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原文: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翻譯:
因此,大國如能對小國謙下忍讓,
就可以見容於大國。
所以,
或者大國對小國謙讓而取得小國的信服,
或者小國對大國謙讓而見容於大國。
而無論是大國謙下以求得小國的信服,
還是小國謙下以求得大國的見容,
兩者都不外乎見容或求容於對方。
故而為了達到目的,
兩國都應該謙下忍讓。
但是這其中的關鍵,
還是大國首先應該謙下忍讓。
大者宜為下的智慧不僅適合於國與國之間,而是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實際上是老子一向強調的觀點的反映。
雖然我們未必是大者。但學會處下的智慧,對我們為人處事肯定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因此,做人低調,謙卑,
能贏得更多的讚許和信賴,
前進的路上也會獲得更多的支援。
道德經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原文: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翻譯:
因此,大國如能對小國謙下忍讓,
就可以見容於大國。
所以,
或者大國對小國謙讓而取得小國的信服,
或者小國對大國謙讓而見容於大國。
而無論是大國謙下以求得小國的信服,
還是小國謙下以求得大國的見容,
兩者都不外乎見容或求容於對方。
故而為了達到目的,
兩國都應該謙下忍讓。
但是這其中的關鍵,
還是大國首先應該謙下忍讓。
大者宜為下的智慧不僅適合於國與國之間,而是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實際上是老子一向強調的觀點的反映。
雖然我們未必是大者。但學會處下的智慧,對我們為人處事肯定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因此,做人低調,謙卑,
能贏得更多的讚許和信賴,
前進的路上也會獲得更多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