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Fē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後裔,以地名為氏。據《姓苑》上記載,炎帝裔孫名鉅,曾為黃帝之師。夏朝時,封鉅的後代於封父(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封父亭),為諸侯國,後人曾經稱他為封父,實際上是以地名為人名。周代,封父之國滅亡,其華人分為兩姓,一為封父姓;一為封姓,稱為封氏,世代相傳。
2、出自複姓改姓而來。根據《魏書·官氏志》的記載,北魏時,有鮮卑族代北複姓是賁氏改姓封,其後世子孫亦稱封氏。望族居於渤海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滄縣。
得姓始祖:封父。封姓源出於姜姓,是以地名為姓的姓氏。根據《姓苑》上記載,夏朝時封父被列為諸侯,封地在今河南封丘縣西封父亭,他的後代以地為氏,稱為封氏。故封氏後人尊封父為封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封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封姓出自姜姓,遠古時候,炎帝有兒子叫作神農氏,神農氏有個兒子叫作“鉅”,做過黃帝的老師。後來夏朝時候,為了表示對鉅的尊重,將他的後代分封到封父(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封父亭),建立了封國,封國王族的後代就以國名為姓氏,稱為封氏。炎帝和黃帝是炎黃子孫的遠古祖先,是兩個不同氏族的著名首領。炎帝的氏族崇拜牛圖騰和鳳圖騰,黃帝的氏族崇拜龍圖騰。所以封姓是炎帝的後代,鳳的傳人。封氏家族在河南省內鄉縣和西峽縣分佈甚廣,始祖封肇祖籍山東曲阜,於明洪武初年來內鄉任“教諭”(與知縣同級),卸任後在內鄉縣封營(又叫拐彎路)定居。到明朝後期,歷八代已經有三百餘戶。明末,張獻忠和李自成從陝西入豫,首先進入內鄉(當時西峽隸屬內鄉),搶劫殺戮,封氏我族人傷亡慘重,據說直到清康熙年間統計,只有一十九家……(餘略封 衡:三國時魏國道士。據《後漢書》記載,他入山修道150餘年,還鄉時,像20多歲的人。著有《養氣術》、《隱形法》、《衛生經》等。
封 孚:字處道,渤海蓚人也。祖悛,振威將軍。父放,慕容 之世吏部尚書。孚幼而聰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稱。寶僭位,累遷吏部尚書。及蘭汗之篡,南奔闢閭渾,渾表為渤海太守。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為慶,喜於得卿也。”常外總機事,內參密謀,雖位任崇重,謙虛博納,甚有大臣之體。及超嗣位,政出權嬖,多違舊章,軌憲日頹,殘虐滋甚,孚屢盡匡救,超不能納也。後臨軒謂孚曰:“朕於百王可方誰?”孚對曰:“桀紂之主。”超大慚怒。孚徐步而出,不為改容。司空鞠仲失色,謂孚曰:“與天子言,何其亢厲,宜應還謝。”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謝。以超三年死於家,時年七十一。文筆多傳於世。
封 肅:後魏尚書。有文思,博涉經史。著有《還院賦》,其辭甚美。
封隆之:後魏吏部尚書。奇謀妙算,知大政方略,歷事五帝,官曆侍中,再為吏部尚書,始終完名,世稱博大長者。
封延伯:字仲璉,南齊東海郡人,頗有學問與操行,有高士(超世俗的人)風度。官至梁郡太守。
封家姨:即風神。據唐代人段成氏《酉陽雜俎》記載,一個名叫崔之徽的人,在家夜坐,見來了幾個美女,其中一個叫封家姨。不一會都走開了,只留下一紅衣少女,求崔之徽立一杆紅色大旗。立旗那天,東風颳地,只有花園中鮮花不動。他才明白封姨便是風神。
封德彝:名倫,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內史舍人,被重臣楊素所器重,常跟他議論天下事。一日,楊素摸著他的床說:"封郎終居此坐。"便把從女(兄弟的女兒)嫁給了他。唐太宗(629-649年在位)時官至尚書右僕射。
封子繪:武成帝時都官尚書。冀州人,祖父、父親世代為冀州刺史,很得人心,就派他乘驛馬到了信都。封子繪到信都之後,一邊巡視城池,一邊對城中吏民曉諭避禍趨福的道理。官吏和民眾相繼跑出來投降。城裡有什麼動靜,都有人報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歸彥登城大呼雲:“孝昭皇帝初崩,六軍百萬,悉在臣手,投身向鄴,奉迎陛下。當時不反,今日豈反邪!正恨高元海、畢義雲、高乾和誑惑聖上,疾忌忠良,但為殺此三人,即臨城自刎。”既而城破,單騎北走,至交津,獲之,鎖送鄴。乙未,載以露車,銜木面縛,劉桃枝臨之以刃,擊鼓隨之,並其子孫十五人皆棄市。命封子繪行冀州事。
