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879148630749
-
2 # 使用者2180107962444
通俗的說,因果關係就是一句話:這是由於多買多賣帶來的多盈利
A。提高了生產本身的資金利用率,肯定不對
B。政經裡面說賺錢就是賺的剩餘價值,所以賺得多肯定這個量大了
C。錢流得快,你先墊進去的當然少
D。明顯不可能。更少有形損耗就是更少用裝置,那還可能多賺錢嗎?
E。週轉慢了當然機器就閒置了,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資金週轉得慢意味著低效率的用個幾年就過時淘汰了,正能用的時候因為沒錢用得很少,這就是無形損耗。
學政經多聯絡聯絡現實,畢竟這和現實是一致的。
這些經濟學基礎內容,都是在把現實中非常常見和容易理解的問題給你抽象化、複雜化,不論是西經還是政經都是如此。政經當然說得更晦澀,我就不詳細評價了。很多人學著學著只知道用政經語言表達了,忘了很多都是平時隨處可見的例子。學科把現實問題抽象化了,你得知道怎麼具體回來,能用通俗的語言把學科知識和日常現象聯絡起來你就學懂大半了。
這題主要在於區分剩餘價值率與年剩餘價值率,因為資本週轉速度涉及到週期問題,而剩餘價值率僅指一次簡單生產的情況(無週轉)。在做這類題的時候,既然涉及到週轉,則自然涉及到再生產的問題在再生產中,提高資本週轉速度主要提高的是流動資本的週轉速度,這就意味著提高了可變資本的利用率,而可變資本是帶來剩餘價值的那部分資本,如果提高了可變資本的利用率,當然就提高了年剩餘價值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