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林主人

    紅林悟道《韓非子-守道》 第十章 無恙

    紅林悟道《韓非子-守道》上一節韓非子主要講了執法嚴格的效果“邪人不壽而盜蹠止。”奸人滅盜賊止,天下無奸無賊。我想這樣的社會只能出現在聖賢和我們的大腦中,現實社會中並不會出現,就連以解決社會現實問題而著稱的韓非子也認為這是不現實的,他用“如此”來做個假設,意思是如果天下真的無奸無賊,那麼書籍中就不會記載宰予、六卿、子胥這些人與事了,因為沒有奸邪,也就沒有良賢,孫武、吳起的治國謀略也就沒有用處,盜蹠的賊心也就無從起發。

    中國傳統經典記載的都是良賢的語錄與故事,語錄都是因事而發,故事都是智慧結晶,良賢在語錄與故事中都是正面的代表,有正面的代表就有反面的代表,這就是現實社會,正義與邪惡、良賢與奸惡同在,這就是陰陽同體,矛盾的對立統一。人類明列萬物,辯證認知,認定是非,區別好壞,文明才有了方向。人類所做的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自身好,都是為了自身的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自然就成了我們判斷是非與好壞的標準。

    道家讓我們順應自然的陰陽變化,儒家讓我們包容事物的陰陽與陰陽事物,而法家讓我們分明事物的陰陽與陰陽事物,並依法治理。傳統經典讓我們承認並認可現實的世俗世界,尤其是要接受和承認“君臣”這種自然產生的關係,韓非子再用國家律法來確定與保障這種關係,讓這種關係在國家律法的框架內良性發展。依法治國只是法家的一種治國策略與學說,學說就有致極效果的設想,韓非子自然也會將這種學說的效果推到極致,依法治國學說的社會效果極致就是“邪人不壽而盜蹠止”。而君臣關係的極致效果就是“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瞋目切齒傾取之患;人臣垂拱手金城之內,而無扼腕聚唇嗟唶之禍。”意思是:君主在王宮裡過著甘食美衣的生活,再不會結下怒目切齒的仇恨,遭到篡權顛覆的災難;臣下在都城中垂衣拱手,無憂無慮,再不會遭到意外的災禍,激起強烈的怨恨。

    歷史告訴我們依法治國的君臣關係的極致效果也只是一個時間點的狀態而不是常態,常態還是真實的歷史。任何學說、教義、主義都要給世人一個極致的嚮往,而這嚮往絕對是世人最想要的,也是慾望所及。道家的純真自由,儒家的和諧有禮,佛學的無量福德,韓非子的君臣無恙,這都是世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層級的嚮往。在歷史中君臣關係很複雜,是社會各類矛盾各類忠良奸邪的集中爆發地,韓非子在上一章講依法治國的社會極致效果,這一章講依法治國的君臣(朝堂)極致效果。當然,極致效果都是最好的,都是Sunny的,無一絲陰暗,但現實並不是這樣,現實只會無限接近極致效果,永遠到達不了極致。

    【人主甘服於玉堂之中,而無瞋(chēn)目切齒傾取之患;人臣垂拱手金城之內,而無扼(è)腕聚唇(chún,同“唇”)嗟(jiē)唶(jiè)之禍。】

    人很奇特,我們的身體雖在原地,但我們的思維卻可以遨遊宇宙,甚至到達我們想象的任何地方。這既是我們驕傲的地方,也是我們痛苦的地方,我們總在精神世界與世俗世界間遊蕩,精神世界解決不了世俗世界中的問題,世俗世界也解決不了精神世界的問題,也許只有時間才能解決。但時間又約束了我們,我們既不能回到過去,也不能逾越現在,所以只能活在當下,好好的活著,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時不時的有口臭,不是一直有,這是什麼原因?