封(Fē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後裔,以地名為氏。據《姓苑》上記載,炎帝裔孫名鉅,曾為黃帝之師。夏朝時,封鉅的後代於封父(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封父亭),為諸侯國,後人曾經稱他為封父,實際上是以地名為人名。周代,封父之國滅亡,其華人分為兩姓,一為封父姓;一為封姓,稱為封氏,世代相傳。
2、出自複姓改姓而來。根據《魏書·官氏志》的記載,北魏時,有鮮卑族代北複姓是賁氏改姓封,其後世子孫亦稱封氏。望族居於渤海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滄縣。
得姓始祖:封父。封姓源出於姜姓,是以地名為姓的姓氏。根據《姓苑》上記載,夏朝時封父被列為諸侯,封地在今河南封丘縣西封父亭,他的後代以地為氏,稱為封氏。故封氏後人尊封父為封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封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封姓出自姜姓,遠古時候,炎帝有兒子叫作神農氏,神農氏有個兒子叫作“鉅”,做過黃帝的老師。後來夏朝時候,為了表示對鉅的尊重,將他的後代分封到封父(今河南省封丘縣西封父亭),建立了封國,封國王族的後代就以國名為姓氏,稱為封氏。炎帝和黃帝是炎黃子孫的遠古祖先,是兩個不同氏族的著名首領。炎帝的氏族崇拜牛圖騰和鳳圖騰,黃帝的氏族崇拜龍圖騰。所以封姓是炎帝的後代,鳳的傳人。封氏家族在河南省內鄉縣和西峽縣分佈甚廣,始祖封肇祖籍山東曲阜,於明洪武初年來內鄉任“教諭”(與知縣同級),卸任後在內鄉縣封營(又叫拐彎路)定居。到明朝後期,歷八代已經有三百餘戶。明末,張獻忠和李自成從陝西入豫,首先進入內鄉(當時西峽隸屬內鄉),搶劫殺戮,封氏我族人傷亡慘重,據說直到清康熙年間統計,只有一十九家……(餘略封 衡:三國時魏國道士。據《後漢書》記載,他入山修道150餘年,還鄉時,像20多歲的人。著有《養氣術》、《隱形法》、《衛生經》等。
封 孚:字處道,渤海蓚人也。祖悛,振威將軍。父放,慕容 之世吏部尚書。孚幼而聰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稱。寶僭位,累遷吏部尚書。及蘭汗之篡,南奔闢閭渾,渾表為渤海太守。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為慶,喜於得卿也。”常外總機事,內參密謀,雖位任崇重,謙虛博納,甚有大臣之體。及超嗣位,政出權嬖,多違舊章,軌憲日頹,殘虐滋甚,孚屢盡匡救,超不能納也。後臨軒謂孚曰:“朕於百王可方誰?”孚對曰:“桀紂之主。”超大慚怒。孚徐步而出,不為改容。司空鞠仲失色,謂孚曰:“與天子言,何其亢厲,宜應還謝。”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謝。以超三年死於家,時年七十一。文筆多傳於世。
封 肅:後魏尚書。有文思,博涉經史。著有《還院賦》,其辭甚美。
封隆之:後魏吏部尚書。奇謀妙算,知大政方略,歷事五帝,官曆侍中,再為吏部尚書,始終完名,世稱博大長者。
封延伯:字仲璉,南齊東海郡人,頗有學問與操行,有高士(超世俗的人)風度。官至梁郡太守。
封家姨:即風神。據唐代人段成氏《酉陽雜俎》記載,一個名叫崔之徽的人,在家夜坐,見來了幾個美女,其中一個叫封家姨。不一會都走開了,只留下一紅衣少女,求崔之徽立一杆紅色大旗。立旗那天,東風颳地,只有花園中鮮花不動。他才明白封姨便是風神。
封德彝:名倫,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內史舍人,被重臣楊素所器重,常跟他議論天下事。一日,楊素摸著他的床說:"封郎終居此坐。"便把從女(兄弟的女兒)嫁給了他。唐太宗(629-649年在位)時官至尚書右僕射。
封子繪:武成帝時都官尚書。冀州人,祖父、父親世代為冀州刺史,很得人心,就派他乘驛馬到了信都。封子繪到信都之後,一邊巡視城池,一邊對城中吏民曉諭避禍趨福的道理。官吏和民眾相繼跑出來投降。城裡有什麼動靜,都有人報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歸彥登城大呼雲:“孝昭皇帝初崩,六軍百萬,悉在臣手,投身向鄴,奉迎陛下。當時不反,今日豈反邪!正恨高元海、畢義雲、高乾和誑惑聖上,疾忌忠良,但為殺此三人,即臨城自刎。”既而城破,單騎北走,至交津,獲之,鎖送鄴。乙未,載以露車,銜木面縛,劉桃枝臨之以刃,擊鼓隨之,並其子孫十五人皆棄市。命封子繪行冀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