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30099431147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規律生產力: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改造和影響自然以及影響自然以使其適合社會序言的物質力量。 基本要素: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勞動者,科學技術,生產關係:人們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係。社會關係中最基本的關係,其他關係都受其制約。內容: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首先,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並關係的性質。其次,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②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經濟基礎: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其一,實質是社會一定發展階段上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質社會 其二,經濟基礎與經濟體制具有內在聯絡。內容: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是辨證統一的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②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

      (3)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指社會的物質生活過程,其核心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指社會的精神生活過程,廣義指社會的人的一切意識要素和觀念形態,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式;狹義則專指關於社會關係的意識,即意識形態。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的,它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並對社會存在起促進或阻礙的作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界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雍正王朝鄭春華怎麼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