的孫中山和黃興。然後,直到1929年,梁啟超在協合醫院去世,再也沒有出現在歷史課本中。

    回憶完九年義務教育時認識的梁啟超,再回答一下問題。先下一個定論:梁啟超是清末民初的第一筆桿,是百科全書式的全才,國士無雙,其影響之深遠,直到現在。比如現在每日必提的“中華民族”一詞,是他的發明;“經濟”和“組織”這些高頻詞彙,也是他自日語翻譯過來,而日本人又是從歐洲學來的,主要是德國。

    思想家和維新政治家,是梁啟超的兩張名片,也足以伴隨歷史課本始終,作為中國近代史一個百科全書式的風雲人物,他的政治理念在變,在與時俱進,但他不變的是對於“智仁勇”的追求,是一生的愛國踐行。

    從其一生匆匆57年的歷程來看,他的政治理想不變的是國富民強,是抵禦外侮,是救亡圖存,他的這一抱負,前後著落在三個人身上——光緒帝、袁世凱、段祺瑞。

    他能從八股科舉制下的舉人,一舉成為那個多難劇變時代的焦點人物,是因為結識了陳千秋,又通過後者結識了康有為,是因為在《時務報》的鼓吹變法,這是他的政治理念,寄希望於雖然親政但沒有多少實權的光緒帝。

    戊戌變法失敗後,在流亡日本十幾年的歲月裡,他是堅定不移的“保皇斥後”派,不過思想已經從變法轉為君主立憲。因為此時,經過戰亂和賠款的清政府,已經開始了新政,主持人是光緒帝的兄弟攝政王載灃。

    辛亥革命後,在革命軍和袁世凱的聯合施壓下,宣統遜位,中國歷史進入民國政府的北洋時期,梁啟超在袁世凱的邀請下,回國參政,先後任財務次長和司法總長,不過這時的梁啟超,政治理念已經變成了民主共和,所以,袁世凱稱帝,他反對,並且和蔡鍔通電討袁;段祺瑞請張勳進京,壓制黎元洪,結果張勳直接復辟,梁啟超仍然反對,並且擁護段祺瑞執政。

    後來隨著段祺瑞的下野,梁啟超離開了紛亂的民國政壇,專心於學問。1927年,另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問家王國維投水自盡,也是梁啟超為老友主持的善後,只是沒有想到,兩年以後,他自己也會溘然長逝。

    簡單回顧一下樑啟超的生平,可以看到那個年代的讀書人的抱負,和自孔子以降計程車的精神,真的不愧為彼時的“國士無雙”。

    最後推薦一下樑啟超老先生的大作合集——《飲冰室全集》,1000萬字左右,既可睹當時社會之全貌,也可領略梁啟超的無敵文筆和犀利思想,讀好了 還可以修身齊家,升職加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都放很多臭屁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