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淒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最後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為交遊,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遊”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遊”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後的結論.
這首詩雖然說“對影成三人”,主要還是寄情於明月。李白從小就喜歡明月,《古朗月行》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靈裡,明月已經是光明皎潔的象徵了。他常常借明月寄託自己的理想,熱切地追求她。《把酒問月》一開頭就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這首詩裡也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攬明月,都表現了他對於光明的嚮往。正因為他厭惡社會的黑暗與汙濁,追求光明與純潔,所以才對明月寄託了那麼深厚的感情,以致連他的死也有傳說,說他是醉後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憶起他的故鄉。青年時代他在四川時曾遊歷過峨眉山,峨眉山月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為人所傳誦。他晚年在武昌又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是為一位四川和尚到長安去而寫了送行的。詩裡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後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於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夢遊天姥吟留別》裡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裡,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訊息後,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裡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裡,明月可以帶著他的愁心,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淒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試看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了。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最後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為交遊,主要還是在於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遊”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遊”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後的結論.
這首詩雖然說“對影成三人”,主要還是寄情於明月。李白從小就喜歡明月,《古朗月行》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靈裡,明月已經是光明皎潔的象徵了。他常常借明月寄託自己的理想,熱切地追求她。《把酒問月》一開頭就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在《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這首詩裡也說:“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攬明月,都表現了他對於光明的嚮往。正因為他厭惡社會的黑暗與汙濁,追求光明與純潔,所以才對明月寄託了那麼深厚的感情,以致連他的死也有傳說,說他是醉後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憶起他的故鄉。青年時代他在四川時曾遊歷過峨眉山,峨眉山月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說“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為人所傳誦。他晚年在武昌又寫過一首《峨眉山月歌》,是為一位四川和尚到長安去而寫了送行的。詩裡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眉來的客人,那輪峨眉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後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鄉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鄉四川來了。明月,對於李白又是一個親密的朋友。《夢遊天姥吟留別》裡說:“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FIT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題目叫《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詩裡,他又說:“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簡直是以兒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當他聽到王昌齡左遷龍標的訊息後,寫了一首詩寄給王昌齡,詩裡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裡,明月可以帶著他的愁心,跟隨王昌齡一直走到邊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