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道。
馮道(882-954),是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字可道,自號“長樂老”。五代瀛州景城(今中國中部河北交河東北)人。後唐(公元923年~公元934年)、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0年)時任宰相。契丹滅後晉,到契丹任太傅。後漢(公元947年~公元948年)時任太師。後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時任太師、中書令。曾著《長樂老自敘》。
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馮道為印行經籍標準文字,經皇帝批准由尚書屯田員外郎田敏等人任詳勘官,李鶚、朱延熙等書寫,依唐刻《開成石經》,並和經注合刊,開雕“九經”:《易》、《書》、《詩》、《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周禮》、《儀禮》和《禮記》,以端楷書寫,能匠刊刻。
到了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五月雕印完成,歷時22年。同時刻成的有唐代張參撰《五經文字》、玄度撰《九經字樣》等書。因刻書事業由國子監主持,故史稱“五代監本九經”,創官刻書籍之始。當時流傳甚廣,影響深遠。對此,元王禎評為“因是天下書籍遂廣”。印本後來失傳。
六個皇帝的宰相——馮道其人其事
馮道(八八二——九五四年),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唐末投劉守光作參軍,劉敗後投河東監軍張承業當巡官。張承業重視他的“文章履行”,推薦給晉王李克用,任河東節度掌書記。後唐莊宗時任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明宗時出任宰相。後晉高祖、出帝時均連任宰相,契丹滅晉後,被任為太傅,後漢代晉後任太師,後周代漢後依然任太師。周世宗徵北漢前,馮道極力勸阻,激怒了周世宗,因而不讓他隨軍,令他監修周太祖陵墓。當時馮道已患病,葬禮完成後就去世了,被周世宗追封為瀛王。就是這位馮道,竟引起了千古譭譽。
秦始皇傳國寶璽之謎
根據民國年間,時任藍田縣縣長、喜好玉石收藏的童冠文推考,傳國玉璽可能被五代的馮道私藏。
後唐主李從珂與曹太后劉皇后等在亡國之際,登玄武樓 而亡之時,馮道正是當時的重臣。唐廢帝李從珂時,馮道為三公之一的司空,李從珂在玄武樓 而死,傳國玉璽自此不知去向,莫非傳國玉璽被馮道收藏?這時,一個更大膽的想法使他(即童冠文——筆者注)心頭為之一震,傳國玉璽會不會就在馮道的墓中?這樣一想,他心頭的疑雲便一點一點地散開了,立時感到雲開日出,豁然開朗起來,看來傳國玉璽很有可能就在馮道的墓中。
原來馮道不僅是一個善於觀望形勢、舍弱趨強、無所建樹的大官僚,而且還是一個私藏國寶、老謀深算的人。他把傳國玉璽私藏起來而沒有獻出來,大概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也許即使獻出來他也不可能當更大的官了,他深知自己的官職已經夠高了,縱使獻寶邀功也是白搭,所以便藏了起來。而他死後,卻讓這稀世珍寶陪伴著他那醜惡的肉體,成為千百年來的一大迷蹤。
馮道。
馮道(882-954),是中國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字可道,自號“長樂老”。五代瀛州景城(今中國中部河北交河東北)人。後唐(公元923年~公元934年)、後晉(公元936年~公元940年)時任宰相。契丹滅後晉,到契丹任太傅。後漢(公元947年~公元948年)時任太師。後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時任太師、中書令。曾著《長樂老自敘》。
後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馮道為印行經籍標準文字,經皇帝批准由尚書屯田員外郎田敏等人任詳勘官,李鶚、朱延熙等書寫,依唐刻《開成石經》,並和經注合刊,開雕“九經”:《易》、《書》、《詩》、《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周禮》、《儀禮》和《禮記》,以端楷書寫,能匠刊刻。
到了後周廣順三年(公元953年)五月雕印完成,歷時22年。同時刻成的有唐代張參撰《五經文字》、玄度撰《九經字樣》等書。因刻書事業由國子監主持,故史稱“五代監本九經”,創官刻書籍之始。當時流傳甚廣,影響深遠。對此,元王禎評為“因是天下書籍遂廣”。印本後來失傳。
六個皇帝的宰相——馮道其人其事
馮道(八八二——九五四年),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東北)人,唐末投劉守光作參軍,劉敗後投河東監軍張承業當巡官。張承業重視他的“文章履行”,推薦給晉王李克用,任河東節度掌書記。後唐莊宗時任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明宗時出任宰相。後晉高祖、出帝時均連任宰相,契丹滅晉後,被任為太傅,後漢代晉後任太師,後周代漢後依然任太師。周世宗徵北漢前,馮道極力勸阻,激怒了周世宗,因而不讓他隨軍,令他監修周太祖陵墓。當時馮道已患病,葬禮完成後就去世了,被周世宗追封為瀛王。就是這位馮道,竟引起了千古譭譽。
秦始皇傳國寶璽之謎
根據民國年間,時任藍田縣縣長、喜好玉石收藏的童冠文推考,傳國玉璽可能被五代的馮道私藏。
後唐主李從珂與曹太后劉皇后等在亡國之際,登玄武樓 而亡之時,馮道正是當時的重臣。唐廢帝李從珂時,馮道為三公之一的司空,李從珂在玄武樓 而死,傳國玉璽自此不知去向,莫非傳國玉璽被馮道收藏?這時,一個更大膽的想法使他(即童冠文——筆者注)心頭為之一震,傳國玉璽會不會就在馮道的墓中?這樣一想,他心頭的疑雲便一點一點地散開了,立時感到雲開日出,豁然開朗起來,看來傳國玉璽很有可能就在馮道的墓中。
原來馮道不僅是一個善於觀望形勢、舍弱趨強、無所建樹的大官僚,而且還是一個私藏國寶、老謀深算的人。他把傳國玉璽私藏起來而沒有獻出來,大概是出於這樣的考慮。也許即使獻出來他也不可能當更大的官了,他深知自己的官職已經夠高了,縱使獻寶邀功也是白搭,所以便藏了起來。而他死後,卻讓這稀世珍寶陪伴著他那醜惡的肉體,成為千百年來的一大迷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