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himmn4752

    流星,是執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流星體原來是圍繞太陽運動的,在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圈。流星有單個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幾種。大部分可見的流星體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流星進入大氣層的速度介於11km/s到72km/s之間。人們通常為它賦予美好的意義,認為看到並對著流星許願就能實現心願。擴充套件資料:歷史記載流星雨的發現和記載,也是中國最早,《竹書紀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的記載,最詳細的記錄見於《左傳》:“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魯莊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流星雨的出現,場面相當動人。中國古記錄也很精彩。試舉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記錄作例:南北朝時期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軒轅。……有流星數千萬,或長或短,或大或小,並西行,至曉而止。”(《宋書·天文志》)這是在公元461年。當然,這裡的所謂“數千萬”並非確數,而是“為數極多”的泛稱。流星體墜落到地面通常為隕石或隕鐵或者其他金屬類石頭,這一事實,中國也有記載。《史記·天官書》中就有“星隕至地,則石也”的解釋。到了北宋,沈括更發現隕石中有以鐵為主要成分的。他在《夢溪筆談》卷二十里就寫著:“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視地中只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經注意到隕石的成分了。在歐洲直到1803年以後,人們才認識到隕石是流星體墜落到地面的殘留部分。在中國儲存的最古年代的隕鐵是四川隆川隕鐵,大約是在明代隕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儲存在成都地質學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清涼油能迅速使鼻子(鼻塞時)呼吸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