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鄢城秀才

    太醫”和“御醫”是古代給皇宮大內或朝廷大員及其家眷看病的醫生統稱。這些稱呼產生於什麼時候,“太醫”和“御醫”是否存在區別?中國古代有供病人住院和治療的“醫院”嗎?“太醫”一詞最早可追溯到秦代,當時設有“太醫令”一職。西漢時已有太醫的官職設定。唐宋時期在太常寺設有太醫署或太醫局,金朝開始稱太醫院。元代的太醫院已經成為獨立機構,負責醫療,並製作御藥。明代太醫院則已經有了分科。“御醫”的級別比太醫要高,一般只給皇帝或其姻親眷屬看病。從明清兩代的太醫院官職設定我們可以看出二者的區別。據《清史稿•職官志》記載:太醫院的大夫分四個級別,第一等叫“御醫”,只有13人,雍正乾隆時期為七品,和縣令一個級別。第二等稱為“吏目”,只有26人,八品與九品各13人。第三等叫醫士,共20人,“給從九品冠帶”。第四等叫“醫生”,有30人,無品。“御醫”只有第一等大夫13人,連院使(正五品)和左、右二判(兩位副院長)在內才16人。“太醫”則包括整個太醫院的醫生,共有92人。其中御醫、吏目、醫士這三級的59位大夫可以獨立看病,有處方權;第四級的“醫生”只能當助手。醫院在中中國產生得也很早,春秋戰國時期已見其萌芽。據《諸子整合•管子卷》記載:“凡國都皆有掌養疾,聾盲,暗啞,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官而食衣之,殊身而後止。”齊國管仲當時在首都臨淄建立“養病院”,收容各種殘疾人進行集中療養,但還不是“醫院”。“醫院”的產生與疫病流行有很大關係,這時候需要把大批病人集中起來進行治療。如西漢元始二年,黃河旱災,疫病流行,皇帝專門安排地方和屋子,選派醫生免費為百姓看病。延熹五年(公元162年),皇甫規任中郎將,軍中疫病流行,死亡率很高。他專門租用民房,集中病員進行治療,叫“菴廬”,很像現在部隊的野戰醫院。北魏孝文帝時在洛陽設有“別坊”,免費提供診療和藥物,貧窮無力出錢者均 可前往治療,這是公立慈善醫院的雛形。唐朝時醫院叫“病坊”,全國各州縣均有設立。宋朝時改名為“安樂坊”、“安濟坊”,並開始開設門診部,稱“和劑局”,和劑局的藥方叫“和劑局方”, 算是當時通行的一種處方手冊。這些機構均為官辦,民間則以遊醫和藥房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猶太人控制了烏克蘭,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