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瓷的輝煌時期大致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是1909年-1915年;第二個輝煌時間就是1956年後。
醴陵的陶瓷歷史:
1. 清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製粗瓷 1905年,清政府官員,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和清大學士醴陵人文俊鐸擬就萬言書呈請清政府在醴陵創辦瓷業公司和瓷業學堂,改良醴陵瓷業。1906(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庫銀一萬八千兩創辦湖南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公司,醴陵瓷器開始由土瓷向精瓷轉變。
2.光緒末年,北洋副總理熊希齡政壇引退後,投資家鄉實業,僱傭日本技師和景德鎮繪瓷高手,在原來長沙窯釉下彩的基礎上創燒了釉下五彩 1909年至1915年釉下五彩先後四次參加國內外賽會,在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義大利都郎博覽會和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均獲得金牌獎的“扁豆雙禽瓶”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3. 1918年湖南瓷業公司毀於兵火,後雖稍恢復,但由於國亂或國民貧窮,精細釉下彩瓷質優價高難被人接受,已屬慘淡經營。 1930年前後,釉下五彩瓷基本停止了生產。
4.1956年,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國務院批准成立醴陵瓷業總公司,撥款800萬元建成醴陵窯。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1964年更名為群力瓷廠),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產廠家。
可以看出醴陵陶瓷有兩個輝煌的時間:
第一個是1909年-1915年,但是釉下五彩價格很高,並且曾經一度失傳,所以註定產量不會大,所以那時候醴陵還不是中國重要的產瓷地。
第二個輝煌時間就是1956年後,那時候毛澤東重點扶持了醴陵窯,並且恢復了曾經失傳的釉下五彩,無論產量還是特色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醴陵陶瓷出名的時間應該在1956年以後。 也就是說”三大瓷都“之說也應該在1956年後出現的。
醴陵瓷的輝煌時期大致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是1909年-1915年;第二個輝煌時間就是1956年後。
醴陵的陶瓷歷史:
1. 清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開始燒製粗瓷 1905年,清政府官員,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和清大學士醴陵人文俊鐸擬就萬言書呈請清政府在醴陵創辦瓷業公司和瓷業學堂,改良醴陵瓷業。1906(光緒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庫銀一萬八千兩創辦湖南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公司,醴陵瓷器開始由土瓷向精瓷轉變。
2.光緒末年,北洋副總理熊希齡政壇引退後,投資家鄉實業,僱傭日本技師和景德鎮繪瓷高手,在原來長沙窯釉下彩的基礎上創燒了釉下五彩 1909年至1915年釉下五彩先後四次參加國內外賽會,在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義大利都郎博覽會和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均獲得金牌獎的“扁豆雙禽瓶”被國外輿論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
3. 1918年湖南瓷業公司毀於兵火,後雖稍恢復,但由於國亂或國民貧窮,精細釉下彩瓷質優價高難被人接受,已屬慘淡經營。 1930年前後,釉下五彩瓷基本停止了生產。
4.1956年,在毛澤東的關懷下,國務院批准成立醴陵瓷業總公司,撥款800萬元建成醴陵窯。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藝術瓷廠(1964年更名為群力瓷廠),成為全國最具規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產廠家。
可以看出醴陵陶瓷有兩個輝煌的時間:
第一個是1909年-1915年,但是釉下五彩價格很高,並且曾經一度失傳,所以註定產量不會大,所以那時候醴陵還不是中國重要的產瓷地。
第二個輝煌時間就是1956年後,那時候毛澤東重點扶持了醴陵窯,並且恢復了曾經失傳的釉下五彩,無論產量還是特色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醴陵陶瓷出名的時間應該在1956年以後。 也就是說”三大瓷都“之說也應該在1956年後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