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林劉建社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接下來由我為大家解釋一下:

    古人讀書可以叫誦讀,也叫吟誦,聲音陰陽,頓挫,很美。但是那個時候,它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讀書的人往往不知道怎麼斷句。於是在讀書的時候就晃頭晃腦的用肢體的擺動節奏附和一下,便於斷句和記憶。古華人喜歡講究神韻,就像國畫對比西方油畫,追求神而非型,古文更是講究神諭。幾句話也要按其韻律,就像音律一樣,入其神時自然擊節踏足、搖頭晃腦。所以讀書時搖頭晃腦可以增強節奏感,使自己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搖頭可以解除疲勞,防止或緩解頸椎病,讀書很辛苦,古代人參加科舉,那可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比現在高考難多了,讀書的用功勁可想而知。搖頭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強記憶力。古代的書籍字序是從右向左由上而下,唸書的時候頭就會來回晃。此外,古人讀書也是表演,搖頭晃腦可以豐富自己的動作和表情,以至於增加美感。搖頭晃腦也是和當時的閱讀書寫的客觀原因有關,毛筆的書寫方法和書簡的閱讀等都是造成的原因之一。古人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醫愚。”意思是讓我們多讀書,即使是比較愚笨的人,書籍也可以向治病的藥一樣,讓人變得更聰明。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書籍在古人心中是十分要的,也難怪古人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文化傳承,正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著那一份文化底蘊,才能讓中國數千年的文明流傳千古,流芳百世。在一些電影電視劇當中有很多關於古人讀書時的鏡頭,在這些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於讀書這一方面十分看重,四書五經都必須熟記於心,為了能讓他們記得更深,不少先生對學生們都十分嚴格。

    但是在這些畫面中,有一個細節,很多人讀書一邊唸唸有詞,一邊搖頭晃腦,給人一種固定的思想,好像不搖頭晃腦就讀不進書似的。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漢字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字型,而且音韻也是十分的有規律。不少朋友可能發現過,小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背書,那些古詩都是押韻的,讀起來很順口,再加上音韻的陰陽頓挫,整首詩念起來特別有韻律美。所以人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聽著朗朗上口的詩詞,身體也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律動起來,看起來好像是搖頭晃腦的,其實他們是沉浸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之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代年號排列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