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爛番茄
-
2 # 風雨潤桃李
抱布貿絲源自於《詩經·衛風·氓》篇,相信很多人都對這首詩歌印象深刻。《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
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採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後生活。
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
作者透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其中抱布貿絲的原文是這樣的,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意思是一個老老實實的小夥子,抱著布匹來跟我換絲。其實並不是為了換絲,而是為了和我討論婚事。在文章中,布,一般被譯為布匹,是當時以物易物的具體表現。所以,布也是一種交易媒介,可以說是古代一種貨幣,總之布就是一種交易媒介。在《周禮•天官,外府》中有“外府掌邦布之出入。”裡面的布也是貨幣的意思。
除此之外,在古漢語中,布還有麻布和鋪開,分佈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布衣二字在古代是平民的代稱,原因則是古代平民一般都穿麻布所做的衣服,所以布衣成為了平民的代指。在《出師表》和《鹽鐵論•非鞅》篇中都有相應的表述。除了這些釋義之外,布還有宣告,宣佈、安排、陳述的意思,其中還有一個姓氏叫做布。
布:古代一種貨幣;貿:買賣。 帶了錢,來買絲。借指和女子接近。亦指進行商品交易。《詩經》編訂中,“采詩”是重要的一環,其目的是讓統治者“以觀民風”,而經濟生活則是民風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詩歌中不可能不反映經濟意識和經濟現象。《陳風·東門之枌》說:“不績其麻,市也婆娑。”這裡所說的“市”,即市場,說明由於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進行商品交換的固定的市場了。《邶風·穀風》談到男子喜新厭舊,怨婦控訴丈夫時,以“賈用不售”形容自己如同一個商品,雖是好東西卻無法售出去,說明當時商品交換觀念已逐步滲透到政治領域和家庭生活中去了。經濟的發展是以交通的發達為前提的,周代統治者花費了大量的物力、人力來改善交通狀況。《小雅·大東》雲:“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說明當時的官道很寬闊。周代對水路運輸也比較重視,不僅疏通了一些河流,而且還注意發展造船業和修建橋樑,《大雅·大明》就有“造舟為梁,不顯其光”的記載。舟船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鄘風·柏舟》言情就是從一條船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